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师忘记了克制的艺术
关键点
现代汽车设计有时似乎失去了其比例感、简洁感和永恒感。
当今的设计更倾向于繁复、戏剧化的风格,而不是简单、比例和永恒的优雅。
超大尺寸的格栅和大胆的细节占据主导地位,牺牲了设计限制来换取即时的视觉冲击。
现代汽车设计如何失去比例感、简洁感和永恒感
如今,随便逛逛经销店,或者浏览一下大多数新车阵容,你都会发现,简约已过时,而夸张的造型才是主流。巨大的格栅、复杂的灯光元件、厚重的折痕以及各种繁复的设计占据了主导地位。曾经,优雅是通过比例、平衡和微妙的细节来实现的。如今,似乎你设计一辆新车时,不可能不引人注目。
汽车制造商正在为数字时代设计汽车,智能手机上的缩略图必须能够立即吸引你的注意力。经典造型、经久不衰的永恒设计以及克制已不再是设计师的工具,这种情况在整个行业都显而易见。虽然有些设计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但其他领域充斥着那些试图吸引所有人注意力的炫酷造型,甚至因此导致了销量的下滑。
简朴美德的消失
一个设计是否优秀,在于它在多年甚至几十年后依然光彩夺目。例如,宝马5 系 E39、初代奥迪TT 或第一代雷克萨斯LS 400。有些人会觉得老款 LS 400 乏味,但其流畅的线条和简洁的造型却代表着永恒。如果您有幸在今天看到这样的车在路上行驶,您会感受到它低调而纯粹的美。包豪斯风格的 TT 也是如此。这些车造型清晰,线条严谨,每一条线条都充满设计感。设计师注重比例和外观,而非装饰。它们散发着自信,而非傲慢。
相比之下,如今的设计通常不太注重整体性,而更注重引人注目的戏剧性元素。几乎每辆SUV的前脸都像是要吞噬车流。车身侧面装饰着各种个性线条,争相吸引眼球;车尾则过度装饰塑料覆层、悬浮式车顶和仿制的扩散器,旨在营造视觉冲击。在设计工作室里,简约已经成为“无聊”的代名词,但这种做法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格栅问题
如果不提及格栅流行病,那么对现代设计过度的讨论就不完整。除非你去掉前灯,否则感觉不可能把它们做得更大。一些汽车制造商,例如现代,将照明元件内置到格栅中,以获得更多的空间。宝马巨大的龅牙格栅,雷克萨斯占主导地位的纺锤形设计,以及凯雷德、领航员和育空等全尺寸 SUV 上的各种宽大格栅都是一种疾病的症状:越多越好。格栅曾经是一个品牌标志,一个反映机械用途的面孔。现在它关乎尺寸和视觉效果。把它做大,顾客就会来。
电动汽车本应开启一个新时代,让超大格栅逐渐式微,因为冷却发动机不再是必需品。没有了散热器,设计师们可以自由地重塑汽车外观。然而,有些电动汽车却做得更过分。比如凯雷德 IQ 的格栅就做得过分了。它不仅巨大,而且比我们在现代 SUV 上见过的任何格栅都要繁复。原本可以成为极简主义和空气动力学造型的复兴,如今却变成了一个充斥着假开口、纹理丰富的表面和 LED 装饰的展示台。
过去的教训
真正的设计偶像不需要过度修饰的设计元素。像四四方方的初代大众高尔夫、纤薄的W124奔驰E级轿车以及精致的捷豹XJ6这样的车型,都拥有清晰的目标定位和绝佳的车身比例。即使是性能车,保时捷928、讴歌NSX和第一代奥迪R8等经典车型也兼具力量与沉稳。除了宽大的格栅和进气口外,R8散发着简约之美。后来的版本则变得更加棱角分明,更具戏剧性,增添了侵略性,却失去了内敛。
这些设计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们不像现代汽车那样屈从于潮流。它们植根于几何形状、和谐感,并深刻理解设计的凝聚力远胜于单一的大胆造型元素。设计师还必须能够反击那些痴迷于“视觉冲击”的市场部门。从乔治亚罗到伊恩·卡勒姆,最优秀的设计领袖都懂得适可而止。敢于删减的勇气正是优秀设计与卓越设计的区别所在。或许我们都应该谴责宝马的克里斯·班戈,因为他将他的“火焰曲面”设计带到了如今几乎全球所有汽车制造商。以下是一些最严重的现代“违规者”,以及它们为何如此令人震惊。
当今最严重的违法者
宝马XM
宝马在其旗舰SUV XM上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XM是M子品牌的头号车,因此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华丽。然而,与首款专门为宝马赛车运动打造的M1超级跑车相比,它的设计就显得有些过度了,M1的设计至今仍是标志性的、英俊潇洒。疯狂的XM超越了华丽,进入了视觉上的冒犯领域,它的格栅看起来更像是机器人山魈的鼻孔而不是双肾形的。分体式大灯/日间行车灯组、进气格栅、对比鲜明的车窗边框、突出的后玻璃以及八角形堆叠排气管,所有这些都使它的外观视觉冲击力十足。除了16万美元的标价外,还有人会好奇它为什么卖不出去吗?
特斯拉 Cybertruck
尽管今年最具争议的汽车并没有采用过大的格栅或夸张的前大灯,但其硬朗的造型和折痕(加上其庞大的尺寸)却彰显着极端主义。Cyber truck棱角分明、多面、平面的外观与路上几乎所有其他车辆都形成了鲜明对比。它的“低多边形”风格避开了所有曲线(车轮除外),导致许多人将其描述为概念车而非日常多功能车。决定保留带有尖角的平面不锈钢面板,本意是一次彻底的改变,但结果却令人震惊。Cybertruck 不具有未来感,反而显得花哨、庞大且丑陋。它是一辆售价 7 万美元的 22 世纪前卫垃圾车。Cybertruck 和英俊的 Model S 之间的对比再鲜明不过了。
兰博基尼Urus
兰博基尼本应引人注目。有些车型令人惊艳,例如 Miura、Countach LP400、Murciélago、Huracán 和现款 Temerario。然而,Urus 并非其中之一。兰博基尼于 2025 年推出了 Urus SE,旨在取代一些较为极端的车型,但仍保留“不那么张扬”的前端以及网状尾灯组件,以此向早期兰博基尼车型致敬。即使采用了低调的造型,Urus 仍然显得有些夸张,这要归功于棱角分明的挡泥板、夸张的进气口、凌厉的折痕和明显的腰线。重新设计的调整旨在减弱一些极端之处,但并不能完全去除过于激进的外观。
仍然成功的品牌
不过,希望并非破灭。“多多益善”的原则也有例外,一些制造商和车型能够应对造型混乱的浪潮。例如,马自达的“魂动”(Kodo)设计语言十多年来一直倡导优雅简约。CX-5、MX-5 Miata、Mazda3,甚至最新的CX-70都表明,感性设计无需过多的装饰。每个表面都流畅衔接,每条曲线都保持着克制。即使是重新设计的CX-5,也展现出克制和革新的造型,避免了突兀的设计转变。
本田是另一家刻意淡化造型夸张元素的汽车制造商。例如,现款本田思域就比其夸张的前代车型展现出更为内敛的气质。思域的轿车和掀背车款都简洁低调,车身比例出色。前大灯和格栅简洁小巧,但下进气口更大。尾灯同样美观大方,与前脸的造型相得益彰。这种简洁甚至延续到了高性能思域Type R上。老款车型如同劣质的“类固醇折纸”,而现款车型虽然依然霸气,但内敛程度恰到好处。
说到设计克制,保时捷无疑是数一数二的。保时捷的设计从不夸张,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甚至还淡化了一些夸张的造型元素。例如,卡宴的尾灯变得更具流线感,而不是像第一代卡宴那样硕大无比。当然,911 依然保持着纯粹、未经雕琢的风格,秉承了原版车型的精髓。
另一方面,奥迪仍有待改进。其目前的一些车型,尤其是像2025款Q6 e-tron这样的电动车型,其造型元素颇具争议。就连新款Q5的前脸也杂乱无章,造型各异,缺乏整体感。但最近亮相的奥迪Concept C,以其流畅的造型和利落的线条,如同一股清新的气息。如果这就是未来奥迪的风格,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车身比例恰到好处,车灯、格栅和车身都经过精心设计,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或许认为整个行业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有些武断,但我们可以梦想成真。
最后的想法
克制的艺术并非怀旧,而是自律,以及对“最具标志性的设计往往是最简单的”这一理念的认知。设计师们希望通过打造引人注目而非永恒经典的汽车来让自己声名鹊起,而代代车型的一致性也越来越低。这更多地关乎谁会更受关注,而结果往往是两极分化。希望如今展现克制的汽车制造商能够影响其他汽车制造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