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协作到共生!华为练秋湖与猛士合作,引领智能越野产业革新

从协作到共生!华为练秋湖与猛士合作,引领智能越野产业革新-有驾

“1小时狂卖9713台!上市5小时订单破3700辆!”——这组数字不是来自手机发布会,而是一台硬派越野车创下的纪录。猛士M817凭什么让消费者抢破头?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台“方盒子”背后站着两个意想不到的搭档:军工血统的东风猛士,和科技巨头华为。当越野车装上“最强大脑”,一场颠覆行业的合作正在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秘密发酵……

从协作到共生!华为练秋湖与猛士合作,引领智能越野产业革新-有驾

猛士M817的爆火给这次会面加了把猛料。从8月上市开始,这款车口碑直接冲到同级第一,9月1日到10月5日短短35天就卖出1892台,硬生生挤进硬派越野销量榜第七名。更夸张的是预售数据:1小时9713台订单,上市5小时大定突破3700台。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两个关键词:“华为乾崑”和“五全实力”。

作为全球首款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能驾驶的华系越野车,M817把“智能越野”的概念砸实了。它的“五全”标签——全栈华为、全域通达、全维安全、全能拓展、全感豪华——听着像营销话术,但市场用真金白银投了票。比如它的智能系统能同时搞定城市拥堵和野外攀爬,连传统越野车最头疼的窄路自动泊车都解决了。

从协作到共生!华为练秋湖与猛士合作,引领智能越野产业革新-有驾

这次练秋湖的会谈内容很硬核:产品定义、技术协同、生态共建。猛士这边派出的阵容很有意思——万良渝是研发制造的老将,M817的豪华质感和品控有他一份功劳;赵安则带着22年营销经验和华为工作背景,专门负责把技术转化成用户听得懂的语言。这两人一个夯实地基,一个开疆拓土,正好对应猛士现在“技术+市场”双线作战的需求。

翻合作时间轴会发现,猛士和华为的步子越迈越快。2024年2月签战略协议,2025年4月M817全球首秀,7月发布“豪华智能越野技术解决方案”,9月东风董事长杨青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直接会面。这次练秋湖会谈更像是给持续升温的合作再添一把火。

行业数据给这场合作铺了层底色。过去一年,“方盒子”SUV的市场渗透率从3.8%飙到12.5%,其中新能源占比超过60%。消费者显然吃“硬汉外表+科技内核”这套组合拳。猛士M817恰好卡在这个爆发点上——既有军品级的越野基因,又披着华为的全栈智能外衣,连传统越野粉最在意的“机械感”和科技党追求的“智能化”都捏在一起了。

会谈中一个关键信息是“体系共进”。这比单纯的技术合作更深一层,意味着从产品研发到市场策略的全链条协同。比如华为的智能驾驶团队直接参与猛士新车定义,猛士的越野数据反哺华为算法优化。这种深度捆绑在汽车圈很少见,毕竟大多数车企和供应商还停留在“甲方乙方”的关系。

猛士M817的成功给行业撕开一道口子。它证明“华系方盒子”不仅能打,还能卖上价——其售价区间直接对标国际豪华品牌。这背后离不开华为技术的溢价能力:乾崑智能驾驶系统、鸿蒙座舱、ADS高阶辅助驾驶……这些标签让一台越野车有了和特斯拉、奔驰EQG掰手腕的底气。

从协作到共生!华为练秋湖与猛士合作,引领智能越野产业革新-有驾

会谈现场流出的细节显示,双方正在筹备更庞大的产品矩阵。虽然具体车型还没披露,但“智野猛士×华为乾崑”这个组合显然不会止步于M817。考虑到当前智能越野市场的细分需求(比如城市轻度越野、专业极限越野等),猛士很可能在硬件平台和华为软件生态上玩出更多花样。

有意思的是,这场合作里华为的角色很特殊。它既不是简单的供应商(像博世提供ESP那样),也不是代工厂(如麦格纳代工奔驰G级)。乾崑智能驾驶系统的深度定制,让华为更像一个“技术共生体”——连猛士的工程师都承认,某些智能越野场景的算法优化,单靠车企根本搞不定。

数据不会说谎。M817用户中有37%是首次购买越野车,他们看中的恰恰是“智能系统降低越野门槛”这一点。比如自动识别涉水深度、岩石模式下的扭矩分配、多地形360°影像,这些功能传统越野车要么没有,要么得老司机才能玩转。华为的介入,相当于给硬派越野装了“傻瓜相机”。

猛士团队在练秋湖重点演示了M817的实战数据:在新疆戈壁滩连续12小时智能越野零误判,在重庆魔幻立交实现全域通勤无接管。这些场景直接回应了行业质疑——智能系统到底能不能扛住极端环境?华为工程师当场拆解了几个核心算法模块,比如如何用激光雷达识别松软沙地和硬质岩石的细微区别。

合作细节里藏着一个行业趋势:智能越野正在从“功能叠加”进化到“体验重构”。传统思路是给越野车加块大屏就叫智能,但M817的做法是重构整个用车场景。比如它的车机系统会主动建议“前方30度坡道建议开启蠕行模式”,或者自动记录越野路径供下次参考。这些功能背后是华为的AI训练集群在支撑——据说每天要处理超过800万公里的虚拟越野数据。

从协作到共生!华为练秋湖与猛士合作,引领智能越野产业革新-有驾

这次会谈没有大谈“未来愿景”,反而抠了一堆技术细节。比如猛士提出要在-40℃极寒环境下保证智能系统响应速度,华为就搬出了他们在漠河测试的电池预热算法;谈到野外信号盲区问题,双方直接讨论了卫星通信模块的集成方案。这种务实作风或许正是合作能快速落地的原因。

市场反馈已经形成正向循环。M817的销量让东风集团更有底气投入智能越野赛道,而华为也通过这个案例验证了乾崑系统在专业领域的适用性。据参会人士透露,练秋湖会谈后,猛士的智能驾驶研发团队将常驻华为园区开展联合攻关,这种“嵌入式合作”在汽车圈堪称破天荒。

猛士M817的用户画像也很有意思:32%是科技行业从业者,28%是户外运动爱好者,还有15%是军迷。这群人过去根本不会出现在同一款车的买家名单里,现在却被“智能越野”这个概念一网打尽。华为的品牌号召力在这里显了神通——有车主直言:“买它就是因为中控屏上那个Powered by Huawei的标。”

会谈最后讨论了一个敏感话题:数据主权。智能越野车采集的地形数据、驾驶习惯数据归谁?华为和猛士达成的共识是“共建共享”。比如越野路径数据经脱敏后反哺华为算法,但车主隐私数据绝对本地化存储。这种微妙的平衡背后,是双方对智能时代游戏规则的提前布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