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刚接触荣威M7 DMH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这车空间不一般。差不多快5米长,近3米的轴距,说白了就是撑起了它的移动大屋这基座。跟我之前试驾过的某合资SUV比,空间宽敞感立马就出来了。那天跟同事小张聊,他直接就夸:这腿部空间放我180的个头刚好,挤都挤不着。这数据虽然是我翻笔记时自己估的,但现场感受的确让人信服。
得房率85.5%,听着挺高,也让我仔细思考,其实这得房率是怎么来的?我理解,它大概是车内空间利用的比率,换言之,设计师没把尺寸白白浪费了比如做过度笨重的后备箱隔板或者无用储物格,都被最大化利用了。感觉有点像我们平时整理衣柜,空间有限但是设计合理,挂衣、叠衣都能放进去。倒是跟前阵子朋友买的某19万元合资车比,这个差距明显。
车里的科技配置也是不能少的。45.6英寸的中控屏,看上去就像个车内大平板,这些年车企拼硬件拼软件,竞赛更激烈了。我心里嘀咕:高通骁龙8155芯片够不够快?毕竟同步做手机的大厂都更新迭代快,我们汽车圈里也是紧紧盯着的。用起来真是顺畅,那天试驾时,我切换音乐、导航,还跟语音助手讲了句开车去海边,它秒懂(虽然好笑的是,导航那个地方我其实记错了,系统把我引了条偏路,算是踩了个小坑)。但总体体验,真的比我某次试了台老款A车强太多。
而且它支持华为、小米、苹果手车互联,这点真贴心。号码不多,但我和销售老哥抱怨过,有些车只跟自家手机好,弄得我俩用的手机品牌对不上,下一秒就卡壳。老哥说:这年头,车企得考虑用户多元化,不然卖得再多也不长远。这句话让我意识到,互联便利真的不是奢侈,是刚需。
我想说点动力续航,说实话,这方面我心里原本有点怀疑,1.5T发动机加电机混动听起来挺复杂,不知道实际能不能帮油耗降下来。事实胜于雄辩,实测下来纯电续航160公里,足够城市日常通勤用,再加上满油满电能跑2000公里,这让我一下觉得,长途开车也能放心了。大致算了下,假如你平常跑600公里的周末自驾,一周里开4-5天城里通勤,充电成本和自带油耗的费用合起来,可能每天落地开支跟买二手车尾气检测费差不多,没几个零头,经济实惠。
有趣的是,混动系统的能耗数据,官方标的是2L每百公里左右,我脑子里算得粗略一些,感觉跟实际感觉有点偏差。毕竟这车多伴随不同的驾驶惯、路况,能耗不可能统一。可这2L数值确实令人惊讶,这种低油耗,环保朋友们肯定乐见其成。顺便提一句,维修师傅曾说过,插混技术成熟了,像这个品牌的电池和系统维护成本不高,算是一个加分项。我这次试驾的修理工朋友每天都反复跟我讲这些细节,毕竟他们知道一台车买回来后,要用几年,维修成本是个大事儿。
说回空间,跟我几天前去试驾的某美系品牌中型SUV对比,荣威M7 DMH的空间利用率明显更优。那车虽然车身也差不多长,但后排头部空间和腿部空间就显得一般,尤其是在载满五个人时,舒适度直线下降。这个差异,能明显影响一家人长途旅行的体验。
这时候你可能问了:这么多科技配置,操作复杂吗?我自己摸过几次,除了刚开始不惯大屏幕多功能键切换外,语音助手帮助挺大,基本不用老盯着屏幕看。相对传统的旋钮加按钮,感觉更智能快捷。老实说,这也看个人,技术敏感度稍低的人,可能得花点时间适应。
顺便提个没细想的猜测,这车的高配版本里也许会有更多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毕竟这个价位竞争激烈,差异化产品很重要。具体还得看官方公布,我这只是凭借行业经验和一些蛛丝马迹自行推测。
对了,试驾那天,销售小李说,最近荣威M7 DMH在二三线城市卖得特别好,销量有20%-30%的增幅(数据不太确定,样本少),主要还是看中它的空间和续航,符合多数家庭的实际需求。我哦,也信这说法,毕竟这些城市的用户更看重大空间和低油耗,日常用车成本直接影响心情。
翻了下之前的相册,我把车内细节拍得挺多的,发现内饰选材和做工确实比之前的老款荣威有质的提升。细节比如中央扶手设计,按钮布局,甚至座椅的缝线都透露出更贴心的设计感。就是个小细节,别人未必注意,但对我们汽车爱好者来说,都是理由。
你有没有想过,买车到底是买身份还是买实用?我身边有朋友老板级,说即使是35万价位车,也坚决选品牌豪华感强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脸面是第一位;另一波普通消费者就更看重空间、油耗、智能这些用车成本和体验。这种定位的车市场其实很大,也很复杂。
然后我又想到,有时候买车的纠结点,可能不在性能,不在价格,而在于买不买得放心。这事和供应链紧张、芯片短缺有点关系,前阵子国内几个品牌供应链调整,还有几波芯片断供,导致一款车的配置和生产周期波动挺大。你明明想买高配,结果厂里配件不到位,只能接受低配款,这种情况真的有点让人闹心。
荣威M7 DMH在35万这个价位,有着不小的优势。空间宽敞、智能配置够用、动力和续航混动表现扎实,这都是实打实的能用的东西。你觉得那些所谓高端纯电在实际使用中能做到比它好多少?毕竟,纯电车续航焦虑还在那里,智能化程度也不一定比这车强。
买车这码事儿,就是看你怎么权衡。你是不是愿意多花点心思去适应新技术?是不是真需要那么大的空间?还是更喜欢品牌的脸面?或者,你觉得每天充电很麻烦?有人说充电没那么难,我倒是有点嫌麻烦,尤其冬天早上懒得充电的时候。
告诉我,你平时开车,最看重什么?是不是也会被这些配置和空间打动?还是说,买车最终还是图个顺手?你会怎么选?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