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吹电车了,国庆高速扒光了厂商、用户和基建的底裤
这波国庆,真是什么都涨,唯独“电车信心”掉得快。说走就走的远方,自驾游本该是中国家庭的自由奔跑,但电动车主真坐上了“过山车”,两头堵,一边换App看下一站充电,一边心跳加速看续航。这画面,搞不好能火出圈,新能源行业那点遮羞布,分分钟被扒个干净。
镜头切换。朋友圈、抖音全是电动车堵在高速服务区的现场,人人变成表情包高手。四个桩,十八辆等。前面排队的说自己三十分钟,后面还得一小时起步。有人晒账单——十多次扫码找桩,三四次假死,最后还是拖给救援公司。场面要多真实有多扎心,那点“技术领先、智能快充”的自信,这回成了大型公开考试。
先说厂商。续航标500km,真正敢踩到高速?七折,打个对折,有没有?市区送娃接孩子、买菜、上下班城市拥堵路况还真看不出来问题,开高速才知道,续航掉得像花呗额度。心里盘算着还能跑多远,手里还得掐着哪一站能有桩。明明说30分钟充满八成,八成以后的充电速度,谁试过?涓涓细流,真得跟人耗上一两个小时。“快充”数据,只服广告部,没谁能保证最后充电不和龟速赛跑。一次长假,电动车厂商的官方回复比平时多十倍。
再看用户。燃油车主发朋友圈,喝个咖啡、去个厕所、蓄个力,跑了一大段;电动车呢?跑前盯App,查服务区有几个桩、几个正在用、几个坏了、几个停着有没电、“策略”比春运还麻烦。车里小朋友想听歌,得关掉娱乐省电,闷头在车里等,夏天不开空调热得汗直冒、冬天冻得手指麻。人肉计算行驶里程、导航、停桩位置,突然电池跳水,马上找附近能用的桩。加一次电仿佛参与时间管理大师的竞技赛,不想被后面的大哥吐槽,眼神重压谁顶得住。过节变成“陪护电动爹”养生之旅,下一站去哪,得靠三分数据七分运气。
说着说着就到基建。大建特建几年,桩位数据好看,国庆集中上路谁都懂,把短板拉出来溜一溜。一个服务区,几百辆车堵满,加油站走马灯,充电桩跟着“限流供电”,一个举国节日,服务区成“补能监狱”。桩坏率奇高,排两个小时,轮到你发现是坏桩,不如叫拖车。再有燃油车停电桩位,道道难题,变着法考验大家脾气。管理混乱,抢桩躲桩,规则无法可依。高峰期电网压力顶不住,整个补能体系一夜见底。
说到底,新能源车不是“万金油”。城市代步安静舒适,短途买菜优雅归家。纯靠高速跑长途,咱不提拼车自救,光是找桩堵在队里的场景,谁坐谁知道。体验一回,长见识;经历多了,真会反思。
明面上的差距。厂商还在开发布会、秀续航、讲智能、谈快充,舞台一角,服务区车主拿着手机开连发,更新下一桩,找人组队报团取暖。用户社交群化身互助平台,谁找到靠谱充电站直接分享地点、实拍现场,不拼技术、拼人品。自驾新能源,前期路线规划、后备方案、路上求助、朋友圈紧急支援,没有几年的移动互联网经验都真能被吓哭。
盯着这些场面,没法不问,补能体系、城际充电网络、服务区管理、地域电网,光靠桩数量堆出来的所谓“领先”,背后还差多少基础?数据很美,体验扎心。基建是底裤,是脸皮,但同样是最难补足的短板。全国一盘棋,每年一到节假日,就是现实压力测评,用脚投票、用时间排队、用朋友圈吐槽。
再看燃油车,十分钟加满,永远不用发愁续航掉电这种事,社会成熟度拉满;而新能源,高速场景“社死”变成常态,一路省电、一路盘算,长途旅行与补能焦虑一路并肩。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遇到实地出行,大面积卡壳,说到底,技术透明、应用真实才是检验标准。
回头说一句,有人觉得特斯拉、比亚迪、蔚来这些头部厂商未卜先知,跑去自己修建超充站、建“补能网”,但施工周期、覆盖率都还没全面爆发。这种投入大,见效慢,“通航率”跟不上增长速度。政策层面倒是反应很快,助力新能源、要求新建站点,喊口号、立目标,客观说,城市主城区确实友好,可只要冲上高速,依然是“抢庄游戏”。
更不用说商用桩和家用桩补能的差距。城市高楼中的有产一族,装家桩倒是稳妥,可大部分家庭没法解决小区物业这一关,挤破头也得靠社会桩,遇上节假日全靠抢,出个门先跌份。
普通用户累,厂商后知后觉,基建企业成背锅侠,谁都逃不掉。凡是数字亮眼、指标漂亮的那块,背后一圈“回字形考验”,体验过了,才真知冷暖。新能源的推广不该全靠政策红利、厂商卖点,真正的底盘、补能、体验,跑一次高速全现行。
不得不说,新能源是趋势,技术很快,城市便利的体验是真实的。限号、补贴、环保、绿牌,种种利好干下去,用户快速增长、资本蜂拥跟进。行业进步扎实,但长途痛点被“节日流量”一戳到底,别再刷新幻觉。技术得实打实地补短板,面子工程顶不住厮杀。“全场景满足”的理念,离现实还差一步。
这场国庆堵车,厂商用户基建,谁都现了形。数据不骗人,体验没人骗得了。新能源好,也别忘了理性、真诚。需求不只是城里买菜、娃娃上学,长途场景补上了,市场才真扎实,不然光靠“老绝味烧烤”式吹捧,谁都不信了。
说到最后,这不是给谁泼冷水,谁都知道新能源优势明显,市场在变、节奏很快。但现实用脚投票,最能说明问题。路上跑一圈,高速堵一天,朋友圈全是“自救互助指南”,这样的画面,本可以更美好。技术、补能、体验这三样,厂商、用户、决策部门,继续下场、真刀真枪补短板,新能源赛道才能百花齐放。
这才是真趋势。等再过一些年,充电像加油一样快,路线规划不再头疼,哪怕高峰期都能进站即上一局,新能源汽车才是真正扎下根。再怎么说,“电动爹”不该是养成系,大家都希望车子是伙伴,不是耗费心力的考验题。
本文章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