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车到底能有多少花样?
这年头,谁还会因为一辆MPV动心?究竟是家用刚需,还是老司机的“工具车”?日产Elgrand(君爵)这台老面孔已经“吃老本”吃了快十年,终于下定决心要改头换面。确定2026年换代,保留“Hyper Tourer”概念车的精髓,说白了就是想用点新鲜劲把老用户和潜在买家都拉一波回头。可问题是,“精髓”二字藏着多少玄虚?这是不是“新瓶装旧酒”又或者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有没有认真想过,一辆MPV的意义到底在哪儿?是光拼配置、外观,还是人性化、实用性和可靠性?现在所有车企都爱玩“未来感”这把火,外观要够唬人,配置要能吹一晚上牛,关键还得能省油、动力猛,最好以后还“纯电”。但车主买单,归根结底关心的无非还是几点:价格、空间、油耗、毛病少、坐着舒服。
可你再看日产今年的新动作,不说别的,一个第三代e-POWER混动系统搭上1.5T三缸,再套个欧洲逍客的技术,省油安静,这确实稳赢MPV主流市场三板斧,油价一直涨你敢不敢亏油耗?但说实话,多少人听到“三缸”发动机会直接摇头?毕竟在国人心里,多一个缸,这车就多一分结实,多一点面子。所以说,日产敢不敢在“油耗”和“面子”之间站定脚跟,这是很现实的一道坎。
又说回设计。日系车从来不缺“噱头”,Hyper Tourer概念车造得挺唬人,线条方中带圆,宽敞中有科技感,听着都美。可是你真让量产立马还原百分之八十,对造车厂来说,无异于“光环褪色”。绝大多数“概念车”就是秀肌肉、秀创意,量产时该妥协还是得妥协。比如大尺寸轮毂缩一圈、科幻灯带换成保守大灯、尾部“极简”多半只能看展览,入市就成了“多熟悉的脸”。悬浮座椅、侧滑门这种标志性设计还算靠谱,真能大范围落地的话,舒适性和便利性是加分项。问题就来了,既要时髦还要实用,这样的平衡,日产能不能走到别家前头?
价格还是王道。预计起售价24万人民币,和老款比,直白地涨了不少。你让老用户咋想?你让刚需家庭咋选?横向对比GL8、本田奥德赛,甚至腾势、理想等国产新能源MPV,日产给谁定的价位?花20多万选个高油耗的“油改电”,和花20多万选个说不清工艺、但配置拉满的“国产新势力”,都是消费升级语境下“纠结症”的典型问题。
再说纯电版本,日产打了个太极,“看市场动向再说”。等风来型策略,说难听就是观望、说好听是谨慎。其实我们都心知肚明,现在纯电MPV卖的好不好,第一关靠政策补贴、第二关靠“堵车的刚需”。而日产一直引以为豪的e-POWER混动,想靠这一手守住燃油阵营的最后面子,兼顾舒适、动力、续航、油耗,这算盘不是没道理,就是太小心翼翼了一些。你新品上市刺激还原点“诚意”不好么?争取市场只能慢慢等,大家等不起的。
现在流行什么?新一代消费者看车的路数变了,以前是“代步拉活的工具人”,现在是:“不光能用,还要能晒——朋友圈晒出风格,抖音视频横竖拍。”正因为这样,厂家才会拼命搞炫酷内饰,卷灯光、卷自动驾驶、卷车载娱乐。细细一琢磨,日产Elgrand的“保留概念设计”,到底是靠什么抓住消费“好奇心”?
市场啊,说到底有它自己的“冷酷规律”,你不能一次拿出什么就能长期高枕无忧。日产的君爵,在它早几年刚出的时候,凭借品牌、稳定、舒适确实有过一段春风得意。但现在车圈内卷,比的不仅是马马虎虎拉一帮工程师改点样子,而是用户体验、产品周期、售后生态圈一环套一环。日产新Elgrand的目标是什么?是再做一台可靠的“大沙发”吗?还是要跟国产新势力比科技、比配置、比智驾、比空间?你把目标决定清楚,方向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把话说难听点,日产这几年有点像“懂车懂路不懂人”,你说老用户喜欢中庸、稳重,但新用户想要新鲜、智能。两头难讨好。e-POWER混动确实比传统自吸省油静音,但“标配低排量三缸”一块包袱甩不掉。说一句直白的,“三缸=便宜”。结果新Elgrand还敢涨价,多少是有点理直气壮里的小忐忑。
还有,那些“高端元素”,什么悬浮座椅、侧滑门、智能交互、自动驾驶,这年头看多了,真心不希罕。一两年前,谁弄个“气氛灯”都能吹上天,现在直接量产一大堆都没啥感觉。高端用户要的是“让人觉得贵”,中产家庭要的是“配置和性价比”,出租、接送专职还得考虑“保值率和毛病少”。日产Elgrand的新尝试能不能三面兼顾?还是最后变成“三不像”?
汽车行业说白了其实早已经不像当年那么好混,造型不再是最大卖点。你看现在长途出行、家庭自驾、城市送娃、商务接待,大家最关心无非就那几样:后排空间、油耗、静谧性和保值率。刷再多宣传片,说再多“概念设计”,最后都落在皮实、享受、能开的年头上。所以别总想着拿一个海外品牌滤镜罩着赚“溢价”,现在国产MPV的逆袭血淋淋地摆在那里——价格低、配置高、用料舍得、新技术跟得上,老百姓看得真切。
说到底,我其实觉得日产新Elgrand立项没错,走偏不如求稳,但别失了锐气。不能光想守着“自己舒适圈”吃老本。新一代MPV,本来就有往高端家用、商务与智能联动方向发展的潜力。但市场的选择权在用户手里,厂家怎么样用心,怎么决定定价、配置、用料,那都还是营销和战略端的工作。现在没有哪家巨头敢拍胸脯说,“我一定能碾压全场”,本地新势力抢市场,一茬没倒下一茬又起来。
最后再想想,有没有可能日产一改脾气,真干一票大的?纯电也要上一上,混动再升级,设计来一回“颠覆的美”,还能给制造业的工匠们加点薪,售后体验翻新一遍,做个行家里的手艺货?照理说想得好,但实际操作砍砍算算又怕踩着红线。毕竟,2026年这个节点,就隔着两年。一晃而过,竞争对手怕是又会整出新花样,到那时候,这台“全新君爵”到底能不能成?
不是厂家说了算,也不是某一篇吹捧或者吐槽能拍板的,得让市场和消费者来裁决。花钱的都是明白人,什么花哨、什么实在,他们心里门儿清。造车这事,没有那么玄乎,也没有那么保险,谁走心、谁偷懒,看得一清二楚。就看这一票,日产君爵能不能趟出自己的“新路子”,等着瞧吧。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