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在德国销量增长2225%!创造中国车企在德国奇迹!

你有没有想过,当一辆中国生产的混动汽车在德国高速上飞驰,车主最担心的不是车速,而是下一个充电桩在哪里?这个看似矛盾的情景,正在德国真实上演。去年中国某汽车品牌在德国销量突然增长二十多倍,但随之而来的不是满街喝彩,而是充电难题。

德国高速公路以不限速闻名,但现在困扰车主的却是充电桩数量。当地居民电价高达每度0.4欧元,相当于人民币三块多,是中国部分地区电价的四倍。如果驾驶纯电动车从汉堡到慕尼黑,仅电费就足够享用好几顿德国烤猪肘。这种情况下,既能用电又能用油的混合动力车成了理想选择。

比亚迪在德国销量增长2225%!创造中国车企在德国奇迹!-有驾

这种混合动力车型充满电可以行驶约135公里,日常通勤完全够用,长途旅行时又能切换成燃油模式。德国政府去年还为这类车提供约4500欧元补贴,虽然今年开始补贴减半,但仍然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现在德国买家需要等待长达四个月才能提到车,这种等待时间在汽车市场相当少见。

面对补贴政策变化,中国车企正在寻找新出路。有消息称他们正在欧洲考察建厂地点,西班牙瓦伦西亚一个旧汽车工厂可能是选择之一。如果能在2025年前实现本地化生产,车辆售价有望再降两千欧元,这正好能弥补补贴减少带来的影响。

比亚迪在德国销量增长2225%!创造中国车企在德国奇迹!-有驾

充电设施建设是另一个关键问题。中国车企把国内先进的充电设备带到了德国,理论上充电五分钟能跑两百公里。但德国现有充电设施中,高功率充电桩数量有限,而且很多是某些汽车品牌专属。想要使用这些充电桩,需要经过复杂的协商流程,这可能要花费两年时间。

欧盟已经决定在2035年停止销售包括混动车型在内的燃油车,这意味着留给混合动力车的时间只有十一年。中国车企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完成两件事:让欧洲消费者适应中国充电技术,同时让纯电动车型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依然具有竞争力。

德国每百公里公路只有八个充电桩,而邻国荷兰能达到二十五个。这种差距主要来自审批效率,荷兰充电站审批平均需要四十二天,德国则要经过十六个部门审批,平均耗时两百四十天。为了加快进度,中国车企正与德国连锁超市商讨合作,计划在超市停车场建设充电站,并利用超市屋顶的太阳能发电来降低电价。

比亚迪在德国销量增长2225%!创造中国车企在德国奇迹!-有驾

这场销量增长的背后,其实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竞赛。中国车企既要用混合动力车打开市场,又要为纯电动车铺路。德国消费者已经用购买行动表达了态度,接下来就要看车企们如何建设这些看不见的基础设施了。你认为在2035年前,中国车企能成功打通欧洲市场的充电网络吗?

比亚迪在德国销量增长2225%!创造中国车企在德国奇迹!-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