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吹过的牛,正变成华为的销量奇迹
还记得2021年余承东说“要干翻特斯拉,干掉BBA”时,多少人笑他吹牛不打草稿? 四年过去,数据啪啪打脸。 2025年10月,鸿蒙智行单月卖出68216辆车,成交均价39万元,一个月营收266亿。 这个数字什么概念? 相当于蔚小理和零跑四家新势力加起来的总和。
,鸿蒙智行只用了43个月就实现百万交付。 对比一下:比亚迪做到百万销量用了13年,特斯拉用了12年。 问界M9在50万以上价位已经连续18个月当销冠,市场份额超过70%。 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二三十年,没想到被一个“造车新兵”三年多就掀了桌子。
当初余承东内部讲话视频被曝光,是有人想看他笑话。 现在看,这反而成了他精准预判的证明。 2025年9月底,任正非亲自签文件让余承东当上华为产品投资委员会主任,管整个公司的钱往哪花。 这等于公开承认:余承东当年说的不是大话,是战略。
鸿蒙智行凭什么这么快就追上BBA? 核心就两点:智能驾驶和鸿蒙生态。 华为ADS4.0系统已经能做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自动驾驶,国庆期间AEB系统避免了1.3万次潜在事故。 鸿蒙座舱让手机、电脑、车机无缝切换,这是传统车企十年都追不上的体验差距。
问界M7新款36天交付破2万辆,问界M8六个月卖出12万辆。 产品线从30万的M7到50万的M9全面覆盖,每款都在各自价位段成了销冠。 BBA的优势在于品牌积淀,智能电动车的技术代差太大,就像智能机对功能机的碾压。
现在华为门店里看车的消费者,很多都是原本打算买BBA的。 一位销售说:“客户试驾完问界M9,再去看同级奔驰宝马,普遍觉得传统车型像上个时代的产品。 ”这种感受直接反映在销量上:2025年10月,问界在30-50万价位整体销量超过宝马3系、5系和奔驰E级的总和。
华为的渠道优势也是传统车企难以企及的。 全国超过2000家华为门店可以卖车,消费者逛街时就能试驾。 BBA的4S店往往集中在郊区,看车成本高很多。 这种渠道差距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被放大。
余承东最近在微博上透露,2026年1月问界就能实现累计100万辆交付。 按目前增速,第二个百万辆可能只需要半年多。 华为内部已经把年销目标定在110-130万辆,这正好是BBA目前在中国市场的总销量。
传统豪华品牌不是没努力。 宝马i系列、奔驰EQ系列都投入巨大,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方面落后。 一位从宝马换到问界的车主说:“传统车企的电动车就像装了电池的燃油车,而问界是真正从电子架构上重构的智能终端。 ”
华为的研发投入让竞争对手压力巨大。 2025年华为在汽车业务上的研发支出超过200亿元,相当于某些车企全年营收。 这种投入强度带来的技术领先,直接体现在产品力上。 问界M9的HUAWEI XPIXEL大灯能投射100英寸画面,HUAWEI SOUND音响系统媲美百万级豪车。
供应链控制能力也是关键。 华为通过自研芯片、电机、电控系统,把核心零部件成本压到最低。 相比之下,BBA很多关键部件依赖供应商,成本控制空间小。 这导致同价位车型,问界能给到更多高端配置。
售后服务环节的差异更。 华为推出“终身质保”和“三电系统终身免费保修”政策,传统豪华品牌仍按传统保养套餐收费。 OTA升级方面,问界车主平均每月能收到功能更新,BBA车主往往要等半年才能进店升级一次。
市场反应最真实。 在二手车市场,问界M9的一年保值率达到85%,接近奔驰GLE的水平。 这说明市场对华为汽车的品牌认可度已与传统豪华品牌持平。 一位二手车商说:“两年前我们不敢收问界,现在抢着要。 ”
华为线下活动也展现出强大号召力。 2025年10月举办的问界车主大会上,超过5000名车主自发参加。 这种社区凝聚力是传统车企用几十年培养不出来的。 一位活动组织者说:“BBA车主聚会聊改装和保养,问界车主聊的是下次OTA会更新什么功能。 ”
销售体系的变化同样深刻。 华为把卖手机的方法用来卖车,销售员底薪高、提成高,积极性完全不同。 传统4S店靠售后赚钱的模式被颠覆,华为靠硬件和软件服务盈利。 这种模式更适应电动车时代的需求。
产品迭代速度的差距更是天壤之别。 问界M7上市一年就推出大改款,增加30多项新功能。 传统车企的改款周期通常要三到四年。 一位从奥迪跳槽到鸿蒙智行的工程师说:“在华为,一个功能优化方案一周就能落地,在传统车企要走半年流程。 ”
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结果最直观。 2025年前10个月,3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华为系占比达到38%,超过特斯拉和蔚来的总和。 在50万元以上市场,问界M9的销量是奔驰EQ系列的三倍多。
渠道扩张仍在加速。 华为计划在2026年将销售门店扩展到3000家,覆盖所有地级市。 同时在全国建设800座超充站,实现核心高速路网全覆盖。 这种基础设施的快速布局,传统车企完全跟不上节奏。
用户运营方面华为更占优势。 鸿蒙智行App日活用户超过200万,社区发帖量日均过万条。 BBA的App大多只有远程控制功能,缺乏社区互动。 这种用户粘性直接转化为复购率,问界车主增购或推荐购买比例达到40%。
产能爬坡速度也体现出国企效率。 问界合肥工厂用15个月建成投产,年产能在30万辆以上。 二期工厂建设周期压缩到12个月,2026年总产能将突破80万辆。 这种建设速度是外资车企在中国难以实现的。
供应商反馈同样说明问题。 一家为BBA和华为同时供货的零部件企业负责人透露:“华为对供应商的要求比德国车企更严,付款速度更快。 现在我们都优先排产华为的订单。 ”
销售数据每天都在更新。 截至2025年11月第一周,问界M7新款日均大定超过1500台,M9日均大定800台。 照此趋势,11月总交付量可能突破7万辆。 这意味着鸿蒙智行单月营收将接近300亿元。
行业分析师指出,华为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已经达到20%,超过宝马的汽车业务毛利率。 这主要得益于自研技术占比高和销售费用率低。 传统豪华品牌电动车业务多数还在亏损中。
经销商网络也在重构。 原来经营BBA的经销商集团,现在纷纷申请鸿蒙智行授权。 一家同时经营宝马和问店的集团负责人说:“卖一辆问界的利润比宝马高,周转更快。 我们正在把最好的展厅位置给问界。 ”
产品对比测试结果很有说服力。 某汽车媒体同时评测问界M9和奔驰GLS,在智能驾驶、座舱交互、充电效率等12个项目中有9项问界领先。 尤其是在城市NOA和自动泊车环节,差距尤为。
用户画像分析显示,问界车主中企业主和专业人士占比达到45%,与BBA车主群体高度重合。 不同的是,问界车主平均年龄比BBA年轻5岁,大学以上学历比例高15个百分点。
售后服务数据对比鲜明。 问界用户App预约保养的比例达到85%,平均等候时间20分钟。 BBA车主主要通过电话预约,平均等候时间超过1小时。 数字化服务体验的差距直接影响用户满意度。
销售流程也完全不同。 华为门店采用透明定价,全国统一。 传统4S店仍存在价格谈判空间,不同客户成交价可能差数万元。 这种价格不透明正在成为传统豪华品牌的竞争劣势。
硬件配置更体现出代际差。 问界全系标配高通8295芯片和激光雷达,而同级BBA车型多数需要选装。 一位同时拥有宝马i7和问界M9的车主说:“i7的选配价格够再买辆M7了。 ”
软件收费模式开创了新的盈利空间。 华为ADS高级功能包定价3.6万元/年,已经有20%车主购买。 传统车企的软件订阅率普遍低于5%。 这种持续收入模式让华为在单车利润上有更大操作空间。
品牌影响力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华为汽车品牌认知度达到68%,接近宝马的73%。 在考虑购买豪华车的消费者中,首选华为的比例达到35%,超过奥迪的28%。
销售团队的专业度差异。 华为汽车顾问多数有科技产品销售经验,平均培训时间超过200小时。 传统4S店销售员培训内容仍以燃油车知识为主,对智能功能理解不足。
金融方案灵活性也是竞争点。 华为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最低15%首付方案,还提供3年免息政策。 传统豪华品牌金融方案审批流程更长,利率更高。 这直接影响年轻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产品质量口碑持续发酵。 J.D. Power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体验研究显示,问界在新车质量排名中位列豪华品牌第一,每百辆车问题数低于宝马和奔驰。
充电网络建设速度差距拉大。 华为计划在2026年底建成1000座超充站,而BBA在中国建设的专属充电站总数不到200座。 充电便利性已成为高端电动车消费者的核心考量因素。
二手车业务开始形成闭环。 华为认证二手车享受延长质保,支持金融分期。 这种官方认证体系提升了二手车保值率,反过来促进新车销售。 传统豪华品牌的认证二手车体系更新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