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增程式汽车能用多久,5年以上电池还靠谱吗,实测结果惊人

最近,关于增程式汽车的话题在车主圈子里讨论得特别热烈,尤其是那些开了几年的老车主,心里头总有个疙瘩:这车的电池到底能用多久?

是不是开个三五年,就得准备一笔巨款换电池了?

这种担心不是空穴来风。

网上就有位开了四年理想ONE的朋友,说他的车去检测,电池健康度只剩下74%了,续航大打折扣。

一辆增程式汽车能用多久,5年以上电池还靠谱吗,实测结果惊人-有驾

去店里一问,换一块新电池的报价竟然要八万多块钱,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但奇怪的是,他身边同样开着理想ONE的朋友,车龄也差不多,电池健康度却还保持在92%的高水平。

这就让很多人纳闷了,同样的车,怎么电池的寿命差了这么多?

难道这真是看运气的事儿吗?

其实,这背后还真有不少门道,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事儿里里外外给说清楚。

首先,咱们得明白增程式汽车的工作原理。

简单来说,它就是一辆纯电动汽车,但是车上背了一个小型的汽油发电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增程器”。

当车载电池的电量快用完的时候,这个发电机就启动,烧油发电,一部分电直接驱动车轮,另一部分给电池充电。

它的好处是解决了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长途旅行也不怕找不到充电桩。

但这种设计,也给电池带来了一些先天的挑战。

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早期增程式汽车的电池容量普遍不大,一般也就三四十度电。

相比之下,同级别的纯电动车,电池容量动不动就是六七十度,甚至更大。

这个电池大小的差异,直接决定了电池的“劳累”程度。

电池的寿命,行内人不是看用了几年,而是看一个叫“循环次数”的指标。

一辆增程式汽车能用多久,5年以上电池还靠谱吗,实测结果惊人-有驾

什么叫一次循环呢?

通俗点说,就是把电池从满电用到没电,再充满,就算一次。

如果每次用掉一半电就充满,那就算半次。

现在我们来算一笔账,假如两辆车都要跑十万公里。

一辆是电池很大的纯电动车,比如特斯拉,充满一次电能跑五百公里,那跑完十万公里,大概需要完整充电二百次左右。

而一辆早期的增程式汽车,纯电续航可能只有一百五六十公里,如果车主平时主要用电,那跑完同样的路程,充电次数可能就要高达六百多次,是前者的三倍。

这就好比两个人干同样的活,一个人轻轻松松,另一个人却要累得够呛,长期下来,身体状况自然不一样。

电池也是一个道理,充放电的次数越多,内部的化学物质损耗就越快,寿命衰减得也就越快。

而且,在跑高速的时候,对增程式汽车的电池考验更大。

很多人以为高速上用油,电池就可以休息了,其实恰恰相反。

高速行驶时,增程器一边在努力发电,一边给电池充电,而电池呢,又在同时给驱动电机供电。

这个“边充电边放电”的过程,对电池内部的化学平衡是一种持续的扰动和压力,会加速其老化。

所以,当看到一些数据显示,跑了十多万公里的特斯拉,电池健康度还能维持在接近九成,而一些同里程的早期增程式汽车,健康度掉到七成多,这背后是有其技术原理的。

当然,车辆的设计只是基础,真正决定电池寿命差距的,往往还是车主自己的使用习惯。

一辆增程式汽车能用多久,5年以上电池还靠谱吗,实测结果惊人-有驾

那位电池健康度能保持在92%的车主,肯定是在用车上有很多好习惯。

咱们可以反过来看,有三种最常见的“毁电池”操作,很多车主可能在不经意间就做了。

第一种,就是过于依赖快充。

快充确实方便,半个多小时就能充进不少电,但它的原理是用非常大的电流强行“灌”进电池里。

对于电池容量本来就不大的增程式汽车来说,这就像用消防水枪去浇一盆小花,冲击力太强了。

长期这样操作,电池内部的锂离子会变得不稳定,容易产生一种叫“锂枝晶”的物质,它会像刺一样刺穿电池内部的隔膜,不仅永久性地损害电池容量,严重时甚至有安全隐患。

有研究表明,经常使用快充的电池,比主要用慢充的电池,衰减速度要快百分之三十左右。

所以,聪明的车主会把家里的慢充桩当成主要的补能方式,慢悠悠地充,对电池是一种温和的“滋养”,而快充只作为偶尔应急的手段。

第二种,是喜欢把电量用到极限才去充电。

不少人开车有个习惯,非得等到系统提示电量过低、动力受限了,才想起来该充电了。

这种“深度放电”对锂电池的伤害非常大。

我们可以把电池比作人的胃,最好的状态是“少食多餐”,别让它饿得太狠,也别撑得太满。

而每次都把电用光再充,就相当于把人饿上三天,然后再让他暴饮暴食,对“肠胃”的损伤可想而知。

电池内部的化学材料在极低电量和满电量这两个极端状态下,结构是最不稳定的,反复进行这种极限操作,寿命自然会大打折扣。

一辆增程式汽车能用多久,5年以上电池还靠谱吗,实测结果惊人-有驾

真正会用车的车主,会尽量让电池电量保持在30%到80%这个最舒适的区间内,回家只要有条件就插上慢充,让车辆的管理系统自己去调节,这对延长电池寿命非常有好处。

第三种,是把增程式汽车完全当油车开,长期亏电行驶。

有些人买了增程式,就图个能烧油,于是常年不充电,电量常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

在这种状态下,增程器不仅要驱动车辆,还要给严重亏电的电池充电,负担非常重,导致发动机长时间在高负荷下运转,不仅油耗高,还容易产生积碳。

同时,电池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内部的化学活性会慢慢降低,就像长期不用的电器会坏掉一样。

正确的用法应该是油电结合,比如在市区通勤,电量充足时就用电,安静又省钱;准备上高速前,可以提前在设置里把电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比如70%,上了高速后,让增程器在高效的区间工作,这样既省油,又保护了电池和发动机。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最关心的还是,万一电池真的不行了,怎么办?

厂家宣传的“八年或十几万公里”的质保,听起来很美好,但里面的条款需要仔细看。

通常这个质保只针对首任车主,而且要求全程在4S店保养,最关键的是,一般要等到电池衰减到70%以下,也就是健康度低于70%了,才能免费更换。

很多车主的车可能衰减到了75%,续航已经明显不够用了,但还没到免费更换的标准,这就很尴尬了。

如果自费更换,那费用确实不菲,像前面提到的八万多,对于一辆开了几年的车来说,确实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悲观。

一方面,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比如坚持慢充为主、浅充浅放,冬天用车前提前预热电池,长期不用车时保持一半左右的电量,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延缓电池的衰减。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国内汽车工业的飞速进步。

早期的增程式产品,电池容量小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但中国的汽车工程师们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在新一代的产品上做出了巨大的改进。

现在市面上主流的增程式新车,比如理想的L系列、问界的M系列,电池容量都大幅提升,普遍达到了五十度电左右,纯电续航能力也超过了二百公里。

更大的电池,意味着日常充放电的深度更浅,循环次数更少,从根本上缓解了电池的“工作压力”,大大提升了其耐久性。

这背后体现的,正是中国汽车品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和快速迭代的技术实力,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不断完善产品,让消费者用得更安心、更省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