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沃尔沃V90在瑞典歌德堡工厂正式停产,最后一台车被送进沃尔沃收藏馆,成了“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纪念品。这消息一出,旅行车爱好者都傻了眼,纷纷吐槽:“瓦罐时代彻底结束,以后露营只能靠SUV组团了。”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沃尔沃V90的日子早就不好过。旅行车这种“欧洲人民的国民车”,在中国等市场就是边角料,全球一年不到一万台,跟沃尔沃自家XC90的销量比起来,简直没资格排队。如果没有那么多情怀铁粉撑着,这么冷门的车型早就该消失在大家视线里了。可偏偏就是这帮人,把V90当成了生活和自由的一种象征,每次看到它宽大的后备箱和干练的线条,总要多看两眼。
都说旅行车是“六边形战士”,V90就是典型的代表。从2016年问世时就是全面均衡选手,轿车底盘给了它开起来的舒适和操控,Cross Country那套伪越野四驱又让它能硬闯坑路冰雪,长到快五米的车身安放全家老小和行李绰绰有余,后备箱一放能装露营的锅碗瓢盆,也能塞下两辆公路自行车。油耗也不算高,一百公里8升上下,不至于把钱包榨干。谁都清楚,V90不是只给欧洲白领准备的,它更像是给一群爱折腾的“公路游侠”造的。
可说归说,现实总是冷冰冰。全球汽车市场这几年就是SUV一家独大,离地高、空间大、看着唬人,谁还在意旅行车那些小资风情?主流买车人只关心是不是坐得舒服、拉得多、安全,至于什么操控、情怀、旅行细节,只能留给懂的人发呆。连沃尔沃自己也不再对瓦罐抱幻想,电动化转型在前头,战略资源正向新能源和智能驾驶堆,V90这个“传统老将”,说到底,只是插队等着退休的角色。
有意思的是,一听说停产,V90的二手价格直接起飞。2020款的二手有的比新车还贵,甚至溢价百分之一百一十。谁都怕以后没得选,只能把家里那台老V90保养得漂漂亮亮,说不定哪天还能靠它在街头赢得一波路人围观。有朋友调侃,今后买V90算收藏品,跟买“熊猫银币”差不多,“存车如存金”。
当然,V90自己也不是只会刷数据的“花架子”,它的故事不少。有人开着它从成都一路杀到拉萨,看着别的车在塌方路段哀嚎,自己却咬咬牙蹭了过去。有人用它承载全家露营,烧烤、帐篷、自行车一车装完,周末就能扎进草原看银河。甚至有一些失落的车主说,V90是一种情绪稳定剂,忙完一天在方向盘后面坐坐,听发动机嗡嗡响,心里就踏实不少。没人能否认,旅行车的生活不是数据能刻出来的,它更像是一本随时能续写的游记。
现在,歌德堡的V90生产线已经拆了一半,工厂里开始测试电动平台,忙着给未来新车打地基。收官的那台V90,发动机舱已经焊死封存,和那些曾经风光一时的沃尔沃代表作,肩并着进了特殊展区。博物馆门票随之水涨船高,据说预约到年末都满了。爱车的人只能在玻璃柜外看一眼,感慨那些十万公里、二十万公里的旅途故事,慢慢缩水成了一张照片。
回头看,V90的落幕是必然,也是无奈。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品牌顺应大潮的选择。沃尔沃不可能一直靠小众车型“留情怀”,哪怕是“最美旅行车”也敌不过市场账本。下一步有什么新计划,谁也说不准,电动车、智能驾驶、汽车网联,都比传统旅行车更能吸睛。厂家心里头装的不是“公路浪漫”,而是“销量”和“政策”。
话说回来,旅行车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并不是因为大家不喜欢,而是买车的大多数人已经不那么爱折腾。以前轿车、旅行车打天下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能省心开、能拉人载物。现在SUV统治世界,所有车型都变得圆润饱满、形象统一,不再需要那些冷门细分。他们只求“全能”,不再在乎“个性”。这也是V90最终黯然退场的原因之一。
有人说,等老一辈旅行车粉丝都放下方向盘,这种车型彻底没法续命了。也许未来还有新能源瓦罐、智能驾控旅行车,可那种“慢慢开,慢慢看,慢慢放下”的感觉,再也找不回来了。市场有自己的生命,情怀只是加分项,不解决温饱,终究活不久。
当然也有人想得开,这就是汽车进化的必经路。每一台V90背后,都是一段不会消失的旅途记忆。无论是藏区泥路,郊区露营,还是冬天大雪封门的北方小镇,V90都像一本有点厚重的老书,被车主翻来覆去读着。它的后备箱,到底装过多少故事,只有路上的人心里有数。如今V系列展区成了热门打卡点,大家排队买票,给过去的生活添点念想,也算是给自己“致敬”了。
最后这一幕,也并不新鲜。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代表车型,从桑塔纳、捷达到凯美瑞、天籁,再到现在大行其道的SUV。旅行车只是其中一个小片段,离开舞台的时候虽不轰轰烈烈,却也足够体面。毕竟,在这么多年的公路生活里,V90陪着无数车主走了不少窄路、弯路和老路。现在它化身展车,成为“博物馆之星”,也算是“功成身退”,没什么好遗憾的。
说到底,沃尔沃V90的停产不用太伤感。经典不灭,只是换了个方式活下去。只要有人愿意翻翻老照片、逛逛博物馆,关于自由和公路的故事,就还在悄悄流传。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