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欧洲市场的逐梦之旅

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拓展速度令人惊叹,尤其是在欧洲,今年 9 月其销量市场份额升至 7.4%,创历史新高。欧洲,这个全球汽车工业的核心地带,已成为中国车企争夺产业链主导权的关键战场,它们的目标也从单纯 “卖车” 迈向 “生根”。

就像吉利,当地时间 10 月 23 日在英国伦敦推出纯电车型吉利国际 EX5,起售价近乎国内的三倍,这背后是中国产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新逻辑 —— 输出体系化价值链。不过,中国汽车驶向欧洲深水区并非坦途,贸易壁垒、品牌偏见与文化隔阂等难题接踵而至。

中国汽车:欧洲市场的逐梦之旅-有驾

此前,中国汽车出海历经 “传统贸易出口期” 和 “散件组装期”。在 “传统贸易出口期”,整车制造后通过外贸公司对接海外经销商,却遭遇贸易壁垒,如欧盟加征反补贴税、各种法规限制,海运能力短板也制约发展。“散件组装期” 虽降低运输成本,但又面临品牌偏见、地缘冲突致供应链脆弱、售后体系缺失等问题。

为突破困境,2024 年前后,中国头部车企开启体系化破局,以 “三桨驱动” 破冰前行。一是品牌破冰,从 “性价比” 转向 “心价比”,像吉利通过 “反向合资”,用技术赋能品牌。二是产能扎根,从 “长途输血” 到 “本地造血”,建立全球设计中心。三是渠道融合,前端设沉浸式体验店,中端布局配件仓缩短售后响应时间,后端确保数据合规。

英国成为中国车企辐射欧洲的战略支点,有政策优势、产业互补及商业生态基础等因素。而中国汽车出海已进入 “双核驱动” 时代,国内市场与海外生态位相互支撑。以吉利为例,其在全球市场竞争力渐显,新能源销量大幅增长。

吉利的发展是中国车企出海的缩影,虽已具备 “破冰” 能力,但前方仍有挑战,从 “中国智造” 到 “全球优选”,中国汽车工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