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2025年刚刚过了一半,这年头俄罗斯又搞了一出“进口中国卡车说禁就禁”的大戏,实在让人摸不清头脑。
前脚还在各大展会上亲热地谈合作,后脚就突然翻脸,理由听起来还挺有那么点儿“科技含量”:什么刹车不靠谱、噪音太大、还有电磁干扰,你说是不是有点儿谁信谁傻?
可问题是,人家中国的大牌卡车在俄罗斯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从2022年就开始撒欢儿跑,三年里居然没听说有啥大事故,哪怕媒体再能炒,这种“硬伤”总见报的吧?偏偏俄罗斯一纸命令下来,连个像样的检测报告都不甩给各大厂商,难不成这技术“黑锅”也是从莫斯科红场买回来的?
说到底,这戏码谁都懂,就差没在公告后面写一句“嫌你卖得太多”了,你看是不是,越到生意火热的时候,越容易有新花样出来。
放在桌面上聊,中国卡车这两年混得可谓风生水起。
2025年上半年,马路上每十辆重卡里,差不多有五辆挂着中国品牌——东风、福田、解放,还有个低调的汕德卡,哪怕再低调,也把本土的卡玛兹、GAZ给卷得直冒烟。
说句不中听的,中国和俄罗斯在商场上这会儿,真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你敢信吗?
这波禁售来得太突然,国内车企一时还真有点发懵:经销商仓库里压了一堆货,客户明明等着提新车,结果政策一刀切,谁家都“傻眼猫咪”。
但中国车企就有这点精明,头脑反应快啊!人家做生意,比俄罗斯这个老大哥还懂得随机应变,一嗅到风向不对,嗖一下把主意给换了。
不是说不能整车进吗?那我散件运过去,在你家后院拼起来总行了吧?你说“电磁干扰”管进口,不管本地拼装的吧?
这里面最有意思的是这些应对措施,像极了打地鼠,入口难走,咱就抄小路,本地没市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这样的中亚兄弟们也能消化。
有网友调侃:这简直是职场经典八卦翻版,“旧老板把门堵了,隔壁办公室立马邀我喝咖啡”。
但说到底,俄罗斯这样搞,图啥?
是不是真的怕中国车压垮自家厂子?
再往深里扒拉,疑问其实就来了:明明自家厂子的卡玛兹、GAZ,在技术上还能扛住吗?毕竟同价位,车身更结实,省油又可靠的中国重卡,不香吗?
俄政府也没闲着,动不动就丢出200亿卢布的补贴,恨不得拉着老品牌升级到2030年,什么“九成国产化”,听着挺牛,其实二马路边儿上的司机都知道,那些生产线要真能赶上中国速度,黄花菜都凉了。
不过人家算盘精着呢,还想着顺带吓唬吓唬西方汽车大佬,让他们觉得“哦?中国马上要彻底垄断俄罗斯重卡市场了”,看能不能用这个当个筹码,谈点价格,闹点让步。
只不过,这么多年,西方车企也不是省油的灯,你真让他们回去,他们敢答应不?和俄罗斯政坛那么多复杂的“国际大局”一搅合,谁都不敢露头当出头鸟。
有意思的是,俄方这一通操作,外加高税“狠招”,直接把进口中国卡车的成本翻了一倍多。
入关费、税金、乱七八糟算一算,一辆新卡车贵出来1.2万美元,大伙一合计,这买卖根本做不下去——卖一辆亏一辆,正常公司哪还敢干?
本地厂能苟着,全靠补贴撑着,但销量都单边崩了六成,说句内行话,用脚指头想也知道不是个长久路数。
可中国企业就是这么会“打游击”,除了找新渠道、建组装厂,还认清一点:只卖便宜皮实的车没啥大出息,把售后搞好、适应俄罗斯极寒环境,这才是下盘棋。
中国人就爱琢磨——怎么让车不卡壳、在零下四十度也不掉链子,据说一天到晚跟俄本地轴承厂喝伏特加聊供应链,“能在西伯利亚存活,才算真功夫”。
有人可能觉得俄罗斯铁板一块,中国车完犊子了。其实未必。
当年印度搞家电加税,憋着一肚子气的中国企业干脆在本地建厂办工,全印度超市里今天还有一大堆“中国智造”的电视、冰箱。
真要被卡玛兹撑到能把价格打下去,造得又省油又实在,那是他们本事,反之等禁令过了风头,说不定又换回一片“中国卡车”的天下。
有韧劲,有办法,才站得住脚,不是靠嘴皮子、关税或者表面“标准”就挡得住的。
看到2025年9月有人传出新消息,一汽解放跟俄罗斯铁路签了合作协议,这一次不只是卖个车,还要一块做项目,帮人家造铁路平板运输车,这等于直接把自己嵌进俄罗基建里了。
你看看,这思路比单纯卖卖车高出一头,人家急的不是一车子生意,是整盘棋——你用我产品,离不开我技术,合作说散还散得了吗?
其实,中国和俄罗斯这场重卡的角力,不就是两边都想多捞点好处,谁都不甘心当“纯粹的兄弟”?
嘴上喊着“战略伙伴”,落到具体买卖上,谁都小算盘打得啪啪响。
俄罗斯担心中国车抢光市场,反过来又不敢真把纽带切断,自己还指望中国零部件、技术救急;
中国企业也讨不到稳稳的甜头,知道人家随时可能变脸,早就练出十八般武艺,手段备得妥妥的。
这年头,谁都没法押宝“十全十美”,各家都是逮着缝就补。
更妙的是,中俄的贸易关系还在涨,汽车行业还真只是冰山一角。
说句大白话,不论谁手握新招,谁先能把工厂生根扎进俄罗斯,谁能“本地化”地更丝滑、更懂俄方脾性,才是这场拉锯里的最终大赢家。
光靠价格可以一时称王,但懂得适应、琢磨人心,能让合作变成新的“基建绑定”,那才叫占据C位。
至于市场谁吞下谁,早晚分个高下。
说不定明年、后年,风向又要来次大掉头,谁也没法赌死对手会不会出新牌。
咱们还是淡定点看看戏,“别人斗法咱吃瓜”,下个热搜,说不定又是汽配厂老板和物流大佬们的新段子。
看到这儿,朋友们,你觉得,未来中国卡车会彻底放弃俄罗斯市场,还是被俄罗斯厂商逆袭?你站哪边?车市风暴眼,中俄你更看好谁?聊聊呗!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