这个国庆假期,高速路上的服务区又上演了一出老戏:纯电动车排队充电得等上两个小时,燃油车则五分钟搞定就走人。不过,有一类车主倒是特别淡定——增程车的车主们。他们既不用担心充电桩排不上队,也不用为续航焦虑,只要把加油口一拧,几分钟之后,继续潇洒地启程。那“脱裤子放屁”的增程技术,到底凭啥成了假期出行的“香饽饽”呢?
“伪科学”还是“真需求”?增程车的逆袭
几年前,增程车被贴上了“技术落后”“多此一举”的标签。原因很简单:用燃油发电然后驱动,能量在转换过程中肯定会有损耗,比起直接用燃油驱动车来说效率差点。但现实可没有站在他们这边,今年国庆,许多增程车主们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他们的体验:“理想L9跑了1300公里都没充电一次”,“问界M7在堵车10小时,油耗居然不到6升”。
其实,增程车的核心不是追求“理论上的最高效率”,而是考虑到实际场景中的灵活应对。在城市上下班时,它就当作纯电动车,用起来每公里花费不到一毛钱;要是走长途,一插油就能续命,续航轻轻松松就过千公里。
高速上的较量:增程车如何“偷家”油电两极
纯电动车的不足就像在高速路上彻底显现:宣称可以跑500公里,但开空调、上高速,一下子就打七折,堵车时电量也直线下降。油车虽然稳定,但在城市里油耗大、智能化方面跟不上。而增程车则不一样,能“搞定各种场合”:低速时用电,开起来安静平稳;高速上电量不足时,发动机就变身“充电宝”,源源不断地高效发电。
有人说增程车在高速跑起来油耗挺高的,但数据显示,新一代增程器的热效率已经突破44%(像奇瑞的增程器那样),亏电状态下的油耗也就5-6升,跟混动车差不多了。
争议与真相:为什么增程车越骂越卖?
增程车之所以突然火起来,主要还是因为消费者变得更理性了。用钱包说话,真金白银投了票:理想L系列单月销量突破2万,问界M9增程版的占比超过80%。这还得感谢政策的助力——绿牌免购置税、不限行,直接把买车门槛往下压,想着实刺激了市场的热度。
但是争论一直没有停下来。技术方面的人觉得增程只是“过渡时期的办法”,以后还会走纯电路线;而注重实用的人则不认同:“充电五分钟能跑一千公里的纯电车,十年之内真能实现吗?”
结语:增程车的“香”,是用户需求的胜利
增程车可能说不上“极客范儿”,但它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搞定了不少复杂难题:不是追求技术的极致完美,而是在现实条件下带来最大的方便。就像智能手机上的折叠屏,看似倒退一步,可实际上满足了一些特殊场景的极致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