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给你一辆纯电SUV,你是坐进去,还是先发个朋友圈?要是我,肯定先选后者,毕竟车会没电,朋友圈却能永久保存,那种被点赞的感觉,就像续航999公里。至于纯电中型SUV的销量排行榜嘛,其实就像一场幼儿园拔河比赛:赢家已经在大门口吹空调了,剩下的娃还在泥地里死嗑,就差把绳子当充电线咬断了。
现在纯电中型SUV火得跟白天的朋友圈广告似的,谁都想来蹭个流量。有人说这是新能源革命,其实更像一场集体冲突片,只是主角从牧羊少年变成了电动汽车,羊换成了电池,毛还得自己掏钱买。现在你走进展厅,销售比家长还会唠嗑:买吧,孩子,别等油价又涨到天上,你那银行卡余额见到油炸便宜才会变热,电动汽车才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充电宝。
排行榜第一的Model Y,不用多介绍了,销量冲破万,站在食物链顶端甩着尾巴。你可以质疑它长得像大号板烧鸡腿,但不能否认它的销量就是一把金锤,谁敢说不好,分分钟被网友敲成莲蓉。特斯拉就是那个大院里最会撒娇的娃,皮糙肉厚还能跑得快,你不服你上啊,结果一上路发现,原来低配就是高配的衬托,续航就是焦虑的温床。特斯拉用户用脚投票,不过很多时候,脚投票完还得用嘴投诉——低温续航不理想,高温续航更不理想,只有中度失望比较理想。
然后是海狮06EV,名字挺威风,其实跟真海狮一样,只会在水里撒个欢。这个新晋选手,周销量奔着半万去,大家直呼真香。说实话,此车就像饭局上的新菜品,桌上名头不响,可大家都夹着吃,慢慢你也就跟着夹了。产品经理估计也挺头疼,明明想做精致美食,结果用户喜欢的是流食,技术再多不如价钱再少,话说回来,便宜才是硬道理,这话当年谁都懂,如今又被验证一遍。
第三名零跑C10,终于冲进前三。每次一提零跑,我都忍不住想是不是跑步机厂家跨界的,是不是充电时间能拿来有氧运动?反正大家都冲销量,咱跑起来,万一真能零耗能呢?可惜,用户不买虚头巴脑,买的是五座六座八座,得把全家装进去。还有零跑C11,销量也不赖,市场是有需求的,只可惜有时候,这需求跟你想象的不是一回事。厂商以为用户想体验智能车,用户其实就是想省点钱,毕竟充电难,续航短,智能语音到头来还不是拿来骂自家导航。
第五名是极氪7X,整个名字听着勇猛,销售却还在试水。运动型纯电SUV的独特定位,就是想告诉你这车能跑能跳,就差能变身钢铁侠。问题是,现在大家都内卷,卷到后来是拼谁的车更像手机,车机系统越做越像微信朋友圈,还不如直接送个移动电源和自拍杆,方便下一次堵车发段子。
主流阵营的后面是小鹏G6、深蓝S07,还有尚界H5,东拼西凑也能凑个麻将桌。每款车都有自己的故事,卖点听起来都很美,什么智能座舱、什么自动泊车,用户听完,心里其实只掂量一个词:能开多久?小鹏G6的销量还过得去,不过小鹏的故事说多了,感觉跟小区楼下跳广场舞的大妈一样,每款新车就像一次新舞步,先试试脚后跟再抬腿,一不小心跳到销量榜底下就永远被压成人形地砖。
深蓝S07,尚界H5,也能窜到榜单前列。其实讲起来,这几款车都像家长里短的段子:你家孩子考了前三名,结果全班只有五个人。销量这个东西,说多了是吹牛,日子多了是吹空调。岚图、极狐等品牌也蹭了点热度,比起大牌只能算顺手一提,毕竟人人都是少数派,赢家总是别人。
豪华品牌方面,奥迪Q6L e-tron不甘寂寞,也来插个队,销量跟别人比不是个事,但价格是真不客气。谁买新能源奥迪,就像谁用手机开空调:有钱就是任性。宝马iX3也是一出席卷朋友圈的网红剧,大家都知道剧情结局,但还是忍不住围观,每次刷榜像是一场品牌自嗨,真正的用户可能还在琢磨“纯电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充一次电能憋气三天?”
东风本田、smart精灵#5、腾势N7、奥迪Q6L Sportback这些车,销量不多都在自娱自乐。不买纯电的理由千千万,不买油车的理由也万万千,关键是钱包和充电桩说了算。再有价格定得嚣张一点的,基本就是品牌高管自购,员工代步,真正能买到家里的,多半是股东小舅子。
整个纯电中型SUV市场,就像一锅乱炖,价格从十五万到四十万,一碗下肚,坏菜好菜全有。产品定位像打麻将:技术路线这说碰、性价比那喊杠、外观设计还要胡,最后牌桌上赢家是肚盲,能吃饭的就是好车。新老品牌各显神通,你以为行业进入了“去油化新时代”,其实还在拼谁的朋友圈照片更高级。技术进步每年被重复念叨,结果用户最关心的还是停车难、充电慢、续航虚标。你敢信,有些车标榜自己能跑五百公里,结果高速开一半,就像上班时的电量报警,最后实际能用的就三百公里——所以早高峰还是地铁香。
说销量数据亮眼,其实更像亮瞎眼。每个品牌都要讲自己的成长故事,像是把练习生自我介绍搬到选秀舞台:我是国产新能源,出生在血汗工厂,擅长续航表演和智能耍猴,目标是C位出道。你以为用户会被感动,其实只有钱包和朋友圈被感动,真正买单的是售价和补贴,剩下的都靠情怀和营销。
大家都在做差异化竞争,说得比计程车司机还自信。可实际上,除去新能源,用户挑车的标准和吃饭一样,能省则省,能用就行,谁也没空研究底盘调校和AI智能算法。厂商吹爆技术,用户只关心能不能全家人都塞进后备箱,以及回老家不掉电。说到底,比拼的是谁能不让你在高速堵车时怀念油车的便利,谁能不让你的手机比车还耐用。
这个市场的完善就像减肥计划:每年都说变好,其实每年都差不多。低端市场继续死磕价格,高端市场继续自我陶醉,中间的产品像夹心饼干,吸引的小白不多,养活的媒体不少。至于未来嘛,大家都看得很远,远得像智能辅助驾驶的宣传片,一路从城市开到火星,结果用户现实里最关心的还是“快充是多快”、“厂家会不会跑路”、“售后到底靠不靠谱”。
有人说纯电中型SUV市场会持续增长,这话听着比发工资还靠谱。其实,增长是一定的,只是增的是年终绩效,不是用户体验。产品繁多,是为了制造选择障碍,技术提升,是为了制造新的焦虑。用户拿着各种选购参考,像认真研究购彩指南,其实心里知道:“买得起的不喜欢,喜欢的不买得起,勉强买了的总有无数借口。他们说这叫理智消费,其实就是消费理智。”
最后,你问我建议买哪款纯电中型SUV?我的建议是,买之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你家小区充电桩排队时间多久?你手机能扛多少顿秋天?你老家电价是不是能让你整个冬天都暖和?想明白了这些,再挑车也不迟。至于排行榜?那就像我的身高,看看乐呵乐呵就好,真信了你就输了。黑色幽默的世界里,纯电SUV都是续航两百的希望和焦虑,真要想跑赢生活,不如多买几个充电宝。
别问我为什么说得这么黑,因为纯电市场本身就是一出黑色喜剧。你说买车能改变人生,我只信买车能让你短暂快乐——但千万别开太远,万一离家太远,充电桩和亲情一样,都难以维持长久。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