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汽车销量猛增,奇瑞下滑,比亚迪销量不高

深夜的伊斯坦布尔,汽车灯流像一条条晃动的鳞线。你站在塔克西姆广场,打算选辆车回家。出租车司机摇下窗,吐着关键词:“雷诺?”“菲亚特?”你说自己是新派青年,喜欢潮牌。司机一脸“见多不怪”的冷漠,撇嘴:“比亚迪?奇瑞?最近不太火啊。”你有点不甘心,心想难道中国制造真的不吃香?但事实比你想象的还要“惨烈”——土耳其9月汽车销量11.03万辆,但奇瑞掉了20%,比亚迪才卖了2485辆。

在8500万人口的大市场,高速增长的总量、激烈的旧厂竞争、对电动化的潜在渴望,土耳其就是一口煮沸的汤锅。雷诺、菲亚特、大众、现代甚至日产,一水的全球老牌,像老酒馆里那些位置牢靠的大叔,占据了前排坐席。雷诺9月卖了11529辆,增长19.1%,菲亚特10787辆,暴涨39.7%。你以为这还不够猛烈?大众、丰田、标致、雪铁龙、欧宝、现代、日产的增长区间从8.7%到66%不等,这些品牌在土耳其完成了一场“加速老化”的青春归来。有人在加速,有人在坠落。

奇瑞的销量同比下跌了20%,累计下跌更是高达53%。别说是坎了,简直是坑。比亚迪这个新玩家,9月也只卖了2485辆,全年累计34369辆,虽然是“初入市场”,但怎么看都很像小学生说:“老师,我尽力了。”对比榜首雷诺,差着整整四个量级。想起中国市场上某些品牌动辄月销几万、一夜翻身的热闹,来到土耳其,连夜市上的烤肉摊都要大声吆喝。可汽车圈的叫卖,远远不止一句“便宜好用那么简单”。

如果我是奇瑞的土耳其市场负责人,现在估计不敢叫公司食堂的午饭:“再来一份油焖茄子。”因为根据销量表现,连油都得省着用。有人会说,这种下跌是短期调整,明年肯定逆转;也有人否认,说欧洲和中东用户对中国品牌还是“不够放心”,毕竟“丰田加价,大众收割”是多年习惯。谁是真的旁观者?谁能找到关键信息里藏着的证据链?其实,汽车销量,是个极度理性的数字。它不认识情怀,也不讲忠诚。

土耳其市场的剧本远比表面复杂。首先是本土工业和国际大牌的“合资共生”——雷诺、丰田、斯特兰蒂斯(菲亚特、标致等母公司),大伙舒舒服服地合资生产,本地化优势极大。原材料、税收优惠、渠道渗透都拉得很扎实。这相当于你在小区自建了个麻将馆,别人不能直接进屋踢馆,只能隔着玻璃瞅着,偶尔还能被物业赶出去。本土化生产和成熟销售网络是中外汽车厂商竞争的双刃剑,中国品牌去那里踢馆,先花三年建桌子、两年找球员,最后发现对方的老大妈早已精通十八般武艺。

第二层是消费习惯和品牌忠诚度。土耳其的老百姓对于“雷诺开了十年都不坏”、“丰田油耗就是省”这种传说深信不疑。雷诺大科雷傲和丰田卡罗拉被视为“亲戚家的好小伙”。奇瑞和比亚迪?在消费者心中,多少还带点“杂牌”的意味,当然这不是贬义,只是市场惯性使然。就算中国品牌主打“性价比”、“智能化”和“电动汽车先发优势”,真要抢份额,还得有点“置换红利”,说得粗暴点——谁买你车,承诺退三年油钱或者送五次保养,这种惯例还没玩到极致。

专业视角下,品牌是“认知旱地”里的那一瓢水,谁先占上,就等于谁先喝饱。中国汽车的产品力,其实已经和欧美日韩旗鼓相当。尤其电动车领域,从“比亚迪海狮07”到“奇瑞欧萌达”,产品够新够酷,真做到了“技术不落后,体验不输阵”。但现实市场不是实验室,不是“纯粹性能智斗”。税收、限购、销售网络、售后体系、金融政策,每一环都是环环相扣,稍有不慎就会被套牢。

再看土耳其电动化转型的风向。土耳其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兴趣日益浓厚,甚至成了当地“网红话题”。原本燃油车是主流,但电动车增速已经让老牌厂商不敢掉以轻心。比亚迪、奇瑞这样的中国品牌,短期可能增长放缓,长期来看恰恰是站在风口上的猪,不太容易摔死。只是“猪飞上天”之前,还得吃够亏,熬过几年销量下滑和成本倒挂——同行羡慕你利润是“天方夜谭”,债主其实只关心你什么时候归还欠账。

从另一个角度说,中国厂商下跌,欧美本地那些品牌反而在高速增长。这个现象本身就带点黑色幽默:我们天天聊新能源汽车出海,努力打进欧美市场,结果人家本土品牌加大油门,销量蹭蹭飙涨,仿佛在对着东风唱“躲得开初一,躲不开十五”。而中国厂家却像鸵鸟一样,偶尔还要贴在沙子里装死:“我们只是战略性调整。”要不怎么说,汽车市场比谁都幽默,跌了,说战略调整,涨了,说策略成功,不跌不涨,干脆说逆周期操作。你信吗?我反正信一半。

职业病说,销量下滑绝不是一句“水逆”就能解释。但那些比率和绝对值横向对比,其实就是一串又一串冷冰冰的数字。每一家企业都在做“万吨级推演”:产品投放、价格策略、供应链调整、售后网点,甚至还有本地化宣传。“中国汽车是好车?”在土耳其,得需要“品牌认同”和“用户信任”的双保险。

土耳其汽车销量猛增,奇瑞下滑,比亚迪销量不高-有驾
土耳其汽车销量猛增,奇瑞下滑,比亚迪销量不高-有驾

有读者可能不服:“奇瑞和比亚迪不够努力吗?”努力肯定是有的,但土耳其市场是个精算师,所有变数都在账本里。中国品牌这几年才“摸到门”,但门把手还没完全握住。卖得多的品牌,都是老粉,羊群效应。卖得少的品牌,只能不断调整,把营销做得风生水起、售后做得一丝不苟。再过5年,谁还记得今天的跌幅?或许连土耳其的出租车司机都忘了当年有个中国品牌尝试和雷诺抢座。

土耳其汽车销量猛增,奇瑞下滑,比亚迪销量不高-有驾

讲了这么多,没人在乎谁掉队,但都在等“下一个高潮”,电动化的转型机会,才是决定市场分野的关键。有的人吃到豆花,有的人丢了饭碗。中国品牌的“销量表现”,就像土耳其烤肉里的孜然,撒得有点多,还是容易让人噎得打嗝。

最后你怎么看土耳其市场下的中国汽车?那些年我们夸产品力、夸电动化、夸供应链,是不是忘了——认知和习惯才是一辆真正能跑远的汽车的引擎?下一个“市场新高”在哪,只能等下一季烤肉摊又冒烟时再来找答案。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