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最近被网友黑得有点惨,这事你怎么看?
是小米真有毛病,还是车圈里头有人看不得新来的混得太好?
要说现在网上一堆“黑稿”“带节奏”,你能分清哪个是真实吐槽,哪个是有人故意搅局吗?
我琢磨了半天,其实这事儿背后藏着许多门道,咱们可以聊聊,也让大家伙自己琢磨琢磨。
首先,小米SU7、YU7、YU9这些车一上来就卖得挺火,确实把不少新能源车企给整得不舒服了。
车圈的格局被搅动,蛋糕重新切分,这谁看着能不着急?
可是你车卖得好,网上的骂声就真的都是竞争对手花钱买水军黑你吗?
我看未必。
现在很多“黑”其实是博主自个儿炒起来的,顺手拉一波路人跟风,然后友商见势不对就借机添把柴。
你说这像不像以前大家合伙围攻特斯拉的时候?
其实套路都没怎么变,就是换了个主角罢了。
但你再仔细看,其实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很多人说,小米不砸钱做广告,宣传费用省得跟铁公鸡一样,这才是让人不爽的点。
以前的车企宣传都是大手笔,媒体、大V、明星,推广费少则几百万,多则上亿,这钱最后都进了这些“渠道”口袋。
你想啊,车企把钱撒出去,媒体也高兴,市场热闹,大家都得利。
可是小米这回玩儿的是互联网口碑,雷军亲自带货,社交平台上的宣传全靠自家粉丝自发,偶尔请个博主、媒体,也就给个一千来块的车马费。
你接着想,这点钱连油费都不够,谁愿意认真干?
以前做评测,车企给的广告费能让他们回本还能赚,现在拿个小米的车马费,连饭钱都不够,生气不生气?
所以说,真正的利益冲突在“宣传模式”上。
不是小米车有问题,是它动了老一辈车圈人的饭碗。
你不花钱做广告,靠粉丝发声,靠口碑发酵,等于把媒体的生意捣黄了。
那些靠车企广告吃饭的机构、博主、媒体自然急了眼。
一着急就容易“阴阳怪气”,一逮着机会就上来各种“黑”,甚至有些问题拿放大镜看,硬要挑点毛病出来。
这就跟小米手机当年刚出来的时候一样,什么“配置虚高”“品控差”“售后水”,一阵乱骂,最后产品还不是越卖越好?
你要问,这种“黑稿”到底真的假的?
我觉得三分真,七分假。
消费者买了车,自己开着觉得好,自然不跟风黑;买不起或者根本没买打算的人,在网上看到负面信息,跟着起哄,这才是流量真正的来源。
说到底,这种“全网黑”,其实就是一场“流量分配”的战争。
谁掌握话语权,谁就能带节奏,谁就能分一杯羹。
以前媒体和大V是话语霸主,现在被小米和雷军一波粉丝反客为主,这阵痛谁受得了?
咱们再聊聊这个“砸钱宣传”的模式。
很多人嘴上骂小米“不尊重行业规矩”,心里其实是为自己钱包着急。
你想啊,现在互联网太发达了,信息传播几乎不用成本,好的产品会自己“火”起来,再多广告都比不过用户自发推荐。
传统车企砸广告那一套,已经越来越不灵了。
真要论产品力,小米这几款车确实有底气,不管是价钱还是性能,米粉们买回去后基本都说值。
北京政府撑腰,央媒官媒也力挺,这种底气不是谁都有的。
可是问题来了,谁在这个过程中受伤了?
答案很简单,就是那些靠卖广告、收推广费维持生计的媒体和自媒体。
这个行业突然变成“口碑为王”,他们没有了广告费,流量也分走了,收入大减,谁还能心平气和地夸你?
你不砸广告,他们就“动刀子”,逮着机会就“黑”一波。
其实这就是一场行业洗牌,谁都知道,旧饭碗被砸了,难过是肯定的。
再说说消费者。
现在买车的人信息获取渠道太多了,不光看广告,更看用户评价,甚至还直接在论坛、社交平台和车主交流。
真正的买家不傻,谁的产品好,谁的售后靠谱,谁的性价比高,大家心里都有数。
你再多“黑稿”,产品真有问题,迟早要暴露;产品真没啥大毛病,再黑也黑不死。
所以消费者用钱包投票,才是这场战争的终极裁判。
小米汽车这事吧,本质上就是新模式和旧规则的碰撞。
以前靠广告喂大的行业,现在突然被“自来水”冲击,多少人要失业,多少人要转型。
可是你仔细想,这种变化其实是好事。
广告的钱少了,产品的质量必须硬,厂商也被迫要认真做车,不敢再糊弄消费者。
媒体和博主不能靠“恰饭”混日子了,要靠内容本事和独立观点赢粉丝。
整个行业被逼着进步,这对消费者来说其实是大好事。
你再琢磨琢磨,为什么小米能这么“硬气”?
一方面它有一大批忠实粉丝,雷军的人设也立得住,产品力又不错;另一方面,小米有扎实的现金储备,政策和媒体也不抵触它。
别人骂得再凶,买了车的人还在夸,这种正负舆论直接形成“护城河”,不是说黑就能黑倒的。
其实类似的事儿特斯拉也遇到过。
那会儿马斯克刚进中国,很多人也说特斯拉“宣传夸大”“品控有问题”“刹车失灵”,一阵乱黑,最后怎么着?
产品力和品牌影响力一起来,特斯拉还是站稳了脚跟。
现在小米也一样,走的是同样的路子,少花钱,多做事,靠口碑拉动市场。
这种打法,谁学会谁受益。
老一辈车企学不明白,就只能看着蛋糕变小,饭碗被抢。
有人问,这种“全网黑”到底能不能伤到小米?
我觉得短期有点影响,风头过去了还是产品说话。
你想啊,谁家车能一直没人黑?
任何品牌都有被挑刺的时候,关键看你能不能扛过去。
这次小米的风波,说白了就是行业阵痛。
炒一炒就过去了,能留下的还是那些有真本事的品牌。
其实,这次事件给大家上了一课,行业不是谁话语权大谁就能赢,现在是“好产品+真口碑”才是王道。
那些靠广告砸钱的老套路,迟早要被淘汰。
媒体和自媒体也要转型,靠内容和观点取胜,不然市场根本不买账。
消费者也聪明了,不会被几篇“黑稿”带偏节奏,买车还是自己体验为主。
最后说说未来吧。
这场车圈的“新老交替”,会让更多厂商逼着自己做出好东西,把钱花在研发和服务上,不再乱砸广告。
媒体和博主也要学会靠真本事吃饭,不然就会被淘汰。
小米汽车这把火,烧掉的是“砸钱宣传”的旧模式,照亮的是“口碑为王”的新方向。
谁能顺应这个趋势,谁就能活得滋润。
所以你看,小米汽车刚刚开始,后边的故事估计还不少,谁也别太早下结论。
市场最终只记住好产品,不记得谁喊得响,谁黑得狠。
咱们普通人买车、用车,还是多相信自己的眼睛和体验,别让“流量”给带偏了节奏,也别让“黑稿”影响了判断。
风口浪尖过去,留下来的,肯定是那些真正有实力的车企和产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