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有个话题特别火,就是宝马那台传说中的M3旅行版终于要在国内正式卖了。
消息一出来,网上讨论得热火朝天,大家最关心的无非就两个问题:一个就是这车官方定价94.39万,到底值不值这个价钱?
另一个就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想买到这台车是不是比登天还难?
今天咱们就来当一回“课代表”,把这车的前前后后给大家捋清楚,用大白话聊聊这台车的价格和购买难度,看看它到底是一份惊喜,还是一场少数人的游戏。
首先,咱们必须得聊聊这个价格。
将近95万买一台旅行车,很多人第一反应肯定是“太贵了”。
毕竟这个价钱,能选择的车型实在是太多了。
但是,评价一个东西贵不贵,不能光看标价,得有个比较。
咱们先拿它跟自家的兄弟比。
目前国内在卖的普通四门版M3雷霆版,价格是91.39万。
这台旅行版只比它贵了3万块钱。
这3万块钱的差价是什么概念呢?
在国外,因为旅行车的车身结构更复杂,产量也更少,所以通常要比三厢版贵不少。
比如在德国老家,这台旅行版的起售价折合人民币差不多就要90万了,跟咱们这儿差不了太多,但在香港地区,这台车的价格直接飙到了大约155万人民币。
这么一横向对比,你就会发现,宝马这次给中国内地的定价,可以说是相当有诚意了。
只加价3万就给了一个更实用、更稀有的“瓦罐”车身,这操作明显是在向中国的广大车迷示好,说明宝马非常看重我们这个市场。
光和自己比还不够,得把它拉到市场上和对手们比一比。
说到高性能旅行车,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奥迪RS4。
奥迪RS4的指导价是82.88万,确实比M3旅行版便宜了十几万。
但咱们得看性能,奥迪RS4是450马力,百公里加速4.1秒;而宝马M3旅行版是530马力,百公里加速只要3.6秒。
这中间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性能上完全是两个级别。
这就好比一个是顶尖的职业运动员,另一个是世界冠军,虽然都很强,但实力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再看看奔驰的AMG C 43旅行版,价格更低,70.08万,但它的定位和M3旅行版就更不一样了。
C 43虽然性能也不错,有476马力,但它整个车的调校更偏向日常驾驶的舒适性,而M3旅行版骨子里就是一台可以下赛道的性能机器。
所以综合来看,在纯粹的高性能旅行车这个圈子里,宝马M3旅行版在性能上是绝对的王者,结合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定价,国内这个价格非但不算离谱,甚至可以说性价比相当不错。
当然了,这个94.39万只是一个起步价。
买这种车,个性化选装是免不了的。
宝马提供了一大堆选装配置,比如一套M碳陶瓷刹车系统就要7.98万,一套碳纤维的外观套件也要4.57万。
如果想把配置选得高一些,那最终落地价很可能就要奔着110万去了。
不过,宝马也给了一点小福利,就是提供了4年或6万公里的免费保养服务,算下来能省个两三万块钱,也算是给车主一点安慰。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台车并不能单纯地看作是一台交通工具,它还带有很强的收藏属性。
这是宝马官方第一次把M家族的旅行车正式引进中国,而且全国限量只有260台。
稀有的东西自然就贵。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台湾省的情况,那边只有12台的配额,现在市场价已经被炒到了折合人民币193万。
可以预见,国内第一批车主提到车之后,如果想转手,在二手车市场上加价卖掉是大概率事件。
对于那些真心喜欢、又有收藏爱好的朋友来说,这个价格里有一部分是为情怀和稀缺性买单。
说完了价格,我们再来聊聊更现实的问题:在上海这样一座城市,想抢到这台车,到底有多难?
可以很直接地说,这已经不完全是钱的问题了,更像是一场综合实力的比拼。
全国总共就260台车,分给42家有M车型销售认证的经销商,平均算下来,每家店也就分到6台左右。
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高性能车市场之一,经销商能分到的配额肯定会比平均数多一些,但就算翻一倍,一个店也就十来台,相对于上海庞大的潜在客户群体来说,这个数量依然是杯水车薪。
根据一些经销商传出的内部消息,情况可能比想象的还要严峻。
在这为数不多的配额里,据说有大概一半早就被“内部预定”了。
这些人主要是各大赛道俱乐部的资深会员、汽车圈里有影响力的人物,还有就是经销商自己的重要客户和内部员工。
他们往往有优先购买权,根本不需要和普通消费者一起去抢。
这样一来,真正能留给普通消费者在公开渠道购买的名额,可能连总配额的30%都不到。
有消息称,目前全国的意向订单数量已经超过了300个,早就超过了第一批车的总量,现在再去订车,交付时间据说已经排到了2026年的年中。
所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抢购”,而更像是在排队等一个渺茫的机会。
那么,如果就是想试一试,有没有办法呢?
目前看主要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是通过官方的手机App“My BMW”去抢。
这就要求你提前把账号注册好,支付方式绑定好,然后在官方宣布开放预订的那一秒钟,立刻下单支付2万元的意向金。
手速稍微慢一点,名额可能就没了。
而且,锁定了名额之后,还必须在48小时之内再支付10万元的定金,否则资格就会被取消。
这整个过程,不仅考验你的财力,更考验你的网速、手速和心理素质。
第二条路,就是去联系经销商,看看有没有“特殊渠道”。
像上海的一些大型宝马经销商集团,手里可能会预留一两台车不对外公开销售。
但想要拿到这样的名额,通常都需要满足一些附加条件。
要么,你需要在店里购买指定的昂贵保险、加装好几万的装饰,或者打包购买其他服务;要么,就是最直接的方式——加价提车。
根据市场上的风声,目前这台车的加价幅度预计在5万元以上。
这笔钱,说白了就是你为了插队、为了提前拿到车而付出的额外成本。
对于真正的爱好者来说,这或许是目前最有可能买到车的方法,但同时也意味着最终的落地成本会更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