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年一度的“渡劫周”,朋友圈摄影大赛即将拉开帷幕。但讲真,这比赛的本质不是你去了哪里,而是你通过去哪里,来证明你跟大多数人不一样。所以当所有人都往景区里挤,挤到最后连太阳都要一个趔趄的时候,另一群人已经开窍了,他们选择——不务正业。
什么叫不务正业?就是开着一辆江西五十铃D-MAX,一脚油门直接从地图上消失。这就是今天的第一个暴论:所谓越野,本质上是一种社交领域的闪电战,它的核心目的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为了在朋友圈里,对那些正在排队三小时的人,进行降维打击。
这事儿吧,特别魔幻。你看国庆出游,核心矛盾是什么?不是没地方去,是你想去的地方,别人也想去。这就不是旅游了,这是春运。最好的解决方案不是换个地方,而是直接换个次元。常规的轿车、SUV,它们是在地图的“路”这个图层上移动。而D-MAX这种车,是直接加载了一个叫“土”的新图层。人家还在为高速堵车心态爆炸的时候,你已经开始研究前面这条河沟用什么姿势过去比较帅了。就问你怕不怕?
很多人对皮卡有误解,觉得这玩意儿又大又糙,是工具车。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这个世界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当一个东西把它的工具属性拉满之后,它就会自动生成一种玄学光环,叫“可靠”。D-MAX那个所谓“獠牙式”前脸,你看营销稿会说它霸气。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告诉你,那不是霸气,那是一张“饿了三天没吃饭”的脸,一张写满了“我很能干”的脸。这种原始的机械感,比你车里那个12.3寸大屏放什么赛博朋克壁纸,都更能给你安全感。
车企总喜欢吹什么智能座舱,什么Carlife、Carplay。坏了菜了,大家都不装了,摊牌了。这些东西在真正的荒郊野外,信号都没有的地方,就是一块反光的玻璃。你真正需要的,是那个据说能跑800mm涉水深度的底盘,和那个叫伊顿的差速锁。这玩意儿就像你打游戏时,系统送你的复活甲。你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但你知道你有,你心里就踏实。这就是成年人的安全感,朴实,且枯燥。
讲真,我上次出去露营,带的自热火锅漏了一车,那个味道三个月都没散掉。从那以后我就悟了,所谓户外生活的品质,不取决于你的帐篷多贵,而取决于你有没有一个可以随便造的后斗。D-MAX的后斗,在我看来,就不是货箱,它是一个“压缩毛巾”,一个移动的“任意门”。你可以在里面放烧烤架、山地车、甚至一个充气澡盆。你把城市里所有让你精神内耗的东西,都暂时扔到脑后,然后把一堆看似没用但能让你开心的东西,塞满这个斗。
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它告诉你,快乐其实很简单,就是物理隔绝。当你的老板在微信上@你的时候,你看着手机上那个“无服务”的标志,微微一笑。那一刻,RZ4E发动机的轰鸣,就是仙乐。什么叫豪华?信号自由就是豪华。
而且,这种车正在重塑一种竞争法则。以前的车企是比谁的沙发更软,谁的冰箱更大。现在D-MAX这种“颠子”冲进来,直接掀桌子。它不跟你聊存量竞争,它直接创造增量。它告诉你,别在餐厅里抢座位了,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自己在外面开流水席。它卖的不是车,是一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资格。你买的也不是一台交通工具,而是一张通往鄙视链顶端的门票。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会买D-MAX的人,他压根就不会去看隔壁的SUV。因为他要的不是“舒适”,而是“折腾”。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享受的就是那种“万一我需要呢”的潜在可能性,并愿意为这种可能性买单。这是一种信仰,你不能用性价比去衡量。这种快乐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就是要折腾!
所以,这个十一黄金周,当别人在景区里看人头攒动,你在山沟里看星星眨眼。这不是鸡汤,这是事实。D-MAX给你的,不是一个更好的假期,而是一个“掀桌子”的权力。你可以选择继续玩那套“人挤人”的传统游戏,也可以选择载入一个全新的DLC,直接成仙,或者成盒。
那么,这车到底值不值得买?你问我?我怎么知道。反正买了的人,都觉得没买的人不懂生活。没买的人,都觉得买了的人在发癫。车圈嘛,不就是一场大型精神病互评现场么。挺好。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