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小周家在环城路边,前阵子刚搬进新小区,人还没缓过劲,充电的事就成了新难题。晚上下班回来,电量只剩下13%。插好自家的交流桩,屏幕上慢吞吞的数字,小周皱眉:“又是这速度?”想骂呢,也没地儿发泄。跟楼下维修师傅闲聊时拎起这事,师傅一手擦着脏工作服,说:“别怨桩,瞅瞅你车上的那啥充电机没?”小周一愣,搞车这几年还真没留意,“啥充电机?桩不是七千瓦的么?”
其实,这里面门道还真不少。车载那个叫OBC的小玩意儿——按师傅说,“就藏电机旁边,指甲盖大小,决定你充电快慢”。你家桩能有多能耐,全指望它能不能张大嘴吃得下。技术点就不多说,圈里讲得天花乱坠,其实问问维修师傅最实际——“家用桩出来都是交流,电池又只吃直流,车里那OBC就是中间做转换的,把电整得顺顺利利喂电池。”师傅嘴里“电翻译官”,还真挺贴切。
小吴去年买了新车,说是支持快充,每回用自家桩满电得八小时。销售口头禅就是“支持快充”,但他那车老OBC才3.3千瓦,桩再大也没用,桩是七,机子只能三,充60度电池一夜都不见满。群里还有人自测,说车表写着七,桩却只能跑一半。这就是所谓瓶颈,技术员调侃:“你装高压水枪,还是胶管子,出水一样小。”
高速路上看到排队等充电,不少抱怨桩慢,其实大部分是OBC不给力。前阵子邻居跑到廊坊,插120千瓦快充桩,半小时只进百分之五,差点在车群里笑成了段子。没别的,他那车OBC就60千瓦,上限就是这,桩越猛反而尴尬。新车现在就开始主打高压OBC,像什么800V平台、升压什么的,充电真能快不少。群里有个铁哥们,一直研究老奔驰EQS,提到“快充有铜条,没好OBC也白搭”,算半冷门知识吧。
还有一出细节——你冬天夏天充电,速度掉坑了,未必是电池的问题。维修师傅常说,“OBC发热高,风冷系统一堆灰尘,散热不行自然降功率。”领导家那车冬天充电原先跑七千瓦,一到冷天家里电表抖三抖还掉到三,后来翻出来OBC风机引擎里卡毛,找人洗了一遍又能跑回六千瓦。地址不同,问题也有区别。小区老桩灰尘多,OBC老化快,郊区水冷桩倒好些。好几个群友都吐槽,市区里吹风冷太容易积灰,小擦一下确实管用。
“你家能装桩就选高OBC,没条件就挑预约充电。”销售嘴上说的,实际还是按自己家的条件算。大部分新车OBC都在七千瓦往上,买车时挑这个不吃亏。再贵点,新点车都撑到11千瓦,师傅打趣说“贵两千,更顺溜”。反正你家飞线,慢充桩三千瓦还不如找晚上低谷电用,选个能定时预约还省几块电费。老车友倒不纠结,五六年老电车想升级OBC,店里说费工钱,改也麻烦,换新车还省心。像特斯拉那V3、蔚来那种大功率超充,家里要是能装,插一次能比普通快充桩快上三成,真有区别。
实际用车时,别只看电池啥品牌,用起来怎样,开出去会不会卡壳,更得瞅车上那小件。早些年大家选车跟风看电池,后来才知道车载充电机才是暗藏玄机。买的时候,问销售“交流充电最大多少千瓦”还比问续航管用。前年我表哥买了辆小众品牌,号称充电快极了,实际OBC只有4千瓦;冬天跑长途,半道插快充,身边都满电,他还在桩边发呆,直骂自家“电子阀门太小”。
顺便提一嘴,坊间流传一些误解——有车友群说擦OBC就是修快充,实际上不是这么个事。修理厂小伙子说过“散热就靠风扇,卡毛了都掉速”,别指望自己动手就能提升多少,顶多清灰而已。
地区路况也会影响。像我在南方家乡,梅雨时节充电总掉功率,维修店技师调侃:“空气湿,OBC一热一冷就扭不动。”北方的朋友说水冷比较靠谱,风冷用两年毛病多。小众品牌也有个别配置,别指望电池容量就是全部,OBC功率直接决定出门是不是“龟速充”。
至于那老款日产、荣威什么的,有师傅私下笑道“买了就是慢慢等”,早年技术差了点,桩再好压不出水。去年听说有人整个改装提升OBC,把老风冷换成水冷,结果出厂电控又不兼容,最后连电池都得换,钱花了不少还没快多少。圈里把这当段子传。
等那天充电完,小周拿着手机在群里发了张照片,标着“充电剩余时间:1小时11分”,几个朋友调侃“这回小个子能撑得住,快点吃饭吧”。他自言明年想升级新车,还是瞅着OBC功率表去挑——不用花哨配置,只求家充别慢殉电。电车这年头,选啥车、用啥桩,有时真不如选个“胃口大”的充电机来得现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