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有个事儿挺有意思,威马汽车的老板沈晖发了条朋友圈。
字里行间透着点让人猜不透的意思,之后这人就跟人间蒸发了似的没动静了。
他当时在社交平台上写的是“这周出差去了慕尼黑,随后是纽约,好事多磨,静待花开”。
这话听着像是正常出差,但现在回头看,怎么都觉得跟“卷铺盖跑路”那味儿有点像。
这也是他在网上留的最后一条消息,后来就有媒体说,他跟威马汽车的关系已经淡得快看不见了。
表面上看是忙工作出差,但明眼人一看就觉得这事儿不简单,跟“跑路”俩字儿撇不清关系。
现在威马汽车那真是站在悬崖边上了,虽说有新的投资人进来想拉一把。
但老百姓心里对它的那点信任感早就碎成渣渣了,想捡起来可不容易。
国内这新能源汽车行业,看着热闹其实好多家底子都还没打牢,隔三差五就有新品牌撑不住倒下去,威马这事儿就算是给后来者提了个大醒。
现在连蔚来也过得磕磕绊绊,作为最早一批搞新能源的老大哥。
李斌带着蔚来还能有“未来”吗?
这真得打个问号。
沈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上海这地方可不一般,大家都叫它“魔都”。
不光学校好、读书人多,经济也是全国拔尖的,繁华得很。
多少年轻人削尖了脑袋想往这儿挤,都盼着能在这儿闯出点名堂。
从小在这种大城市长大,接触的东西自然不一样,教育资源也跟着沾光。
他高中毕业后,学习成绩那是没得说,顺顺利利考进了华南工学院,就是后来咱们常说的“985”重点大学。
“这孩子真优秀”、“懂事的好孩子”,这话家里人跟街坊邻居没少在他耳边说,简直成了他的专属标签。
何况他考上这所重点大学还是在1987年,那时候的大学生金贵着呢。
含金量比现在高多了,跟现在的博士差不多稀罕。
对他自己来说,那时候往前看,路都是亮堂堂的,一眼望不到头的好日子。
进了大学,他脑袋里那些做生意的想法就开始冒芽了,商业天赋藏都藏不住。
别的同学还在傻乎乎地啃书本上那些枯燥的商业理论时,他已经琢磨着怎么赚钱了。
那会儿他倒腾磁带卖,还组织同学搞舞会,就靠这些小打小闹,自己的零花钱就没缺过,比同龄人活络多了。
大学毕业之后,他没着急找工作,而是收拾行李去了美国,考上了有名的UCLA大学,读了个工程硕士学位。
后来觉得还不够,又接着读了个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一步一个脚印地给自己铺路。
看来从一开始他心里就有谱,知道自己以后想干嘛。
从美国学成回国,他顺顺利利进了博格华纳公司,这算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份正经工作。
那几年他没白待,在公司里摸爬滚打,对生意场上的门道摸得透透的,跟老狐狸似的。
没过多久,他就在公司里混得有模有样,成了骨干。
后来他还干了件让人大跌眼镜的大事:博格华纳中国大区当时都快撑不下去要破产了,他硬是凭着一己之力。
把这快沉的船给拉了回来,不仅不赔钱了,还赚了不少,毛利率高得吓人。
再后来,他跳槽去了菲亚特公司。
就算是碰上金融危机那几年,好多公司都愁得吃不下饭,他照样能带着菲亚特的业务往上冲,营收蹭蹭涨,简直是个奇迹。
到了2009年,他已经坐上吉利副总裁的位置了,还干了件让整个汽车行业都炸锅的大事——主导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收购案。
2010年,他代表中国吉利汽车,跟美国的福特公司谈成了一笔大买卖,吉利成功把沃尔沃给收购了。
整个谈判过程,他既是领队又是主心骨,他那份认真负责的劲头和实打实的能力,圈内人谁看了不说一声“服”。
到了2015年,他从公司董事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决定自己当老板创业。
刚创办威马汽车那会儿,质疑声可不少,好多人觉得他不行。
但他当时牛气得很,放出话来说“传统汽车制造商根本不会造智能汽车”。
他还说,要把威马打造成“主流智能电动汽车”。光从“威马”这品牌名字就能看出来,沈晖心里的志向大着呢。
野心也不小,憋着一股劲儿想干番大事业。
凭着以前那些辉煌的经历和商业传奇,他刚一说要创业,立马就有好多知名的投资机构找上门来,大家都觉得他这事儿能成,外界对他的这个计划也是一片叫好。
据媒体报道,威马汽车第一轮融到的钱就差不多有十个亿美金,这钱一到手,沈晖的底气更足了,腰杆都挺得更直了。
他马上拉起了一支上百人的团队,大手一挥就开建威马汽车工厂,光是这一步就砸进去67个亿,真是敢想敢干。
后来为了能让汽车顺利生产出来卖向市场。
他又挨个去找大佬,把华为、腾讯这些响当当的大公司都拉了进来,搞了个“智能出行精英企业汇”。
有了这些大公司撑腰,沈晖手下的供应商队伍一下子就壮大了不少,差不多凑齐了一大半。
当时为了拿到新能源汽车的牌照,他口气大得很,放话说“我要是拿不到,别人也别想拿到”。
结果呢?
脸打得那叫一个响,2018年威马汽车全年的交付量,连一万辆都没到,这成绩跟他当初吹的牛比起来,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就算交付量这么难看,当时的威马汽车在投资人眼里还是块香饽饽。
到了2022年,更是有几十家投资公司抢着给它投钱,你说沈晖这影响力是不是不一般?
后来他又琢磨着去香港上市,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尝试了。
第一次提交完就跟石沉大海似的,一点动静都没有。
也正是因为他太想让公司上市了,这份急功近利的心。
反倒成了他后来发展路上的大障碍,就像块绊脚石一样,怎么踢都踢不开。
结果呢?
上市没成功,前前后后融来的300多亿,不仅一分钱没赚着,还赔了个底朝天,真是让人看着都心疼。
仔细看看威马公司的财务报告,能把人吓一跳。
公司都亏成那样了,沈晖自己却从里面拿走了12.6个亿的工资,这数字想想都觉得吓人。
这笔钱差不多相当于公司年收入的近三分之一了,等于说公司辛辛苦苦干一年,一大半利润都进了他自己腰包。
以前他说的那些豪言壮语,现在听着都像笑话。
车子卖不出去多少,巨额的债务倒是越积越多,威马一年光要还的债就有30个亿,可公司账上总共也就42个亿,这日子怎么过?
毫无疑问,威马汽车这时候已经快撑不下去,马上就要关门大吉了。
沈晖没办法,想出了最后一招——借壳上市,打算赌一把。
说干就干,结果还是没能如愿,Apollo方面直接发公告说停止收购协议,这条路也彻底堵死了。
从2020年开始,威马就一家家地关线下门店,后来工资也开始拖着发。
到最后干脆降薪,总部大楼也搬了家,这每一步都像是在敲丧钟,把他最后的希望一点点敲碎了。
再后来,就是他在社交平台上发的那条最后动态,从那以后,沈晖到底在哪儿,就成了一个谜。
他倒是拍拍屁股可能跑国外潇洒去了,留下一堆债权人和员工,拿着一沓沓的欠条。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钱要回来,这日子过得叫一个煎熬。
沈晖这事儿刚让人缓过神来,现在蔚来又让人揪着心,李斌这么苦苦撑着,到底有没有希望,成了大家茶余饭后讨论最多的话题。
前几天蔚来的股价跟坐过山车似的,“哐当”一下就跌了不少,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又传出被新加坡的主权基金给告了。
这消息一出来,蔚来又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唾沫星子都快把人淹死了。
蔚来现在的日子不好过,跟它一年到头老是亏钱脱不了干系。
“十年亏了一千多个亿,就快倒闭了吧”,这话这几年就没断过,成了蔚来甩不掉的魔咒。
网友们也跟着瞎操心,天天在网上讨论“蔚来还能不能撑过今年啊”。
面对这么大的亏损窟窿,李斌也没辙,只能咬着牙硬扛,还拍着胸脯保证说,第四季度一定要打个翻身仗,把局面扭转过来。
从最近发布的车型来看,乐道L90和ES8这两款车卖得还算不错,成了销量的顶梁柱,跟之前那些惨淡的日子比起来,总算看到点希望的火苗了。
但摆在蔚来面前最大的坎儿,还是消费者心里那道坎。
大家对它已经没那么信任了,想重新赢回人心,难啊。
现在李斌是铁了心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了。
从广州那家开了7年的“牛屋”(蔚来用户中心)关门就能看出来,蔚来现在省钱省得有多明显,老百姓都能看得出来。
减少在直播上的投入,在欧洲市场也把原来的直营模式改成了找总代理,怎么省钱怎么来,就是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在现在这种你死我活的汽车市场上,蔚来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豁出去拼一把,不成功便成仁。
想要跨过这条“生死线”,难如登天。不光要背着亏损带来的坏名声这个大包袱。
还得想办法让大家重新相信它,拿出更实在、更优质的服务,才能在新能源汽车这片红海里重新站起来。
真心希望李斌能对得起那些买了蔚来车的消费者,也对得起自己作为一个企业家该有的担当和责任。
不管怎么说,蔚来的换电技术和服务质量,大家平时都是竖大拇指的,这点确实做得不错。
加油吧蔚来,希望你们能早点渡过这个难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