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改变、砍天幕!新能源车企终于放下“炫技”?安全第一

九月下旬,工信部发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全隐藏式的车外门把手就别用了。

巧啦,上一周特斯拉的设计总监也出来说话,要重新搞车门把手系统,主要是为了在紧急时刻,让大家能一眼就搞明白怎么开门。

其实,这事儿早就该搞了,很多新能源车主和隐藏门把手折腾了好几年,现在终于可以跟这烦人玩意儿告别啦。

特斯拉改变、砍天幕!新能源车企终于放下“炫技”?安全第一-有驾

以前这隐藏门把手吹得挺厉害,说是来源于航空动力学,又好看又能减风阻,简直算是美学和空气动力学的一次完美结合。

可是实际用起来可没那么好使,北方冬天一冰冻就卡死,车主还得倒点热水去浇才能打开。再说,要是遇上碰撞事故,电子系统一失灵,那门妥妥就打不开。

我认识个ModelY车主,说去年冬天他把车放楼下,早上门把手都冻住了,硬挺着迟到了半个小时。后来他干脆准备了个小喷壶装点温水,生怕再出啥差错。

不光是特斯拉,现在比亚迪、问界这些厂家也都在忙着调整和应对。

特斯拉改变、砍天幕!新能源车企终于放下“炫技”?安全第一-有驾

像问界M8那种半隐藏式门把手,还配备了物理解锁装置,就算磕了电,也还能靠机械结构把门拉开。再看看宝骏云海,定价才八九万,直接用了普通的门把手,厂里还说啥“回归本源”。

我觉得吧,开车最主要还是安全省心,不能只顾着“好看”两个字。那些花哨的设计要是用着不实在,那就是白搞了。

天幕看着美,夏天烤得疼,车主都在贴铝箔

关于隐藏门把手的问题,总算找到个解决的办法了。至于新能源车那块,另一件让人头疼的设计——全景天幕,也开始有了新进展。

10月7号,特斯拉推出的平价版Model Y和Model 3,直接把全景天幕给省了,不过智能化配置倒没缩减。

特斯拉改变、砍天幕!新能源车企终于放下“炫技”?安全第一-有驾

这回网友们都乐得不行,纷纷说不是减配啦,分明是升级嘛。

起初,关于全景天幕的宣传挺动听的,特斯拉官网上还标榜着“能看到天空中的星星,营造开阔的感受”呢。

本来觉得这设计可以天天欣赏风景,结果发现车顶上一堆灰尘和鸟屎,夏天更闹心,太阳一晒,车顶温度能飙到五十多度,烤得脑袋直冒糊涂。

我认识个北京的蔚来ES6车主,每到夏天都得在车窗内侧贴上铝箔棉,到了秋天再撕掉,就像换季整理衣服似的。

特斯拉改变、砍天幕!新能源车企终于放下“炫技”?安全第一-有驾

还有个特斯拉车主,刚用没多久就花了一千多块钱,从官网买了一整套遮阳帘,ModelY那块玻璃车顶的遮阳帘单买就要860块,觉得这钱花得真挺亏的。

为什么之前全景天幕能成为标准配置呢?其实归根到底,还不是车企的小算盘在作怪。

新能源车底下得放电池,车里的纵向空间本来就紧凑,全景天幕比金属车顶薄,能多挤出点头顶空间,便利不少。

而且它的成本比老式天窗要便宜不少,传统天窗可能得三四千,而全景天幕大概一千五左右就能搞定。

特斯拉改变、砍天幕!新能源车企终于放下“炫技”?安全第一-有驾

车企省了预算,可用车的人就得忍受缺失的体验,没有开窗通风的便利,又没有自带遮阳帘,到了夏天真是够难熬的。

老车企早有好设计,新能源别光想着炫技

其实早些年,老牌车企在构思上挺会把握平衡点,没把“炫酷”压过“实用性”。

像保时捷911那个经典门把手,不光能减小风阻,还能方便快捷地打开门;再说1954年的奔驰300SL,采用了开车门加长引擎盖的设计,不仅看着挺果敢,也很好地克服了当年工程上的难题。

这些设计到如今还被人们夸,就在于它没有丢掉安全性和实用性这两大根本。

特斯拉改变、砍天幕!新能源车企终于放下“炫技”?安全第一-有驾

看看前几年的新能源车公司,也就像走了手机行业的老路,创新跟不上,反倒一味炫耀技术,从隐藏门把手到没有实体按键,全都跟风模仿特斯拉。

就那无物理按键说吧,所有操作都藏在大屏幕菜单里,开车过程中要找功能得低头翻半天,安全隐患那叫一个高。

后来才知道,取消实体按键能节省制造费,但这可是用驾驶安全做代价,实在不太聪明。

其实,汽车圈里一直有“走弯路”的事情,比如说1970年福特推出的Pinto车型,明明知道油箱放在后轴下面一碰到撞破就会起火,但他们就是因为“赔偿费比改进费低”而迟迟不召回,结果出了不少事故才被迫采取措施。

特斯拉改变、砍天幕!新能源车企终于放下“炫技”?安全第一-有驾

在1976年,为了扭转财务上的困境,阿斯顿·马丁推出了一个非常前卫的楔形车设计,没想到把老粉丝给吓跑了,新来的客户也没兴趣,最终变成了品牌历史上的一次失误。

这些教训摆在那里,新能源车企本来就不该再犯同样的错误。

今年三月,小米SU7发生了事故,引起了不少人对智能驾驶安全的关注;前段时间,理想i8和乘龙卡车的碰撞测试也引发了争论,乘龙还表示测试不够真实,呼吁行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目前的新能源车,不光在硬件布局上头有难题,软件、算法以及自动驾驶系统的问题更为隐蔽,想搞定这些也就变得更棘手了。

特斯拉改变、砍天幕!新能源车企终于放下“炫技”?安全第一-有驾

幸好工信部这次给了个明确的指南,强调设计美学得以安全为优先保障。

实际上,真正的科技感不是那种“外表炫酷”,而是“体验轻松省心”。

把那些繁琐的技术藏在简便又可靠的操作背后,让创新真正服务于安全和实用,这才是汽车行业该走的方向。

新能源行业还处在成长阶段,难免会遇点弯路,但现在哪怕是回归安全和实用的根本,也算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往好的方面发展。

以后汽车厂家要是能多考虑一下用户到底真正需要什么,少搞点那些浮夸不实的“花哨设计”,肯定会走得更长远。

毕竟,买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出行方便,没必要为了那些反人类的设计折腾来折腾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