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说,从 9 月起,小鹏的月销量预计稳定在 4 万辆以上。
文丨赵宇
编辑丨龚方毅
“我们公开承诺在今年四季度实现首次季度盈利,会继续朝这个目标走。” 两周前,小鹏汽车董事长兼 CEO 何小鹏在一场媒体群访上说。
新公布的今年二季报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业绩支撑。得益于交付量和毛利率同时创季度新高,今年 4-6 月,小鹏经营亏损同比收窄 41.9%、至 9.3 亿元;净亏损同比收窄 62.8%、至 4.8 亿元,均为公司上市以来最佳表现。其他核心数据方面:
- 当季总体毛利达 31.7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8 倍;
- 其中,汽车业务贡献毛利 24.2 亿元,同比增长 4.6 倍;
- 销售与管理费用率为 11.9%,同比降低 7.5 个百分点。
对于汽车毛利率如何能在价格竞争压力下环比大幅提升 3.8 个百分点、超市场预期达到 14.3%,小鹏财务副总裁吴佳铭将其归因于技术改进、平台通用化水平提高(“扶摇” 架构成果显现)以及供应链谈判带来的成本降低。他还说 2025 款 G6 和 G9 的毛利率非常健康,这主要得益于小鹏为客户提供了受欢迎的版本配置。
去年下半年,小鹏接连推出 MONA M03、P7+ 两款车型,推动月销量从 8 月的约 1 万台快速增长至 12 月的近 3.5 万台。但这两款低价车型也拉低了小鹏的平均售价:今年一季度,MONA M03 和 P7+ 合计销量占比达 81.7%,拖累小鹏单车收入(不含增值税)降至 15.3 万元。
随着二季度多个改款车型的交付量爬坡,小鹏单车收入环比回升至 16.4 万元,MONA M03 和 P7+ 合计销量占比也降至 65%。开售近一年后,MONA M03 已完成其阶段性使命。按照何小鹏的预期,全新 P7 会是新的销量拉动关键。他说随着新车开启交付,9 月起小鹏的月销量预计稳定在 4 万辆以上。
效率的提升直接改善了现金流状况。截至今年 6 月,小鹏已连续 8 个月交付量超 3 万台。这样的销量表现进一步改善了其现金流状况:二季度自由现金流超 20 亿元;季末现金储备(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增加 22.9 亿元、来到 475.7 亿元,创历史新高。
财报指引小鹏三季度新车交付量为 11.3 万至 11.8 万辆,同比增长 142.8% 至 153.6%;总收入为 196 亿至 210 亿元,同比增长 94% 至 107.9%。
何小鹏称,从今年四季度开始,随着增程版 X9 的发布,小鹏将进入 “一车双能” 的大产品周期。同时,小鹏的图灵 AI 智能辅助驾驶能力也会逐步跟对手拉开明显代差,他期望以此带动毛利和净利持续提高。“我们有信心不仅实现规模领先,而且公司的经营也将进入盈利和自我造血的全新阶段。”
但真正让小鹏区别于其他新势力的关键叙事,其实是与大众汽车的技术合作,从而更 “轻松” 地摊薄前期高昂投入。二季度,小鹏 “服务及其他业务” 贡献了 7.5 亿元的毛利,毛利率虽较一季度的 66.4% 有所下降(管理层解释为技术研发服务相关的波动所致),但仍高达 53.6%。这也是为什么单一车型销量波动对公司总体业绩的影响在减弱。
与此同时,小鹏呈现出某种 “人到中年” 的特质——不再一味追求出风头、推爆款,而是更加注重在产品、质量、管理、销售和供应链等方面的基础能力建设。毕竟,无论技术愿景多么宏大,小鹏首先必须是一家能够高效运营、持续盈利的汽车公司。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