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关于电动爹要不要驾照这事儿,又开始新一轮的文艺复兴了,属于是经典永流传的月经式新闻。每次一有风吹草动,我后台的留言就跟过年一样,大爷大妈叔叔阿姨们排着队问我,说他们家那个能拉着孙子还能顺便买两颗大白菜的“小宝马”,到底要不要进京赶考,考个D本回来光宗耀耀祖。
这事儿吧,你不能用正常逻辑去理解。你得把它看成一场大型、沉浸式的行为艺术,主题是《论规则如何在现实面前反复横跳》。所有参与者,从制定规则的大手,到街头巷尾的骑手,都是这场荒诞剧的演员,大家心照不宣,演得那叫一个卖力。
首先,官方剧本里有名有姓的正规军,叫“新国标电动自行车”。这玩意儿,听着特正经,其实就是个被阉割了无数次的“压缩毛巾”。你看它的参数:时速不超25公里,重量不超55公斤,功率不超400瓦,还必须长着俩脚蹬子,假装自己是个热爱运动的自行车。这哪里是车,这是对中年人最后的温柔,也是对物理学极限的疯狂试探。25公里的时速,可能还没小区里追着小孩骂的王大爷跑得快,但人家就是合法合规,挂着绿牌,堪称电动车界的“免死金牌”。开这车,你不需要驾照,只需要年满16周岁,以及一颗能忍受被外卖小哥反复超车的强大心脏。这玩意儿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为了在法理上堵住你的嘴:我们给了你选择,是你自己不要。是是是,你说的都对。
然后,就是真正的江湖,是规则的灰色地带,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那些挂着白牌、橙牌等各种临时牌照的“过渡期备案非标车”。这才是真正的赛博朋克。这些车,本质上是历史遗留问题,是当年厂商们“不务正业”、“整花里胡哨的”搞出来的超标战神。它们速度轻松上50,续航直奔100公里,有些甚至自带豪华音响,一拧油门就能在菜市场开一场个人演唱会。官方对它们的态度很暧昧,打死吧,法不责众;不管吧,显得自己很没面子。于是就发明了“过渡期”这个天才词汇,给这些法外狂徒一个暂时的名分。
在过渡期内,你开着它,不用驾照,交警叔叔见了你,心情好就挥挥手,心情不好就让你背两遍交通法规。这是一种薛定谔的合法状态,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路口会不会就是你的“渡劫”之地。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那些骑着白牌车风驰电掣的大哥,总感觉他们不是在骑车,而是在修炼一种名为《都市闪电战》的道法。他们的核心心法就一句话:只要我骑得够快,规则就追不上我。但问题是,过渡期就像渣男的承诺,总有到头的一天。河北2025年5月1日就到期了,到时候这些曾经的王者,一夜之间就会变成一堆废铁。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主打一个刺激。
真正把这场行为艺术推向高潮的,是街头的王者,规则的终结者,自动驾驶永远无法攻克的最终BOSS——休闲电动三轮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头乐”。
你跟我谈技术,谈激光雷达,谈人工智能,我觉得都特别可笑。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任何一个L4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你把它扔到中国三线城市的早高峰菜市场,让它跟一群老头乐斗一斗,我保证它不出三分钟CPU就得烧了,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因为老头乐驾驶员的核心逻辑,不是遵守规则,而是成为规则。
我亲眼见过一个大爷,开着他的敞篷版“兰博基尼”三轮车,在双向四车道的路中间,以一种王者巡视领地的姿态,缓缓地、坚定地、斜着穿过。所有的车,从几百万的奔驰到几万块的五菱,都得给他让路。那场面,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他没有驾照,他的驾照就是他的年龄。他没有保险,他的保险就是他的血压。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自信,这种对马路丛林法则的深刻理解,是任何驾校都教不出来的。所以你问我老头乐要不要驾照?这问题本身就是对“老头乐”精神的一种侮辱。
所以你看,这根本不是一个驾照的问题,这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官方的世界观是秩序井然,一切都要纳入管理。而民间的世界观是混沌的,是充满生命力的,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式竞争。这个竞争不是车企之间的,而是活生生的人和冰冷的条文之间的对抗。
当然,如果你非要当个好孩子,想开点“正经”的电动车,比如挂蓝牌的电动轻便摩托车,或者挂黄牌的电动摩托车,那你就要进入另一个次元了,我们称之为“考证修仙界”。你需要考F本、E本或者D本。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对你耐心、财力和智力的三重考验。它告诉你,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免费”二字。你要想获得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自由,就必须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去驾校,在一群同样迷茫的中年人中间,练习绕桩,练习过独木桥,最后对着电脑屏幕,做那些你这辈子可能都用不上一次的理论题。
这是一种信仰。就像有人会买奔驰,他买的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徽章带来的玄学光环。同样,你去考一个D本,你获得的也不仅仅是一张卡片,而是一种“官方认证”的身份,一种可以在鄙视链上俯视那些骑“压缩毛巾”的优越感。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或者考过一个驾照的时候,你就懂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把考驾照比成买奔驰,好像有点侮辱奔驰了。
但道理是通的。这个世界被划分成了不同的圈层。骑国标车的,在最底层,安全但憋屈;骑过渡车的,在中间层,自由但朝不保夕;开老头乐的,在生态链顶端,他们是规则本身;而考了驾照骑电摩的,则像是付费玩家,获得了官方授权的皮肤和装备,可以合法地开挂。
所以,别再问我你的车要不要驾照了。这问题没有意义。你应该问问自己,你想在这场大型魔幻现实主义的舞台剧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循规蹈矩的NPC,是活在灰色地带的侠客,是藐视一切的野神,还是氪金升级的认证玩家?
反正规则就在那里,像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马路修仙秘籍》,有的人照着练,最后走火入魔;有的人把它撕了,反而自创了一派武功,独步江湖。就问你怕不怕?
最终的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只要你的心中没有规则,那么所有的规则都只是建议。当然,这个建议的后果可能有点严重。不过讲真,对于很多大爷来说,他们连智能手机支付都还没搞明白,你指望他们去研究国标、功率、驾照类型?别闹了。
他们只懂一条规则:但能走,就是能走。
加大加大加大。
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硬气。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