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手握七八万预算买车,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选择飞度、POLO这样的小型油车。 它们以省心耐用、低油耗的优势圈粉无数,飞度甚至被誉为“平民超跑”。 如今,翻看2025年8月的小型车销量榜,前十名已不见任何一款燃油车。
同月,飞度全国销量仅剩23台,大众POLO和起亚焕驰每月能卖300台就算不错,福特嘉年华8月销量也只有79辆。
小型油车的销量断崖,从月销过万到无人问津
七八年前,它月销轻松突破1.5万辆,三年二手车还能卖到新车价格的七成。 到了2025年,飞度上半年全国仅卖出2578辆,8月销量跌至23辆。 大众POLO和本田LIFE同样惨淡,半年累计销量不足1000辆。
雪佛兰爱唯欧、现代瑞纳、起亚K2等车型,月销量长期徘徊在两位数。 数据显示,小型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已从2018年的20.3%骤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6.5%。 2014年,小型车还占乘用车市场26.7%的份额,如今已跌破7%。
价格跳水也救不了市场,车企放血求生
面对市场冷遇,车企开始了“放血式”促销。 大众POLO指导价9.09万起,现在普遍优惠3万左右。 飞度指导价虽标着9.78万起,实际裸车价已跌至6.78-7.25万区间。
这类小型车本身利润极薄,过去最多优惠几千元,如今一刀砍下去就是3万,几乎是在亏本卖车。 即使如此大幅度降价,市场反应依然冷淡,销量没有起色,口碑也没有恢复。
新能源车的降维打击,重新定义10万级市场
新能源车的强势崛起是小型油车衰退的关键因素。 同样的七八万预算,过去只能买到配备1.5L小排量发动机的小型油车,如今却能选择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等新能源车型。
这些电动车不仅在续航、配置和智能化方面全面提升,甚至在空间上也更为宽敞,比亚迪海鸥后排空间比飞度还宽,五菱缤果配备大屏和车联网系统。
新能源车直接改写了10万级市场的规则。 比亚迪秦PLUS DM-i不到8万就能落地,提供B级空间、7秒多的零百加速,每公里油耗低至几分钱。 海豹06 DM-i、吉利银河L6等混动车型也拉到8万出头,标配360全景影像、L2辅助驾驶。
对于只想买小车通勤的用户,海鸥、宏光MINIEV、吉利星愿等纯电车型覆盖3-8万区间,智能化、颜值、用车成本全面碾压油车。
政策与需求的双重挤压,小型油车的生存困境
政策层面,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持续13年,而燃油车不仅没有任何补贴,还面临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 国六B标准的实施,迫使小型车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技术升级,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消费者偏好也发生明显转变。 SUV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20.7%增长到2022年的45.8%,几乎占据乘用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同样花10万元,消费者更愿意买更大的车。 小型油车原本的“省油省钱”优势被电动车推翻:城市通勤工况下,电车每公里成本不足油车的1/5,且没有发动机噪音、起步更快更顺。
价值支点被掏空,从“刚需”到“多余”
小型油车的核心问题在于其“价值支点”被全面掏空。 以前大家买这种车,是因为没得选,A级以上的车太贵,而飞度、POLO恰好填补了10万元以内的通勤刚需。 现在,新能源车提供了全方位替代方案:预算有限可选小型电车,家用需求可选混动紧凑型车,甚至合资燃油紧凑型车(如轩逸、朗逸)也降价至7万多。
小型油车的定位变得极度尴尬:如果只是市区代步,电车成本更低、体验更好;如果需要家用空间,混动车更大更实用。 配置层面,小电车标配中控大屏、手机远程控制、语音交互,合资小油车连倒车影像还需加钱选装。
谁还在买小型油车? 最后的坚守者
尽管市场萎缩,有一部分消费者在坚持选择小型燃油车。 “城市停车太方便了,油耗低,开起来灵活”,一位丰田致炫车主表示,“我不需要那么大车,90%的时间都是一个人开”。
小型油车仍有其优势:价格相对便宜、维修保养便捷、没有续航焦虑,以及成熟的动力系统。 对于预算有限的首车购车者,或需要第二辆车的家庭,小型车仍是合理选择。 在三四线城市和乡村地区,小型车因通过性好、使用成本低,仍有一定需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