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观」内卷之下,车圈能太平吗?

#热点观察家#

市场“混乱”依旧,车企“内卷”继续

如题,显然是不可能的——笔者以为,正因为不可能,才更有探讨的必要。

最近两周,车圈又发生了不少新闻,有的令人扼腕,比如蔚来CEO李斌被老车主“怒怼”5分钟;有的令人惊叹,比如尚界24小时订单突破4万;有的令人惊诧,比如尊界S800“失速”事件、自媒体曝光车圈“小订过万”数据造假等。

事件无论大小,都免不了被好事者或有意或无意地“添油加醋”炒作一番。流量当道,好事者如苍蝇一般,围着一颗“有缝”的蛋各种叮咬,令人防不胜防。“有缝”的蛋尚且如此,更别说“四处漏风”的破蛋了。

拿蔚来来说,这两年过得不顺,是有目共睹的。年年巨亏,年年被看衰。然而今年却有了不一样的变化:蔚来的高端“包袱”虽然重,但面对生存,也不惜撸起袖子,下场厮杀了。这股丝毫不姑息自身的形象和面子的劲头,还是令人十分钦佩。

「眼观」内卷之下,车圈能太平吗?-有驾

8月份,蔚来交付新车21181辆,连续5个月月交付超两万辆;9月2日,蔚来发布二季度财报,营收同比增长9.0%,环比增长57.9%,销量同比增长25.6%,净亏损同比收窄等逐步向好的数据表现,还是赢得资本市场的尊重。

「眼观」内卷之下,车圈能太平吗?-有驾

李斌表示:公司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季度盈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蔚来可谓“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全新ES8都以大降价超8万的姿态震惊全网。而车主“怒怼”李斌5分钟的新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

如今,摆在蔚来面前的已经不是要不要维持品牌调性的问题了,用李斌的话说:“活下去最重要”。在生存面前,什么形象、什么调性,全都是浮云。蔚来的“听劝”既是无奈,也是务实。

「眼观」内卷之下,车圈能太平吗?-有驾

再比如车企“小定过万”数据造假。

车圈外的人固然惊诧,但车圈内的人大多心知肚明:小定过万不过车企惯用的“障眼法”,除了简单直接的改数字,还可以通过加定语、拉长周期、拆东墙补西墙(把A车的数据挪到B车上)等方式,哄领导开心,哄消费者上当。而这样的操作,远不止“小定过万”,大定、交付量等,也常常可以这么操作。

「眼观」内卷之下,车圈能太平吗?-有驾

以前车企发新车不太看重订单量,可如今,随着新车上市越发密集,车企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消费者已经挑花了眼,没有点“订单”刺激,很难注意到一款新车。

「眼观」内卷之下,车圈能太平吗?-有驾

加之,消费者对新车普遍抱有观望的态度,用“小定过万”之类的数据,恰好可以制造热销和稀缺效应。再理智的消费者,也禁不住“首批下定限时赠送XX万权益”“交付周期需要XX月,下订越早排产越早”等话术的诱惑,更别说“小定X千,随时可退”的后路保障了。

当然,小米这条“鲶鱼”在行业搅起的风浪下,除了鸿蒙智行可以一战,也逼得大家都开始公布大定以及小定数据。再往后,说不定该有“意向下单量”“咨询量”等更为“剑走偏锋”的操作了。

至于尊界S800“失速”事件,笔者暂不做是非判断,不妨交给法律和时间:黑的变不成白的,白的也不会轻易变黑。

「眼观」内卷之下,车圈能太平吗?-有驾

结语:

除了以上几件事,理想销量连续3月下滑、零跑8月继续稳坐新势力第一、比亚迪下调年度销量目标(网传)、追觅科技入局造车等新闻,也值得被拿来说一说。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风光就有没落,有失意亦有奋起,行业无常,盛衰总有时。在价格战表面“熄火”,但“内卷”不止的大背景下,车圈只能裹挟着步步向前,而各种“牛鬼蛇神”的新闻还是持续上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