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采埃孚爱信弃燃,变速箱为何成历史?

各位老铁,我是用车社。

还记得吗?

那些年,咱们在车圈里头,要是聊起一台车的“硬实力”,那变速箱绝对是绕不开的重头戏。

彼时,谁家的车能装配上爱信或采埃孚的自动变速箱,那在车迷群体中,简直是地位的象征,足以让拥趸们津津乐道。

试想宝马5系、奥迪A6这类豪华轿车,仅凭一句“搭载八速手自一体”,就能引来无数赞许的目光。

那会儿,变速箱不仅是车辆性能的基石,更是车企技术底蕴的直接体现,承载着驾驶者对精准操控与澎湃动力的所有幻想。

一夜之间!采埃孚爱信弃燃,变速箱为何成历史?-有驾

然而,今日之车坛,风云变幻,快得让人目不暇接。

曾经被奉为圭臬的“变速箱”三字,竟成了几近绝迹的古老词汇,这究竟是何等巨变?

似乎一夜之间,只需安放一枚电机,所有关于动力的讨论便已尘埃落定。

这转变,犹如一场无声的革命,悄然颠覆了我们对汽车核心技术的认知,令人心头不禁泛起一丝怅惘。

在这场技术洪流中,德国工业巨擘采埃孚的果决转型,尤其引人深思。

这家企业,曾以其八速变速箱独步武林,傲视群雄,其产品在燃油车时代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谁曾料想,2021年,它竟毅然决然地宣布,彻底告别燃油车变速箱的研发与生产!

当时多少人惊呼“疯了”?

可事实证明,这并非盲目之举,而是对未来趋势的精准预判。

他们将全部技术重心,毫无保留地投向了电驱系统。

笔者了解到,采埃孚在墨西哥的新工厂,现在正与奔驰紧密合作,全力投入电动车项目的怀抱,订单纷至沓来,生产线一片繁忙。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昔日为奥迪供应变速箱的老车间,如今已逐渐冷清,机械的轰鸣声也变得稀疏。

笔者曾听闻,有老一辈的工程师,面对堆叠如山的旧图纸,难掩心中失落。

过去,培养一名能独立调试变速箱的技师,至少需要三年磨砺;而今,半年光景,便足以掌握一套电驱系统的核心技术。

这速度,何其迅猛,又何其残酷!

太平洋彼岸的爱信,境遇也颇为相似,甚至更显紧迫。

2023年,这家日本企业大手笔地精简团队数百人,随后将传统生产线大刀阔斧地改造为电动车研发中心。

此等魄力,令人深思。

这股转型风潮,更是直接冲击了日本诸多小型零件制造商。

那些曾以精湛技艺铸造齿轮的老师傅们,如今不得不放下锤凿,转而学习电机轴的焊接技术,这跨界之大,足以颠覆他们的职业生涯。

即便是丰田,其引以为傲的混合动力系统,也正加速向纯电方向迭代,内燃机在其中更多扮演发电机辅助的角色,而变速箱的驱动职能,已然变得无足轻重,渐成鸡肋。

为何这场技术更迭如此不可逆转?

深入剖析燃油车与电动车的动力逻辑,便能找到答案。

燃油发动机的有效工作区间,就像一个狭窄的舞台,它必须依赖变速箱频繁地“切换场景”,才能将转速维持在高效区间,从而兼顾动力与燃油经济性。

那些驾驶过手动挡的朋友,对此想必深有体会:油门与离合的配合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动力衔接的顿挫,推背感时有时无,驾驶体验颇受影响。

而电动机则不然,它犹如一位全能型选手,无论高转速还是低扭矩,都能保持惊人的高效率。

在城市中走走停停,电动车那瞬间爆发的扭矩,流畅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脚电门下去,车辆便能丝滑地加速,完全无需担心换挡的迟滞。

更何况,从维护成本来看,两者更是天壤之别。

一位资深维修师傅曾向我抱怨,燃油车时代,光是液力变矩器这类精密部件的故障,就足以让他头疼不已,维修流程复杂,费用也高昂。

反观当下的电动车,保养流程简化至极,除了电池检测和轮胎更换,几乎没有其他大项支出,省心又省钱,这不正是消费者所期盼的吗?

一夜之间!采埃孚爱信弃燃,变速箱为何成历史?-有驾

这场变革的冲击波,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席卷着整个汽车产业链。

德国供应商协会一项数据,令人警醒:预计到2025年,电驱工程师将面临高达47%的人才缺口。

人才供给与技术迭代速度之间的鸿沟,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重大挑战。

我有一位朋友,在苏州经营着一家汽车零部件加工厂,过去专为传统燃油车供货,如今也顺应大势,转型生产电机轴。

他告诉我,厂里的工人,现在都必须学习编程,操作那些精密的自动化设备,这与过去“抡大锤”的粗放式生产模式,已是云泥之别。

在消费者端,经济账的考量,更是直接推动市场风向的转变。

特斯拉Model Y与传统豪华燃油车在行驶一千公里后,能为车主节省一百多美元的能源开销,这笔实实在在的数字,直击人心。

面对如此诱人的经济效益,谁还会为了那份所谓的“驾驶情怀”,去担忧复杂的变速箱保养问题呢?

正是这种务实的消费选择,加速了传统变速箱的边缘化。

当然,也有一些品牌,仍旧在变革的浪潮中,展现出某种“倔强”的坚守。

例如保时捷的Taycan,其后轴依然配备了两挡变速箱,宣称此举能够优化续航里程与动力输出。

奔驰在部分高端电动车型中,也尝试了类似的多挡位设计。

但笔者认为,这些技术,与其说是未来趋势,不如说是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

它们是在纯电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之际,为榨取一丝性能与效率的无奈之举。

真正能触动人心,让人甘愿高价买单的,依旧是电动机那无与伦比的瞬间响应与澎湃扭矩。

国内长城汽车的双离合混动系统,虽然目前表现尚可,市场口碑亦佳,但我们都清楚,它终究是时代的残章,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不单是整车制造商,连零部件巨头也在疾速调整航向。

博世的专利重心,已全面转向电驱系统,昔日引以为傲的液压系统,尽数被淘汰出局。

而整车架构师们,正积极探索“滑板底盘”这种模块化革新,一旦这种底盘普及,整车结构将发生颠覆性变化,变速箱将彻底失去其安装空间,沦为“无家可归”的部件。

我曾与一位北欧的充电站老板闲聊,他感慨万千:“过去维修变速箱的业务络绎不绝,如今生意寥寥;反倒是投资充电桩,每天都能看到新的增长点,收益喜人。”

这番话,无疑是市场最真实的写照。

更令人深思的是,2023年日内瓦车展上,变速箱厂商的身影仅剩8%,这数字背后,是整个行业的沧海桑田。

一夜之间!采埃孚爱信弃燃,变速箱为何成历史?-有驾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技术迭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势不可挡。

变速箱们曾经璀璨夺目,是汽车工业的明珠,是无数工程师智慧的结晶。

然而,在电动化浪潮的冲击下,它们如同被时代抛弃的老人,带着一身的荣光,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这何尝不是一种进步的必然?

总有旧事物需要为新生事物腾出空间。

如今的年轻消费者,谁还会纠结变速箱是几挡?

是AT还是CVT?

他们更关注的是,这车开起来是否平顺?

是否省心?

能否最大程度地降低用车成本?

电动机的便捷与高效,不正是他们所追求的吗?

变速箱的故事,或许带着些许感伤,但它终究不过是浩浩荡荡时代车轮下,一朵被冲刷而去的浪花罢了。

我们用车社,仍需目光向前,审视这车轮,下一步又将驶向何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