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损险包括哪七个险种?一文读懂2023年新规保障范围

车险改革后的关键变化

许多车主发现,近年购买车损险时保费明显上涨,但保障范围也大幅扩展。这源于2020年车险综合改革,将原先需要单独购买的7项附加险全部纳入车损险主险范围。这种七合一模式既简化了投保流程,又实质性提升了保障力度。

传统车险时代,车主常因漏买附加险遭遇理赔困境。比如暴雨后发动机进水需涉水险,玻璃被飞石击碎需玻璃险,而改革后这些风险都已自动覆盖。本文将详细解析车损险包含的七大险种,帮助车主全面了解自己享有的权益。

七大险种深度解析

机动车全车盗抢险 改革前贷款购车时银行常强制要求单独购买,且将银行列为第一受益人。新规后直接纳入车损险,取消受益人限制。保障范围包括整车被盗抢及零部件丢失损失,但需注意车内财物被盗不属于赔付范围。

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险 我国90%地区处于地震带,但改革前绝大多数保单将地震列为免责条款。现在因地震造成的车辆损毁(如墙体倒塌砸伤车辆)可直接理赔,填补了重大风险缺口。

车辆自燃险 针对电路老化、油路故障等自身原因引发的燃烧事故。值得注意的是,改装电路导致的起火仍属免责范围。数据显示,车龄5年以上车辆自燃概率提升300%,这项保障尤为重要。

玻璃单独破碎险 此前单独投保时,国产车与进口车保费差异显著。现在统一包含后,前挡风玻璃和车窗玻璃的单独破损均可赔付(不含天窗和后视镜)。理赔时无需再纠结是否伴随其他部位损伤的争议。

发动机涉水险 涵盖涉水行驶或停放被淹导致的发动机损坏。但要注意二次点火属于人为扩大损失,仍在免责之列。南方多雨地区车主尤其需要关注这项条款。

事故责任免赔险 改革前若未投保此险种,保险公司可按事故责任比例免赔5%-20%。现在自动包含后,车主可获得全额赔付,无需自行承担免赔部分。

无法找到第三方特约险 停车场刮蹭逃逸、高速石子击伤车身等常见情形,过去因找不到责任方需车主自担30%损失。现在可直接获得全额赔付,有效解决哑巴亏问题。

投保实务建议

虽然保障范围扩大,但车损险保费计算仍与车辆购置价、零整比系数密切相关。豪华品牌因配件价格高昂,保费可能达到普通车型的2-3倍。

需要特别区分的是,新增的驾乘意外险属于人身保险范畴,与车损险性质不同。座位险保障本车乘客,而第三者责任险赔付他人损失,这两项仍需单独投保。

明明白白买保险

车险改革实质是让保障回归兜底风险的本质。了解车损险的七大险种,既能避免重复投保,又能确保关键时刻获得应有赔偿。建议车主每年续保前,仔细核对保单特别约定条款,如有疑问及时联系保险公司核实。毕竟,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对风险的清晰认知和充分准备。

#搜索话题8月创作挑战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