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车圈给我的感觉,就像一群卷疯了的修仙者,发现天劫提前来了。
所有人都心态爆了,开始不计后果地燃烧精血,往自己身上堆法宝,生怕慢一步就直接化为飞灰。你看理想,今年说好了L系列不动刀,主打一个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结果呢?结果上海车展刚过,市场上就冒出来一堆长着触手的竞品,个个都指着理想的鼻子说,朋友,你的家庭、你的沙发、你的冰箱彩电,现在都是我的了。
这种贴脸开大,谁受得了?简直不是人干的活!
所以,当网上爆出疑似新款理想L9的谍照时,我一点都不意外。意外的是,理想这次好像被社会毒打之后,突然开窍了,悟了,一把子把自己的任督二脉给打通了。
谍照里最典中典的,是那个看起来有点“诡异”的后轮角度。懂的人都懂,这是后轮转向。这玩意儿可太有意思了。因为就在不久前,理想MEGA发布的时候,官方还义正言辞地解释过为什么不用后轮转向,总结起来就是“为了空间”和“为了后排舒适”。听听,多么伟光正,多么体贴用户,感不感动?不敢动。
结果现在呢?不装了,摊牌了。那个曾经被批为“影响舒适性”的“歪门邪道”,现在成了“真香”。这波操作,属于是回旋镖专业版,三百六十度加速旋转最后精准命中自己的脸。但这不叫打脸,这叫什么?这叫“动态调整”,叫“基于用户需求变化的迭代”。
我作为一个开过不少五米三大车的中年人,必须得说,一台超过五米二的车,如果没有后轮转向,它的灵魂就是不完整的。你在狭窄地库里揉方向盘揉到怀疑人生的时候,不会去想工程师为你省下了多少空间,你只会想,这破车怎么跟个压缩毛巾泡水了一样,越来越大,越来越难搞。所以理想这次加上后轮转向,不是什么技术突破,而是终于向物理学和常识低头了。这是好事,说明挨打真的有用。
然后是第二个大招,底盘照片里那个尺寸明显加大的电池包。
坏了菜了,军备竞赛又升级了。
现在的新能源车,尤其是增程和混动,在续航上已经陷入了一种癫狂的偏执。你纯电200公里?那我就要250。你250?那我就干到300。仿佛发动机只是个摆设,真正的荣耀在于谁能用电池把对方活活砸死。加大,加大,再加大。电池包越来越像个金钟罩铁布衫,把整个底盘糊得严严实实,美其名曰“安全”,实际上就是一场“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式袭击。
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每天通勤来回也就30公里,给我那么大电池干嘛?当充电宝传给下一代吗?但市场不这么想,用户也不这么想。用户要的就是“我虽然不用,但不能没有”,车企要的就是“我必须有,而且必须比你大”。这是一种典型的囚徒困境,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背上了一块越来越重,也越来越贵的“功德碑”。
所以你看,理想这次被逼着掏出来的两张牌——后轮转向和超大电池,本质上都不是什么引领未来的黑科技,而是两把用来互捅的刀子。是友商把刀架在理想脖子上,一刀一刀划拉出来的肌肉记忆。你问界有后轮转向,我理想凭什么不能有?你仰望能原地掉头,我理想拐个弯快点总行吧?大家不是在做产品,大家是在打一场“闪电战”,最好的防御就是直接冲进对方水晶,把餐厅给爆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特别有道理?
我们总是在聊什么智能座舱,什么自动驾驶,什么AI大模型。但这些高大上的玩意儿,在现实的马路上,真的有那么神吗?我给你构建一个场景。
想象一下,一台全新的、满配后轮转向和激光雷达的理想L9,在一个三线城市的菜市场门口,遇到了三台“老头乐”组成的编队。这三台老头乐,一台逆行,一台斜着走S线,还有一台突然一个甩尾停在路中间,大爷下车买葱。这个时候,你车里那个算力几百TOPS的芯片,它的CPU可能都要干烧了。它的一切算法,一切模型,在“老头乐”这种不讲道理、充满了道诡异仙气息的“无序移动端”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自动驾驶的关键,从来不在特斯拉,不在蔚小理,而在于“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那套复杂的逻辑,在朴素的人情世故面前,一文不值。所以,车企现在搞的这些配置升级,本质上是一种军备竞赛下的“表演性内卷”。大家都在秀肌肉,但真正决定胜负的,可能就是一些最朴素的东西。
比如,品牌。
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标,特斯拉最值钱的是马斯克本人。那理想最值钱的是什么?是它营造的那个“家”的氛围。所以这次所谓的升级,后轮转向是补课,大电池是跟风,都是为了维护住这个“家”的基本盘。
如果这些爆料都属实,新款L9的竞争力肯定会强。但归根结底,这个市场已经疯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理想被逼着动起来,至少说明它还想成仙。但最终,决定用户掏钱的,可能真的不是这些参数。会买理想的人,最后还是会买理想。这跟后轮转向和电池都没关系,这是一种信仰,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