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日产聆风这么个老熟人,很多朋友脑子里蹦出来的画面不是在电动汽车圈里混得风生水起,就是某二手车平台上“里程焦虑”的代名词。
但你真以为,聆风的历史就是顺风顺水,买了随便开,闭着眼都不会踩坑吗?
嘿,别把电动汽车看的太简单,尤其聆风这种跨了好几代的老牌。
有些年份,简直是踩雷现场,有些年份,却稳得一批。
眼看着网络上各种“买这款!别买那年!”,说得天花乱坠,真真假假,今天就跟你细扒扒,到底聆风哪些年值得下单,哪些年绕着走。
电动车圈,一步踏错,就是买回来抱着电池哭,悔不当初。
但真有老铁问:这车都出多少年了,技术不是应该越来越无敌?
咋还有“避雷款”这种说法?
是不是业内套路?还是确实有坑?
说白了,这事儿一点都不玄乎,电动车早期、尤其老聆风,和后来几年差别不是一点半点,电池、制动、充电、舒适性、科技,每一项都藏着玄机。
下面我就用“抽丝剥茧”的方式,给你理理头绪——别光看广告,要看老用户的眼泪。
先来聊聊那些值得你掏腰包的年份,毕竟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很多老司机会用一句话形容聆风后期的几款:便宜、皮实、没啥大毛病,日常通勤就是够用。
最新的那几款,2023年、2022年,基本已经是“无脑买”,技术成熟,安全、续航、舒适、操控,哪一项都挑不出大错。
2023年有两个配置,价格都不算离谱,基础款不到三万美刀,不过两种电池,续航有高低,最高能跑到215英里,小的电池也有149英里,城市通勤完全够用,偶尔自驾也不虚。
而且这年做了不少细节升级,不是光换个壳那么简单,前脸拉皮、标志带夜光,内饰配置精简了,信息娱乐系统啥都有,评测分数高得离谱。
说真的,光是Edmunds和Kelley Blue Book都给4.1以上,JD Power也有73分,真不是那种测评买通了的假高分。
更何况,底子硬,油耗和能耗数据真实跑出来的比环保署EPA给的预期还高——用老江湖的话来说,跑得比官方吹得还远,这就叫厚道。
转头说2022年,有喜欢薅羊毛的朋友都懂,这年价格更低,配置拉满。
最大续航能冲226英里,快充接口直接标配,长途也不慌。
安全配置跟2023年比没差,ProPilot Assist和紧急制动都在,NHTSA五星安全,家用或者单人通勤都舒服,座椅造型好,头腿空间不压抑,过坑洼路也不太颠,噪音控制过关。
哪怕有点小毛病,比如说后车顶有点死角,内饰某些按钮设计上脱离群众,但智能互联、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全都用得上,对于电动车新手,城里跑着绝对妥。
重要的一点:实际跑出来的续航比预估还高,237英里、百英里耗电也合理。
价格优势+性能实在,你就说这年买不买?
一些老粉问:不要只看最新款,性价比也要考虑。
2017年这个年份很妙,是第一代最后的收尾,价位很香,追求实用、省油、安静体验的那种人,冲这个年份没啥大风险。
续航只勉强百来英里,城市内基本够用,配置不虚,安全、座椅舒适也有,测评高分,空间宽敞。
但得注意,高速动力不强,毕竟技术旧,想爽快超车或者全家长途的要掂量掂量。
内饰有点年代感,操作上有点小别扭,比如变速杆设计得像谜题,导航和音频界面像老爸用的老iPad似的,不那么“科技感拉满”。
但要是你觉得这些无所谓,只管用,它依然是个靠谱选择。
2021年、2020年,第二代已经成熟。
这些年份的聆风,把所有早期毛病都收拾好差不多了。
安全配置、科技配置一大堆,开出去也有面子,家庭买手、城市上下班都合适,续航拉到226英里,0-60英里加速只有7秒出头,体验完全不拉胯。
值得说的是,2020年的安全盾、驾辅系统、气囊做得比之前更安全,座椅舒适度畅销网络评测,智能互联信息娱乐、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这些基础就不赘述了。
小缺点依然有,比如后排座椅不能全放平,储物空间不是最灵活,个别车主说座椅高度调节不太友好。
但这些都算“小毛病”,不伤大雅、维修成本也不高。
说到这里,你发现没,聆风的技术提升其实是阶梯式的,早期那种电池做得稀里糊涂,刹车踩了白灯亮、安全气囊时不时罢工的日子基本告别了。
新款续航、舒适性、智慧互联、驾控体验、能效都上了台阶。
买这几年的聆风,像是吃了安心丸子,风险远低于一堆国产新势力电车。
最关键,价格还香。
你要是预算不够,少花钱买老年份,但要是真怕踩雷,可别动第一代那些年份的主意。
说到这里,咱就得抖搂一下那些“暗雷”年份了。
有人说,电动汽车技术成熟了,哪还有那么多坑?
咱可不是危言耸听,第一代聆风有些年份真是传奇到让人心碎。
2011年,开山之作,业界吹成“电动史里程碑”,但你再牛也遮不住配置缺陷。
最经典的毛病,电池保修一过,续航直线跳水,电气故障频出,安全气囊指示灯跟灯泡一样,一亮就停不下来。
修起来还不能小修,大多要换座椅换传感器,轮胎还莫名磨损快,时不时就电气故障。
据说CarComplaints官方有13个投诉,CarProblemZoo记了108项毛病,这不是坑人吗?
买这年,基本就是体验电动早期冲浪,不建议普通用户尝鲜。
你要是有收藏癖,准备天天修车,那随你。
紧接着2012年,刹车出问题、充电接口闹毛病,低速时踩刹车居然能抖动“意外急停”,有点像踩错油门一样,“安全隐患”不是吹的。
不仅如此,电机、逆变器也有点事,接口偶尔罢工。
这年投诉数量也不多,但毛病不轻,短程跑没问题,长点、稍微复杂一点的城市用车,心里没底儿。
再看2013年——这年开始问题范围广了,尤其刹车,一踩就失灵,安全气囊、传感器天天亮灯。
还有低温续航跳水,寒冬里直接玩命。
投诉数量也不少,说明问题根深蒂固。
这些老年份,要是家里在北方、对刹车有执念,就别折腾了,买来多半后悔。
2015年,虽然是第一代后期,但制动系统隐患巨大,智能制动系统貌似很先进,却老出错,踩下去要拖半天才刹住,城市里还行,但高速简直是玩命。
单这一条,老司机都得劝退。
其他诸如仪表盘亮灯、早期续航里程没进步,投诉也多,绝不是那种能买来省心的款。
2018年情况有点复杂,作为第二代的初始年,设计风格翻新,电池大升级,驾控体验也有提升。
但早期测试反馈不算完美,个别车主遇到刹车、电气系统卡壳,轮毂也偶尔出毛病。
虽然没有前面几代那么吓人,车友还是建议多查查历史维修记录,特别是二手车,能避就避。
说到底,日产聆风这款电动车从“实验品”变成“好用家轿”,其实是个技术慢慢迭代、用户反馈一点点补的过程。
后期款越来越耐造,各种智能科技、续航、舒适性都下了功夫,这才赢得业界和车主双重好评。
但要是不懂避雷,买到老年份,有些小毛病能用钱砸解决,有些“硬伤”就是买了后悔。
小白新手建议直接买新款或者近几年经典款,体验不容易踩坑,还不至于变成“电池守夜人”。
老手玩老年份,适合预算有限、愿意自己动手修修补补的技术控。
但无论如何,要记住:靠谱选择,是省钱、省心第一步,在电动汽车市场,失误就可能“电池贬值,车龄白长”。
说到底,买日产聆风没什么玄学,不踩年代雷,合理选年份;新款追科技,老款讲实用。
在预算充足情况下优先新款,追性价比,听听老用户的反馈,查查维修历史。
你可千万别只听广告,也别盲信朋友圈的“老司机支招”,实际体验是硬道理。
毕竟买电动汽车不是买娃娃机,能开上路才是王道。
你怎么看呢?大家觉得具体哪年聆风你心目中是“神车”?有没有踩过坑,想拍砖或者点赞都欢迎留言,互相薅薅电车行业的真实内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