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夏销量下滑,定价影响选择,宣传定位存疑

大家都说比亚迪夏有望成为下一款爆款MPV,当初上市的时候那个热度,一度把大家的期待值拉满,那架势就像在说,只要有个座位都能拼出一片天。可是,现实多少有点让人心里咯噔一下,月销量一路下滑,最新只卖了1416台,这数据实在是不好看。咱就是说,到底问题出在哪儿?

先问个简单的事,买车的人到底图啥?其实大家目标都不复杂:空间大,价格合适,用起来方便省心。尤其是很多二胎家庭,或者日常要拉点啥货,MPV就变成了刚需,毕竟第三排真的坐得住,差别不是吹出来的。比亚迪能打出腾势D9和夏这俩牌,其实说明他们还是明白市场的。腾势D9火得一塌糊涂,夏却“比预期低”。这差距为啥就这么大?

答案也许没那么复杂。定价是个大问题。夏的指导价在24.98-30.98万,其实你说高也不算特别高,但主打的这个20多万到30万的价位区间,太尴尬了。高不成低不就,和上面的腾势D9刚好错开本说是好事。但现实是,大家觉得贵,尤其是中低配的配置,有点对不起这个价。现在优惠一通下来,厂补、省补,加一加,入门车型落地价能做到二十万左右,突然又变得“挺合理”。但是你说有多少人能搞清楚补贴细则,第一眼看指导价就直接pass的那种,真不少。

消费者买东西,尤其是大件的车,很多就是“一锤子买卖”。你把价格定得虚虚实实,一会补贴一会降价,大家反而犹豫了——我这明明二十万想买个大家伙,结果你这来来去去怕不是坑我吧?其实,比亚迪夏的潜力真不小,手里预算20万左右的,是不是想着买SUV?但这档SUV空间又差点事,再高一级的SUV又超预算。那这时候,如果有人给你一个落地二十出头的大厂中大型MPV,性价比炸裂,销量还用愁吗?可惜比亚迪就是没吃准这个需求,定位和宣传全都差了口气。

这里我就得问一下,我们大家是不是太容易被所谓高端、爆款、旗舰这些词给牵着鼻子走了?比亚迪夏其实满满都是家用车的路数,低调、稳重、空间也不小,可还是不温不火。是不是就因为大家想要D9的那种“高级感”,又不愿意为多出的那些配置买单?那比亚迪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有人的建议挺直接:要么出个冠军版、荣耀版,价格直接砍到二十万以内,然后中配直接变成现款起步,低配该砍砍。但问题是,这么搞会伤到自己的腾势D9,无形中又把自己手里的好牌冲了个个儿。

回头看看车本身,比亚迪夏其实没有明显短板。空间够大,长宽高5145/1970/1805,轴距3045。你说轴距比同级稍微短一点没错,比如赛那、GL8或者腾势D9都能做到3100+,但差的那几十毫米真的那么关键吗?如果你不是天天拉满三排大个子,这点区别其实不影响。车头的造型你说复杂也好,新潮也好,肯定不是大家都喜欢,但这个风格其实也算不上拉胯,至少照一圈国产同级的不少车型,辨识度这块算给力。车尾那个中国结尾灯,夜间辨识度绝对够,谁家能玩出这调调?

内饰呢,不惊艳,但是不丑,很耐看。说比亚迪内饰“过时”有点冤枉,起码用料实在,布局合理,该会用的地方基本都能用上,就是低配配置拉胯。但你要是20万预算买个中配,体验就完全不一样了。这边如果能把低配版价格再降三万甚至五万,那性价比直接起飞。开个玩笑,现在谁还傻傻买低配啊?

比亚迪夏销量下滑,定价影响选择,宣传定位存疑-有驾
比亚迪夏销量下滑,定价影响选择,宣传定位存疑-有驾
比亚迪夏销量下滑,定价影响选择,宣传定位存疑-有驾

动力系统是1.5T插混,两驱,电动机总马力272匹。你说这动力能秒杀谁?应该没人这么幻想,想家用够用,偶尔带着家人出去自驾,也没啥想象不到的。零百加速也就是八秒多,跟那些追求极致动力的没法比,但家用MPV谁去飙车呢?续航稍微弱了点,中低配还在用20.39千瓦时刀片电池,纯电80公里,高配用36.6千瓦时,能跑145公里。这里要吐槽一句,纯电续航真不太给力,如果能全系上36.6的电池,那产品力直接上一个新台阶。毕竟,现在的大家还是喜欢“能上牌牌不限行不限号”的插混,但如果电池再做点文章,主打城市通勤就舒服了。

底盘用的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带可变悬挂,这配置基本不会有啥吐槽点。同级对比也不拉胯。腾势D9更高级?可能贵一半的价。而到了体验层面,比较过的都知道,夏和同级别合资或者豪华MPV的区别,更多是品牌溢价以及点缀上的那些“面子工程”,不是发动机不是底盘,是大家怎么用怎么体会。

比亚迪夏销量下滑,定价影响选择,宣传定位存疑-有驾
比亚迪夏销量下滑,定价影响选择,宣传定位存疑-有驾
比亚迪夏销量下滑,定价影响选择,宣传定位存疑-有驾

那到底比亚迪夏为啥卖不过腾势D9和赛那?我觉得本质还是消费心理,买车时选择的不是冷冰冰的参数,更多是面子、身份、家族形象。谁都想图个“刚买的”,谁都想朋友圈晒点不一样的。比亚迪夏的品牌向上力还没强到那个程度,腾势D9是“奔腾的腾势”,赛那有“合资的保值,开十年也不怕亏”。夏怎么给大家说服力?低价高配是好招,但一旦和自己兄弟腾势D9正面硬碰,又怕手足相残。要不干脆多卷技术,在三电、续航上再猛一点,变成同级最强的“纯技术流”,把那些模糊定位、虚头巴脑的PK点拉回产品力本身。

另外一点,市场宣传太温柔。比亚迪总想把夏塑造成年轻家庭的“刚需座驾”,结果广告拍得小清新、团圆、亲子游。现在买MPV的大多数心思,是想坐得体面、空间不浪费,价格也要不得太离谱。大家不傻,谁不会算账?领导下单一看,比亚迪夏买完落地价跟GL8差不多,这时候一到和“老字号”PK,大家就开始犯犹豫。这个市场早过了情怀时代,拼的是性价比和硬实力。

比亚迪夏销量下滑,定价影响选择,宣传定位存疑-有驾

最后问一句,如果夏真的降价到19.98万,配置直接冲顶,你会不会真考虑下?我猜大部分人心里都盘算过这事。其实比亚迪现在有个选择,要么继续给补贴做噱头,便宜归便宜但容易让大家觉得不实在;要么放开定价,把最受欢迎的配置砍掉那点花里胡哨,中配起步价直接甩出来,跟同级刚一波硬实力。

比亚迪夏销量下滑,定价影响选择,宣传定位存疑-有驾
比亚迪夏销量下滑,定价影响选择,宣传定位存疑-有驾
比亚迪夏销量下滑,定价影响选择,宣传定位存疑-有驾
比亚迪夏销量下滑,定价影响选择,宣传定位存疑-有驾

企业的算盘和消费者的心态总有点错位。最怕的是“期待太高”,结果“现实很骨感”,比亚迪夏现在这个状态,真接住了部分市场,但“爆款”的门槛还差一口气。你怎么看?你会买吗?车市永远是多选题,只是大家的选择标准,经常和车企的想法不完全对得上号。比亚迪夏没抓住最大那波需求纯属没算明白账,如果抓住了,销量自然不会低。等吧,车企还会继续出新招,有你们在市面上“用脚投票”,下一波爆款说不定就是“打对了算盘”的那一款。

归根结底,比亚迪夏的问题不全在车本身,是定价、定位、宣传和消费心理总有点没对齐。市场也不会一直留机会,抓住核心需求,定实在点,不玩虚招,给到客户他们真正在乎的内容,销量自然就有了。否则,再多补贴,再多优惠,也可能还是卖不动,最后只能在榜单上“陪跑”。你说,这是不是现在MPV市场内卷的真实写照?

比亚迪夏销量下滑,定价影响选择,宣传定位存疑-有驾
比亚迪夏销量下滑,定价影响选择,宣传定位存疑-有驾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