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买N9,要么是比亚迪的铁粉,要么是开过豪车的狂热者,还真有不少真正的技术爱好者没被品牌滤镜蒙蔽。你看,其实这个段位的用户分布挺明确的。一方面,铁粉们对比亚迪这个品牌的忠诚度高,早就惯了它的技术底蕴,他(她)们买N9,大多是冲着技术硬实力去的。另一方面,豪车用户本身就追求科技感和驾驶乐趣,对外观、配置的挑剔也相对低一些。这群中,还有一些喜欢折腾、追求自己见解的人,他们不会被外在的名声所左右,只要车子符合我喜欢的标准就行。
但问题是,销量基本已经到触底了。这个触底,我估算(没研究过具体销量数据,但根据行业反馈)大概就落在4千到6千辆/月的区间。这个数字,和去年同期比,缩水了差不多40%,大量渠道反馈,转化率低,除了铁粉偶尔冲个量,真正新鲜血液几乎没了。为什么?我猜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审美疲劳,二,是认知瓶颈。
你知道的,N9的外观,那个臃肿,怎么说呢,太难看了。虽然主观美感这事因人而异,但我这里也挖一下,大部分人觉得不好看,当然不是全体。有人说,这是传统的概念,外观不能太激进,要稳重。但是,至少我身边的年轻朋友都不这么想,能有点精神质感就好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问了个刚换别家车的朋友,他说:这车太大了,也不够精神,看了就觉得揪心。哎,这就像人穿衣服,要合身、要精神,车也是。
买车的核心,还得看用车场景。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会考虑比亚迪?除了技术,还是因为使用体验——试驾感觉、实际操控。以我朋友圈的老司机(真心实意的老司机,不是车评人),他们和我说:开N9那几个月,感受挺复杂。虽然外观不太行,但技术是真的厉害。你知道繁忙的假期怎么体验吗?我随手拿出手机相册,看了个太行山的照片。那个瞬间,我就再一次感受到车的情绪价值——后轮转向、甩屁股,可以说是拉满了。
N9其实还算硬核,而且我确信,技术比肩任何竞争对手。比亚迪的动力电池、电机、控制系统……这些硬件和软件的细节,绝对花了心思。有个修理工曾经调侃我:比亚迪的电池就像‘科技的铁锅’,耐用、可靠。我还记得,他说完还笑,但你要是要求它像宝马那样外观,那肯定不行。哈哈,不过我也想问:那,外观就真那么重要吗?很多人,从开始买车,到用了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其实不是只看颜值的问题。
我忽然想到,N9的价格也是个门槛。你不能忽视,普通家庭考虑这个车时,心里还是有点坎的。特别是价格拉得太高(估算,顶配在30万左右,很多人觉得贵了点),硬是在那儿挡住了大部分潜在需求。这个问题,真得说是个成本-价值匹配的问题。
话说回来,别的不说。比亚迪把腾势的外形设计好好改一改,或许还能吸引更多外观控。我一直觉得,不用非得盯着奥迪、宝马的设计师标准。或者,彻底跟上年轻审美,把那些科技感用得更巧妙点——这不是难事,关键是愿不愿意。
我还想到一个问题:我们这一龄段(30+)的用户,真的只看硬核?其实不完全是。很多潜在用户,真希望车既有技术,又能有点精神面。比如我朋友的唐P,他说:开了两年,现在觉得还挺满意,但一看到新款的外观,就觉得还可以再年轻点。这让我猜测,下一代车型是不是该多在年轻化这块用点心?毕竟,颜值还是占一定比重的。
我还是觉得,比亚迪的技术肯定是全球领先的。去年我刚好参加一次行业展,看到一款新电池的资料,真心觉得比一年前更成熟。你知道,自从我开始关注新能源车,就从最早的为什么要电车到为什么不选比亚迪的转变,太自然了。
N9现在的问题不在技术,不在品质,反而在外在的认知。那种脑子里树立的对比亚迪的印象还得优化。你说,下一步,要不要真干点什么?或者另说,销量要怎么拉起来,真得把观感加进去。
我在另外一本笔记里看到一句话:叫外观精神一点,只是一方面。真正的关键,是我们还能不能提出一个更吸引眼球,同时又保持内在硬核的方案。
(这段先按下不表)也许胆子大点地突破,就会发现,原来车还能这样。嗯,问题在于,谁都怕新鲜感带不来销量,所以才犹豫不决。
好了,聊了这么多,我倒在想:下一款车型的突破点会是什么?是不是外观之外的另一种精神?你觉得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