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这几年在国内市场可以说是打得火热,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从原来的没人问津,到现在到处都是,变化太大了。
大家都觉得,既然国内市场已经这么卷了,是不是应该把眼光放到海外市场,尤其是像日本、欧洲这些发达国家,把先进技术、低成本优势带过去,肯定能大展拳脚。
可现实真的没有那么简单,真到了人家地盘上,你才发现,原来我们想得太理想化了,很多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为什么这么讲?
你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速度快得离谱,国家支持,企业使劲研发,充电桩到处都是,老百姓也接受得快,连出租车、网约车都换成了电车。
但到了日本,你发现路上跑的,还是那些老牌燃油车,K-car、卡罗拉这种小巧实用的车型占了大头。
电车呢?
根本不是主流,甚至有点像中国七八年前,刚开始推广电动车的时候那种状态,没几个人在用。
别说充电桩了,找个能充电的地方都要费劲。
就拿几个数字来说,东京这么大的城市,才一万多个充电桩,而深圳都快五十万了,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再说企业,国内车企在日本真没想象中那么风光。
比亚迪在日本扎根了二十年,卖电池、卖电动巴士,也算是一步一步做起来的。
可要说家用车卖得怎么样,老实讲,三年才卖了七千多台车,这在国内,可能还没一个小城市一天的销量。
你别看这个数少,人家增长势头倒是有了,今年一个月能卖八百台,已经算是进步了。
但跟丰田、本田这些日本老牌对手比,那还差得远。
日本一年能卖四百多万辆车,自己品牌就占了95%,外国品牌加一起才分剩下的那点汤。
你想在这市场分一杯羹,真不是说靠技术领先、价格便宜就能行。
大家都觉得,中国车企在三电技术、智能化方面领先,成本控制也厉害,到了日本这种地方,应该能“降维打击”,轻轻松松把市场拿下。
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日本人买车,除了技术和价格,看的还是“信任”和“传统”。
你可以技术牛,但人家不一定认你。
好比你做了个高大上的产品,人家问你:“你是谁?能不能用?出问题找谁?”这些才是消费者关心的。
我和身边不少搞汽车的人聊过,日本市场就是这样,保护本地品牌,供应链环环相扣,外来者想插进来,门槛高得很。
比亚迪能在日本本土建起销售网络,已经很不容易了。
现在他们希望年底能有一百家经销商,实际能开到八十家就很棒了。
你以为像在国内那样随便一卷就能赢,实际上每一步都要跟当地政策、法规、消费者习惯去磨合。
这过程,不仅慢,还很考验耐心。
再说买车的人群,日本跟中国完全不一样。
咱们这边,电车最早都是年轻人、工程师、创业者这些技术控带起来的,电车代表着时尚和未来。
日本可不是这样。
东京那种大城市,住高层公寓的白领反而买电车不方便,因为停车场规矩多,车位小,充电桩审批麻烦,物业不让装。
真正买比亚迪、特斯拉这些电车的,都是那些住在郊区有独栋房子的,家门口有停车位,自己能拉线装充电桩的中年人。
他们买车讲究实用、可靠、省钱,技术越成熟越放心。
你比如说那位日本工程师车主,他买比亚迪海豚之前,身边朋友根本没听说过这个品牌,甚至有人担心中国造的电车会不会自燃。
这种对中国品牌的偏见和信息差,比技术门槛还难跨。
你跟他说刀片电池、三电系统再先进,他不懂也不关心,只在乎用着安不安全,出了问题谁给修。
特斯拉在日本做线上直销,很多人并不买账,因为心里没底,万一出事找谁?
比亚迪开了实体4S店,有展厅、有售后,有人对接,这才让一部分人觉得靠谱。
说到价格,中国车在日本卖得也不便宜,元PLUS起步价比国内贵一大截,和同级别的丰田燃油车差不多。
但日本人买车看的是长期投入,电车用电贵是一回事,但算下来一年用车成本还是比燃油车低不少,保养也简单。
日本人精打细算,算明白了才会买。
所以比亚迪在日本能卖出去,不是靠什么“降维打击”,而是一步步让用户觉得划算、靠谱,先让他们试试,慢慢积累口碑。
还有一点特别关键,日本市场是个老牌成熟市场,大家买车习惯已经形成了。
你再技术领先、性价比高,人家不是说换就换。
日本人对新事物接受慢,对自己牌子有感情,对外来品牌有距离感。
你要打破这种壁垒,要靠时间、靠服务、靠耐心。
不是你产品好,市场就能直接打开。
你得让日本人在家里吃饭聊天的时候,能把你的品牌和丰田、本田放在一起比较,觉得你是一个可选项,这才算真正融入了市场。
所以,真要说中国车企出海,尤其是进日本这种地方,远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不是技术带着价格就能赢,更多是文化、信任和习惯的长期渗透。
你不能拿着“征服者”的心态去降维打击,人家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有自己的一套生态系统。
你要做的是“服务生”,细致入微地去融入、去服务,用时间和诚意换来用户的信赖。
再看现在,比亚迪在日本的销量和国内根本没法比,但这条路总算有人开始走了。
从电池到巴士再到家用车,比亚迪慢慢扎下了根,电动巴士市场份额第一,家用纯电销量超丰田,虽然量还很小,但趋势在变。
日本人开始慢慢了解,比亚迪不只是中国的,是国际品牌。
品牌认知这一关,慢慢补上了,将来才有机会养出真正的市场。
未来几年,日本市场可能还是以燃油车、混动车唱主角,电车会一点点渗透。
中国车企如果想在这里立稳脚跟,不能只看短期销售,更要看长期服务和品牌积累。
你得耐得住寂寞,不断优化产品,提升服务,把口碑做出来,让用户自发推荐,这才可能真正站稳脚跟。
不是说今天砸钱打广告、搞促销就能一夜成名,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真心实意地跟用户打交道。
回头看这件事,其实也提醒我们,做任何事情,光有技术和成本优势还不够,关键是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惯,慢慢建立信任。
出海不是一场短跑,是一场马拉松。
比亚迪在日本的故事,说明中国品牌要成为全球品牌,需要耐心、恒心、细心,需要用服务和产品慢慢赢得市场。
等到哪一天,比亚迪的车能和丰田、本田一样,成为日本家庭饭桌上讨论的选项,那才是真正的胜利。
现在这条路很难,但总得有人走,走下去,才有机会改变世界对中国品牌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