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这10月份刚过,新能源车企们仿佛一夜之间集体“开晒”。
各家都忙着把前三季度的成绩单往外抛,场面那叫一个热闹。
从9月份的销量数据看,12家新势力里,有10家销量都上了涨幅榜,前三季度同比增速也相当可观。
传统车企方面,新能源板块也大多是红红火火。
可这热闹背后,一旦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目标完成率”这个数字上,画风就瞬间变了。
新势力里,能让人稍微松口气、看到点达标希望的,屈指可数,大概只有三两家,剩下的九家,连一半儿都没摸着边儿。
对比之下,传统车企的头部玩家,完成率全线飘红,基本都在70%以上,今年想达成年度目标,那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目标,是灯塔还是迷雾?
新势力销量攀升下的隐忧
“数据不会说谎”,我这做汽车行业分析的朋友,常跟我念叨这句话。
他这话一点不假。
就拿零跑来说,前三季度,人家硬生生卖了39.6万辆!
9月份单月销量更是直冲6.7万辆,这不仅是新势力里的销量冠军,更重要的是,79%的目标完成率,让它稳稳地站上了达标线。
真要说起来,零跑之所以能这么“稳”,靠的就是那套“薄利多销”的策略。
今年上半年,更是破天荒地第一次实现了半年度盈利,这在新势力里,简直是“活化石”般的存在。
小鹏的情况,也算可圈可点。
前三季度卖了31.3万辆,离着35万的年度目标,只差临门一脚,完成率高达89%。
可细究之下,这销量的大头,却是来自和滴滴合作的MONAM03,以及性价比极高的P7+这类入门级车型。
我那位朋友就曾跟我叹气,说小鹏现在卖一辆低端车,赚的钱少得可怜,销量上去了,盈利压力却像一座山,2025年第二季度的毛利率,才5.2%,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了不少。
这不就像是《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虽有万贯家财,却是个“混世魔王”,日子过得光鲜,细究之下却难掩窘迫。
小米,作为去年才开始交付的“新玩家”,表现也属抢眼。
前三季度卖了25万辆,完成率71%。
按惯例,年底最后一个季度往往是销量冲刺期,小米达标问题不大。
只是,此前几次事故,虽未对销量造成过大影响,却也给品牌口碑蒙上了一层阴影。
剩下那9家新势力,日子就不好过了,完成率全没到50%。
最让人扼腕叹息的,莫过于鸿蒙智行。
前三季度卖了34.4万辆,位列新势力第二,可那100万辆的年度目标,才完成34%!
问题出在哪?
去年销量涨势太猛,今年目标定得过于“冒进”,加上主力车型问界销量波动,新推出的“界”系列尚未形成气候。
想达标?
难!
理想的日子,也并非一帆风顺。
当初定下的70万辆目标,不得不下调至64万,但前三季度29.7万辆的销量,依旧让其完成率显得捉襟见肘。
现在,理想正加速从增程车型向纯电转型,主推的i8还在产能爬坡,i6刚上市不久,纯电车型月销量尚不到2万辆。
这么算来,第四季度,真得拼了老命去冲量了。
巨头沉浮:传统车企的“稳”与“变”
对比新势力们的“焦虑”,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板块,则显露出一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从容。
尤其是比亚迪、吉利、长安这三家头部企业,目标完成率全部超过70%。
比亚迪,依旧是那个“定海神针”。
前三季度,销量高达321.9万辆,同比增速18%。
不过,9月份的销量,却是它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下滑,跌幅6%。
主要是王朝和海洋系列的市场份额,被吉利银河、长安启源等低价纯电车型抢了不少。
但比亚迪的新品牌矩阵,倒是给力得很!
方程豹、腾势、仰望9月合计销量达12.5万辆,同比涨幅高达40%,有效支撑了整体增长势头。
这就像是“老树发新芽”,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吉利,今年的表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前三季度,新能源销量飙升至116.8万辆,同比激增114%!
新能源车型占总销量的比重,已过半,在传统车企中,这绝对是“翘楚”般的存在。
吉利的这股强劲势头,主要得益于银河系列。
在整合几何品牌后,银河系列前三季度销量达87.5万辆,同比暴涨206%!
其推出的多款新车,凭借出色的性价比,赢得了市场的广泛青睐。
唯有极氪,今年面临激烈竞争,9月销量为1.8万辆,同比下降14%,略显疲态。
正如《论语》所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在市场寒冬中,谁能真正坚挺,可见一斑。
长安新能源前三季度销量为72.4万辆,完成率72%,距离100万辆的目标,已是近在咫尺。
启源和深蓝是其主要销量增长点,深蓝前三季度销量达23.2万辆,同比增长62%。
然而,深蓝自身50万辆的年度目标,仅完成了46%。
作为高端品牌的阿维塔,虽然同比增幅高达180%,但完成率也仅为41%,高端市场仍需持续发力。
至于上汽通用五菱、奇瑞等,前三季度销量也分别达到66.8万辆和58.8万辆,同比均有不俗增长。
虽然未公布年度目标,但销量稳步提升的态势,足以说明其市场潜力。
决战四季度:新势力“搏命”,巨头“稳胜”?
距离年底仅剩两个多月,第四季度,无疑是本年度的销量决战期。
新势力们,为了冲量,很可能会继续祭出降价、推新等策略。
这就像是“破釜沉舟”,孤注一掷,但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加严峻的盈利压力。
反观传统车企,它们可以凭借自身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稳健的产品升级策略以及对下沉市场的精准把握,巩固优势,无需过度依赖降价这一“饮鸩止渴”的方式。
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或许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那些拥有核心技术、成本控制能力强、且目标设定更为务实的传统车企,将可能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而对于那些还在“摸爬滚打”的新势力而言,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战略,灵活应变,前路,恐怕将是道阻且长。
笔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有“变”与“不变”相结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情感注入与用户共鸣:
您有没有想过,当您在车流中穿梭,感受着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静谧与平顺,心中是否会涌起一丝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您看到那些销量数字背后的故事,是否会为那些披荆斩棘的企业家们点赞?
我们作为消费者,选择一辆车,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未来出行的想象。
那些销量数字背后,承载着无数个家庭的出行梦想,也映射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
核心价值提炼:
这场关于销量与目标的“战役”,不仅仅是数字的游戏,更是对车企核心竞争力、战略眼光和市场洞察力的全方位检验。
它告诉我们,在瞬息万变的汽车市场,唯有脚踏实地,精准洞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最终脱颖而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