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段子,听着特魔幻。说一个在德国开宝马的哥们儿,心里美滋滋的,一掀开引擎盖,傻眼了,电池是中国的;另一个在法国开标志的姐姐,插上充电桩那一刻,也愣住了,电池,还是中国的。合着欧洲那帮搞了几百年汽车工业的老炮儿们,绕来绕去,发现自己电动车的“心脏”,全捏在咱们这帮“电池贩子”手里。
这事儿在慕尼黑车展上,那叫一个图穷匕见。你说那是国际车展吧,我瞅着更像是中国电池厂的欧洲堂口开年会。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那几个在国内卷得快要飞起来的名字,现在嫌自家地盘小了,直接把战火烧到了人家的后花园。这已经不是简单的“MadeinChina”漂洋过海了,这帮猛人现在玩的是直接在你家隔壁建厂,把生产线杵到客户脸上去,属于是把外卖服务干成了上门私厨,饭都给你喂到嘴里。
掰着指头算算,光是已经画在图纸上的规划产能,加起来就超过了400吉瓦时。这数字啥概念?这么说吧,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雷打不动的老大,去年一年累死累活卖到全世界的电池,也就三百多吉瓦时。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咱们这帮电池巨头正合计着,在海外原封不动地复制粘贴一个宁德时代出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出海贸易了,这是奔着电池版的“诺曼底登陆”去的。
背后的逻辑,其实特简单粗暴:国内这张牌桌,已经快挤不下人了。价格战打得跟白送一样,你便宜一块,我敢骨折。再这么互相伤害下去,最后大家可能都得靠爱发电。去海外呢?虽然干啥都贵,但电池卖得也贵啊,利润空间比国内舒坦多了。这就好比在一线城市挤早高峰地铁和在乡下开拖拉机,环境是陌生了点,但至少腿能伸直了。
所以你看,中创新航跑去葡萄牙,哐当一下砸了20亿欧元,号称要搞个“零碳数智化AI超级工厂”,这名字长得,我差点以为是哪个科幻电影的秘密基地。亿纬锂能更是把“锁死CP”这套玩明白了,厂子直接建在匈牙利宝马工厂旁边,主打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大圆柱电池新鲜出炉,隔壁宝马就能直接取货。这操作,就像你把包子铺开在了豆浆店隔壁,买家出门拐个弯就齐活了。
当然,手笔最大的还得是宁德时代。它在匈牙利那73亿欧元砸下去,规划100吉瓦时的产能,简直是在欧洲大陆的中心,生生修了座“电池要塞”。客户名单一拉开,宝马、大众、斯特兰蒂斯,欧洲汽车界的半壁江山都成了它的甲方爸爸。
这种集体出征,对咱们自己的车企也是神助攻。比亚迪、蔚来、小鹏不是也要扬帆出海吗?你在泰国建厂,我就在泰国给你配电池;你在德国卖车,我把电池给你送到门口。这种“老乡见老乡,背后帮一把”的协同作战,极大降低了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的后勤压力,总比孤军奋战强吧。
听起来是不是特美好?一个多方共赢、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商业奇迹?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童话。海外建厂这碗饭,看着香,吃起来可能满嘴都是沙子。
首先,成本这座大山就够喝一壶的。有机构算过,在海外建同样规模的电池厂,单GWh的投资成本是国内的三倍起步。国内一两年能跑完的流程,在欧洲可能要拖上三四年。为啥?人家那边讲究“程序正义”,今天环评,明天工会,后天社区听证会,一套流程走下来,黄花菜都凉了。你以为这就完了?人力成本更是个无底洞。咱们的工程师是“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人欧洲的工人下午三点半就开始琢磨晚上喝哪款啤酒了。你敢提加班?工会能把你的公司大门给堵了。这账一算,很多雄心勃勃的企业家都得坐下来冷静冷静。
其次,供应链是另一个死穴。在国内,我们习惯了一个电话,半小时内供应商就把零件送到厂门口的变态效率。这是因为我们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可到了海外,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这就好比你是个顶级大厨,在国内有最好的食材和厨具,到了国外,只给你一个平底锅和一袋土豆,让你做满汉全席。能做吗?能,但做出来的东西,可能你自己都不想尝。
最玄学的,还是文化和政策的风险。欧洲那帮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政策跟翻书一样快,今天说欢迎你,明天可能就因为某个议员不高兴,项目直接给你卡住。更要命的是,欧洲车企的电动化战略,本身就在摇摆。他们一会高喊“Allin电动”,一会又觉得燃油车还能再抢救一下。这种不确定性,对于动辄上百亿投资的电池厂来说,无异于一场豪赌。赌赢了,你是全球化的英雄;赌输了,那百亿的真金白银,就成了欧洲草原上的一堆废铜烂铁。
那么,这条路到底还走不走?必须走。产业发展的逻辑就是这样,当你在一个地方卷到极致,就必须去更高维度、更广阔的空间寻找增量。这跟当年大航海时代的逻辑一模一样,旧大陆的资源分完了,那就去新大陆。
现在遇到的所有困难,其实都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成本高?那就用技术和规模去对冲。供应链没有?那就带着我们自己的供应链一起出海。文化有冲突?那就学会用别人的规则来玩游戏。这就像打游戏,你不能永远待在新手村虐小怪,总要去挑战更高级的副本,去面对更强的BOSS。虽然过程痛苦,但只有这样,你才能爆出更好的装备。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今天的地位,不是请客吃饭得来的,是靠着在国内市场血腥的“吃鸡大赛”里,一枪一枪拼出来的。我们有全世界最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最快的技术迭代速度和最恐怖的生产执行力。这些,就是我们出海最大的底气。当全世界都用上你的电池时,你本身,就成了规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