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出门打车,特别是叫网约车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好像来来回回总是那么几款车,而且坐进去感觉内饰都挺简单,没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
很多人可能会想,这是不是网约车公司统一采购的,或者是司机师傅们就喜欢这种朴素风格?
其实,这背后是一门大学问,一门关于成本和效率的生意经。
就在最近,比亚迪又往这个专门的市场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推出了一款叫e7出行版的车,起步价还不到13万。
这事儿可不小,它不光是多了一款新车那么简单,更像是比亚迪吹响了号角,准备要把网约车这个江湖,彻底搅动一番。
咱们先来掰扯掰扯这台新车。
比亚迪e7出行版,官方指导价12.98万到13.98万。
这个价格一出来,懂行的人就知道,这是冲着谁来的。
没错,就是现在马路上跑得非常多的红旗E-QM5。
价格定得这么有针对性,明摆着就是要抢生意的。
对于咱们普通家庭买车,可能会纠结天窗大不大、屏幕炫不炫,但对于拿车当工具挣钱的网约车司机师傅来说,他们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成本。
车子就是他们的“吃饭的家伙”,这个工具必须得省钱、耐用。
比亚迪显然是把司机师傅们的心思研究得透透的。
不到13万的价格,买一台纯电车,光是使用成本,就比同价位的油车省了一大截。
咱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现在油价不便宜,一辆家用车一公里怎么也得花个五六毛钱的油费。
而这台电车,如果司机家里能装充电桩,晚上用低谷电充电,一公里的电费可能还不到一毛钱。
就算在外面用公共快充桩,成本也就在两三毛钱左右。
网约车司机一天跑的路程可不少,三百公里、四百公里是家常便饭,这一天下来,省下的油钱就是实实在在的利润。
日积月累,一年下来可不是个小数目。
如果说低成本是比亚迪的“常规武器”,那它给出的质保政策,简直就是“王炸”了。
整车保修1年或10万公里,这个看着一般。
但关键是后面那句,专门针对营运车辆的:“三电系统6年或60万公里质保”。
“三电”就是电池、电机、电控,这是一台电动车最核心、最值钱的部分。
60万公里是什么概念?
咱们地球一圈也就4万公里,这相当于能让这台车绕着地球跑上15圈。
对于高强度的网约车来说,一年跑个十万、十五万公里很正常,这个政策意味着在车辆服役的主要周期里,司机师傅基本不用担心最关键的部件出大问题需要自己掏钱大修。
这颗定心丸,直接给到了司机们的心坎里,解决了他们最大的后顾之忧。
再来看看车里的配置,可能有些人第一眼会觉得“抠门”。
比如最低配的车型,用的居然是钢轮圈,而不是现在普遍的铝合金轮圈。
中控台上的仪表盘也只有一个小小的5英寸屏幕。
但咱们换位思考一下,站在司机的角度,这些选择就显得非常“聪明”了。
钢轮圈虽然样子普通,但它结实、有韧性,万一不小心蹭到马路牙子,变形了也能敲回来,维修成本极低。
而好看的铝合金轮圈比较脆,磕碰严重了可能直接就裂了,换一个就得花不少钱。
对于天天在路上跑、难免有小刮小蹭的营运车来说,耐用和低维修成本才是王道。
虽然在一些“面子”配置上能省则省,但在那些真正影响驾驶体验和乘客感受的“里子”配置上,比亚迪却一点也不含糊。
比如说,全系都标配了热泵空调。
这个东西在冬天特别有用,比传统的电加热方式要省电得多,直接关系到续航里程。
续航长了,就意味着能跑更长时间、接更多单。
还有倒车影像、后排出风口、定速巡航这些,也都是全系标配。
倒车影像能提高在复杂路况下停车的效率和安全性;后排出风口能照顾到后排乘客的感受,这直接关系到乘客会不会给你打五星好评;跑高速或者城市快速路时,用上定速巡航也能让司机的右脚稍微放松一下,减轻疲劳。
比亚迪把钱都花在了这些真正能提升营运效率和口碑的实用功能上。
当然,比亚迪也提供了升级选项。
如果司机师傅预算稍微多一点,多花4000块钱,就能买到高配车型。
这4000块能换来什么呢?
全景影像、更大的15.6英寸中控屏、更全面的安全气囊、主驾驶座椅的通风和加热功能,甚至还有全景天窗。
这些配置一下子就让这台“工具车”变得舒适了不少。
特别是主驾驶座椅通风,对于夏天需要长时间坐在车里的司机来说,简直是花小钱办大事,极大地改善了工作环境。
动力和续航方面,这台车也完全是为城市出行量身打造的。
100千瓦的电机功率,听起来不大,但在城市里红绿灯起步、日常超车绝对够用,而且低功率也意味着更省电。
续航有两个版本,450公里和520公里,这个数字对于绝大多数城市的网约车司机来说,基本可以满足跑一整天的需求,不用中途为充电而焦虑。
就算电量不够了,它的快充速度也很快,官方说从30%充到80%只需要二十多分钟。
这也就是司机师傅停下来吃个午饭、休息一下的时间,车子就又能恢复大部分续航,完全不耽误下午继续工作。
最后,我们把视野再拉大一点看。
比亚迪推出这款e7出行版,不仅仅是为了多卖一款车。
它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和红旗E-QM5、一汽丰田bZ3这些车型在出行市场上正面竞争。
这里面特别有意思的是一汽丰田bZ3,这台车虽然挂着丰田的标,但它的电池、电机这些核心技术,恰恰就是由比亚迪提供的。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局面:丰田这位昔日的全球汽车巨头,现在需要用中国企业的技术来造自己的电动车。
这件事情本身,就足以说明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已经从过去那个需要用市场去换技术的学生,成长为了一个可以向外输出核心技术的老师。
这背后的进步,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
所以,当比亚迪带着自己纯正的血统、更低的价格和更懂市场的策略杀入战场时,它的竞争力是毋庸置疑的。
未来,当我们走在城市的街头,看到越来越多的比亚迪网约车穿梭其中时,我们看到的将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品牌的成功,更是一个产业、一个国家的崛起和自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