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客车圈子里风云莫测,比隔壁娱乐圈还多反转。客车出口的这摊水,最近可真是热闹得很。谁会想到,曾经独领风骚的宇通,如今在海外市场居然有点“稳不住”?看着榜单排排站,咱就忍不住心里嘀咕,这冠军到底还坐得住吗?你别说,这榜一的位置,真就有点刺挠人——前有追兵,后有猛将,群英汇聚,场面一点也不比世界杯决赛逊色。
数据不会骗人,2025年前9个月,中国客车出口卷得飞起,一共卖出去5.56万辆,比去年同期暴涨快32%。你品品,这涨幅简直像打了激素。而且这还不是小打小闹,全靠出口这股劲儿给带起来了,完全不一样于国内市场那种“低头玩手机,偶尔瞄一下公交”的日常——国内10多的增速,在出口面前都不敢叫板。用行话讲,这节奏已经是“以后赚大钱靠卖到海外了”,不信咱瞅瞅各家掰手腕的结果,热闹得很。
先说最耀眼的主角,郑州宇通。以前在国内,那叫一个“只手遮天”,榜首霸着,第二名跟它隔着老远,怎么追都够不着。但一到出口这,宇通开局还算靓仔,一口气卖了10700台,同比增长也有18%——可话说回来,这19%的市场份额其实跟往年的“独孤求败”有点不搭,只有那么一丢丢的优势,感觉就像玩王者荣耀,被队友抢了老牌打野的位置。榜单上写着冠军,实际却是“摇摇欲坠”,要不是领先个千把台,那大位子保不齐就要被人掀了。
你别以为后面就没故事——厦门金龙来了,带着福建海风,一路追赶不服气。人家今年1到9月出口9152辆,增速直接爆炸,78%的增长,比宇通快好多倍。差距只剩1600多台了,这赶超的架势像是赛跑最后50米突然爆发,仿佛在说“老大,你坐稳点,哥要上来了!”要继续这么玩下去,到年底可真不好说谁能拿第一。网络段子那句“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放在客车出口这盘棋上,真是应景得很。
厦门的金旅,咱俗称“小金龙”,也不甘示弱,出口量6659辆,同比增长28%。虽然份额只有12%,但这脚步实打实,也是在前三名里扎住了根。你要是觉得这还不够刺激,那再看看苏州金龙,海格客车这一票,出口5843台,增幅也有35%。别小看苏州,这地儿不光盛产园林,客车出口也是厉害得很,硬是挤进了前四名。每次看到榜单,都有种“谁说南方只会做小清新,还不是实力干将”之感。
再瞄一眼“二通三龙”里的另一个重点——中通客车。说起它,国内市场第二,理应在海外市场也有板有眼。但数据一出来,出口只有5118辆,同比才涨了1%,属实有种“主场球王,客场低迷”的无奈。你说竞争这么激烈,光靠基础没戏,得玩点新花样。这不,中通干脆成了大集团的最后护卫员。排名第五,差点掉队,但怎么说也还是个“榜上有名”。
再往下座次就更有意思了。第六是安凯客车,来自合肥。安凯这票人今年突然就开挂了,出口3895台,猛涨178%。你没听错,直接把福田欧辉、比亚迪甩到后面,感觉像篮球赛里突然爆发的黑马,主场观众都鼓掌起来。这种增速,说一句“逆袭人生”没毛病,多少媒体都追着安凯的案例转发,谁不羡慕啊。
第七名是福田欧辉,人家出口3888辆,涨了快六成。虽然数据比安凯稍弱点,但这也是北汽集团旗下的硬货,往年出口榜单都榜上有名。这一轮稳定增长,估计也是企业“很会卷”的结果。
然后是新能源老大——比亚迪。都知道它在欧洲和日本都闯出了不小名堂,今年前九个月出口3350台,涨幅37%。新能源时代的代表,势头正猛,有种“新皮肤上线,紧跟热门”的劲头,说不定哪天就会更进一步。
到了第九,就是江铃晶马。江西造车的实力一直不俗,但今年有点小插曲,出口滑了12%,只卖出去两千来辆。其实江铃系背后资产也不少,平时客车板块没怎么聚光,今年略显低迷。第十则是扬州亚星,潍柴控股的亲儿子,也就刚上两千出头。不算亮眼,但也稳住了老牌厂商的底子。有意思的是,中通和亚星其实是“兄弟厂”,同属山东重工集团,两个队友拼出口的时候也许还互相“眉来眼去”,排在前后,挺有意思。
说了这么一圈,是不是已经有点晕?别急,再来点猛料。这10强里,除了江铃晶马,剩下9家全都实现了增长。安凯涨了178%,厦门金龙近八成,福田欧辉超过半壁江山,没一个走一步退两步的。这出口增长,就像大促期间各家电商商家疯狂上新,又像年终总结时老板一句“明年还得翻倍”,不杀个痛快都不像现在国产制造业的作风。
你可能会问,国内市场呢?其实说白了,早饱和了。高铁到处飞,私家车用着爽,哪还需要抢着做大客车?大家现在都眼盯海外,怎么看都觉得出进才是“钱途”。出口市场的火爆,直接说明了一个道理:要发财得出海。没有足够的国际订单,厂商都只能喝西北风。行业里流行段子说,现在真正的老大都是出口狂魔,谁把外国客户搞定了,谁就是新王。
当然,背后还有点小插曲。很多厂商组团攻占海外市场,拼得不只是价格,还有技术、售后、渠道……比亚迪杀进新能源市场,安凯逆袭提速,福田稳中有升,宇通则在压力下调整战术。这不是简单的“你卖我不卖”,而是全行业的升级换代,堪比每年苹果新机的口碑大乱斗。
你要说这些数字背后的故事,那就多了去了。有的是政策推动,有的是海外市场青睐,甚至有的靠老板亲自出马才拉下订单。谁家策略变了,谁家人才挖得多,谁家产品一纸命令出口配额就爆了,坊间议论也天天变着花样。但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中国客车产业向上突围的表现。跟国内市场那种“你推我躺”的气氛完全不是一个打法。
回到头来,宇通这冠军到底能不能坐得住?谁能说得准。厦门金龙这增速,年底真不好预测。可能你这边还在分析榜单,那边厂房里走货就翻倍。也许刚写完文,各家排名就又洗牌了,老大一夜变老二,黑马一跃成新贵。没人能百分百掌控市场,只能用段子表达:风水轮流转,谁主沉浮?
所以说,2025年这波出口格局,异常精彩。行业壁垒被冲击,龙头位置也时刻在变。谁有新品、谁抓住新客户、谁能打通交通政策红利,谁就能赚大钱。厂商们此刻的心情,估计就像春晚红包雨,说不上哪家中奖了,但是谁都不愿意错过分羹的机会。市场变幻,就像游戏开黑,拿命去拼才有出头之日。
到这里还没完。后续要看各家怎么布局,出口订单能不能持续,技术能不能扛住国际需求。哪个厂能用新能源打下新天地,谁能像安凯一样突然起飞。市场里没有永远的老大,也没有一劳永逸的赢家。只要你敢冲,明天就有可能逆袭成榜单新王。
读到这,你有没有自己的看法?你觉得哪个厂商最有可能年底反超宇通?安凯这黑马能不能再翻一倍?国内产业结构会不会还被出口市场带着大洗牌?欢迎畅聊讨论,说不定你的观点就是下一个行业段子!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