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向下,比亚迪向上,一场无法避免的腹地之战

最近这车圈儿,简直比追连续剧还上头。

主角还是那两位,一个是在天上飞的马斯克,一个是在地上跑的王传福。

这俩哥们儿最近跟约好了似的,齐刷刷交了份三季度成绩单,乍一看,光鲜亮丽,跟P过的简历似的,营收、交付量,各种破纪录。

可你要是把那财报的A面翻到B面,嘿,那叫一个愁云惨淡。

这感觉就像啥呢?

就像你家楼下那家网红餐厅,天天排队排到马路对面,老板在朋友圈里晒流水都快刷屏了,结果年底一盘账,发现利润还不如隔壁卖烤冷面的大爷。

你说这叫不叫“瞎忙活”?

先说那个自带BGM出场的特斯拉。

财报数字一出来,营收281亿刀,交付了快50万辆车,漂亮得不像实力派。

可华尔街那帮人还没来得及开香槟,就被净利润那栏数字给干懵了——“哐”一下,缩了差不多四成,净利率更是惨兮兮地跌破了5%。

钱去哪儿了?

马斯克会告诉你,都拿去“为梦想窒息”了。

研发、建厂,全砸向了那个听起来很性感的未来——FSD自动驾驶、擎天柱机器人。

可问题是,这未来有点像“下周回国”,遥遥无期啊。

被大家伙儿念叨了八百年的廉价神车Model 2.5,财报里提都不提,基本宣告凉凉;FSD在北美升级到了V14,听着挺牛,一看付费率,纹丝不动;擎天柱机器人呢?

更好玩,发布会日常跳票,感觉这哥们儿再不出来走两步,就要变成一个传说了。

PPT上的故事讲不下去了,股价拿什么撑?

马斯克一拍大腿,有了:降价!

把西装脱了,下场肉搏去!

于是乎,在美国,不到4万美金的Model Y,不到3万7的Model 3,就这么扔了出来。

这把“价格屠刀”还没砍到国内,大家已经开始掰着指头算了,真按这个比例来,国产Model 3/Y的起步价,可能直接就捅到20万这个区间了。

20万!

我的天,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比亚迪的大本营,是所有国产新能源品牌杀得眼红的“凡尔登绞肉机”。

一个之前只在楼上喝香槟的贵公子,突然端着机关枪就冲进了楼下打群架的烧烤摊。

你说这戏,能不精彩吗?

镜头一转,来到深圳。

王传福这边的日子,也挺微妙。

前三季度卖了三百多万辆,销冠的帽子是戴稳了。

可细看呢,9月份销量居然罕见地同比缩水,更要命的是,二季度的净利润,也掉了三成。

特斯拉向下,比亚迪向上,一场无法避免的腹地之战-有驾

这是比亚迪这几年顺风顺水以来,第一次尝到“开倒车”的滋味。

原因呢?

价格战打得太狠当然是一个。

但更深层的,是比亚迪的“护城河”正在被疯狂围攻。

想当年,DM-i混动技术一出,那真是“屠龙宝刀,号令天下”,直接把插混市场给包圆了。

可现在呢?

吉利的雷神,长城的Hi4,一个个都不是吃素的,配置比你高,空间比你大,价格还贴着你打。

这就好比你原来是村里唯一的拳师,靠一套祖传拳法独步武林。

结果村里突然来了几个在城里健身房练过的肌肉猛男,他们拳法可能糙点,但架不住人家劲儿大、抗揍,还收徒弟便宜。

王传福怎么接招?

他的路子,跟马斯克完全拧着来:你不是要下来吗?

我偏要上去!

你打价格,我打价值!

腾势、仰望、方程豹,这些高端品牌,就是比亚迪往上拱的“炮台”。

卖一辆仰望U8,利润顶得上卖一堆秦PLUS。

这不光是为了挣钱,更是为了在品牌上,跟特斯拉将来可能下探到的区间,砌一道“隔离墙”。

同时,大军出海!

在欧洲,在东南亚,比亚迪的车卖得比国内贵多了,还成了香饽饽,硬生生在海外开辟了一个新的“利润奶牛”。

你看,这俩巨头多有意思。

一个是从云端往下跳,想用价格换时间,去赌那个有点虚无缥缈的AI大梦。

一个是从泥地里往上爬,想用品牌和海外市场换空间,摆脱低利润的肉搏战。

一个向下,一个向上,看似南辕北辙,却注定要在最惨烈的战场上,迎头相撞。

这场对决的本质,已经不是谁卖的车更多,而是两种生存哲学的终极PK。

特斯拉赌的是一次性的技术革命,只要FSD成了,今天亏的钱,明天都能连本带利地赚回来。

这是一场赢家通吃的豪赌。

比亚迪赌的是一场持久战,高端化、全球化,都是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去走的路,允许犯错,也允许调整。

这条路没那么性感,但可能更稳。

当整个行业都告别了那个可以闭着眼睛捡钱的时代,谁能笑到最后?

这事儿,还真不好说。

好戏,这才刚拉开帷幕呢。

特斯拉向下,比亚迪向上,一场无法避免的腹地之战-有驾

咱们搬好小板凳,慢慢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