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宏光曾经就是县城街头的“炸子鸡”,从2.88万元起步的宏光MINIEV,一路踩着“老头乐”的尸体登顶微型电动车销量王。谁能想到,短短三年时间,这个赛道风云突变,五菱在低价纯电小车市场守了多年的“窝”,现在被比亚迪和吉利杀了个底朝天。
今天咱们不卖关子,直接聊聊这场下沉市场的攻防战,以及五菱的尴尬和新对手们的狡猾。
回到2024年,五菱宏光MINIEV累计销量突破了170万,坐稳了中国纯电动微型车的头把交椅,一口气拿下了60个月冠军。五菱高兴得在郑州方特直接开起了用户盛典,拉着一帮老铁热热闹闹地庆祝。不过,喜上眉头的时候,风向已经悄悄在变了。
别家没闲着,比亚迪的海鸥也刷足了存在感。去年比亚迪西安工厂,海鸥下线,累计销量只花了27个月就摸到100万大关。吉利星愿同样成绩亮眼,前七个月销量超24万辆。对比五菱,谁还觉得只有五菱会造爆款“国民小车”?
过去宏光MINIEV凭着门槛低、配置够用、品牌扎实,大方地称王称霸。可现在,不论是价格还是产品力,五菱低价王的标签摇摇欲坠。比亚迪、吉利的攻势直接让纯电动A00和A0级小车6万元起步,如此卷法还让宝妈们犯了选择困难症。不少人直接说:海鸥和星愿,不香吗?
说来也是好笑,以前叫“剁椒鱼头”的五菱MINIEV,引领了短途代步工具升级,现在看,升级的红利已经轮不到五菱独享了。市场变大,五菱却在榜单上被挤到第三——上半年,吉利星愿卖了20.5万辆,比亚迪海鸥17.5万辆,五菱宏光MINI17.1万辆,五菱缤果差点跌出榜单前十。
这背后,其实就是下沉市场的“守门人”开始换班了。曾经五菱在县城和乡镇“称王”,靠的就是对“老头乐”的精准打击和极致性价比。2.88万让不少县城宝妈圆了小车梦,还透着几分时髦劲。山东、河南的广大乡镇就是五菱的主阵地,三线及以下城市销量比重高达60%,三线城市近40%。
可风水轮流转,比亚迪海鸥和吉利星愿直接拿着6万的价位杀到五菱门口,不仅续航更扎实、快充也有、智能系统、配置随手一甩就是一大把。曾经县城里的宝妈人群,如今也不再死盯五菱宏光MINIEV,还能等着跟上消费升级,愿意多花点钱买“似乎更大气”的海鸥或者星愿。
有一说一,县城宝妈当年是五菱宏光MINIEV的铁杆粉丝,有数据支撑:2024年,山东某县城女性购车比例高达52%,其中宝妈就占了七成。这批人既是“老头乐”的升级用户,也是五菱称王的基石。现在这基石抖了,最新潮流是“买车不用只选五菱”,比亚迪和吉利席卷而来,五菱的品牌优势瞬间贬值。
咱不能只看县城宝妈,整个低价区间的微型纯电车其实都在经历一场激烈的斗争。就像前几年,厂家一个个都跑去高端化,微型车连欧拉黑猫、白猫都停产了。大家知道这一细分不挣钱,补贴一退、原材料一涨,利润更是薄得可怜。
来点真账:2023年,上汽通用五菱卖了52万辆车,净利润却跌了88.5%,平均每卖一辆宏光MINIEV只赚77.3元。从2018年42亿利润跌到2024年10亿。谁还能笑得出来?其实大家都差不多,五菱还算扛着亏本卖车的“英雄初心”。
那为什么现在比亚迪和吉利就能打?说到底,新能源车本质是一场成本管控能力的硬仗。比亚迪在电池、芯片等供应链环节几乎“自给自足”,一到价格战能把海鸥降到5.58万,吉利直接补贴拉到5.98万。这种下探,让更多人多花个千把块钱,买到更像“正规乘用车”的纯电小车,还能享受智能化,谁还会被五菱直接俘获?
更有意思的是,现在不是五菱主动卷上去,而是被比亚迪和吉利带着卷。你降价、我降价,最后反而逼着五菱必须调整策略。除了拉高端车型冲一把,比如最近推出的五菱星光S,限时补贴一波价压到8.98万起,就是让品牌调走一小波;另一方面,五菱用出口分担压力,今年出口销量达到128万辆/套,增长了17.1%。但这些努力还是架不住低价区间的竞争惨烈。
县城消费者的钱包其实不难打开,但他们也不再满足于“能代步就行”。他们开始在本地流行微信群里交流海鸥和星愿的智能感,还有开着更大的车送娃上学时那种面子上的小自豪。五菱缤果试图接棒,但明显力不从心,只靠低价和老用户回头,已经不太顶用了。
这种局面,对五菱更像是晋级路上的一道坎。要么学会“既要销量又要利润”,想尽办法活得滋润点;要么继续靠性价比碰运气,每辆车多挣个百八十元。比亚迪和吉利这两位邻居精得很,产品、价格、品牌差异化一步步拉开,结果让五菱原本稳稳的低价王座也开始摇晃。
说到底,纯电动小车市场其实刚刚热身,新晋选手都在摸着五菱的门槛进场,再砸两把钱升级配置,给下沉市场消费者递上更优方案。曾经是五菱“一车定天下”,如今已经是群雄逐鹿,县城、三线、乡镇特有的人口红利开始被大厂们盯上了。
五菱要想出头,还得继续调产线、搞出口、修炼成本控制内功,同时给主力用户一点心理上和实际上的惊喜。单靠历史荣光可挡不住海鸥和星愿的“背刺”,口碑再好,也得跟得上技术和服务的节奏。
谁能拿走五菱的“老家”,其实最终还是一场耐力赛。归根结底,市场就是看谁下得了本,把账算得明白。五菱可能要在新一轮的县城购车潮里,拼的不再仅仅是价格,还有那点底气和筋骨。
不变的是:风大了,谁摔得慢,谁就赢。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