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品牌里,第一个睡醒的,竟然可能是日产这个品牌,凭借着价格上的巨大诚意和创新设计开始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其实说到合资品牌,醒这个词我就觉得挺有趣。毕竟,过去的日产在中国市场,更多像个稳妥派,稳定是它的标签。车子耐用,油耗低,挺实的。年轻人关注?基本没有吧。哪怕偶尔推个SUV、或者续航增强,也没能掀起什么浪潮。你说为什么?一方面品牌的旧标签难以破局;二方面,产品设计也没啥特别吸引眼球的。
然后最近注意到一台日产的新车,叫N6。刚刷到它,第一反应就是这是新势力的脸?那造型,简洁大气,前脸线条流畅,贯穿灯像极了特斯拉Model 3的设计,溜背线条潇洒又不失稳重。再一看,哎,插混版N7。这个命名让我觉得有点意思,就算是小弟,待遇上也没差。N7那车,颇有看头,防晕车、零重力坐椅都还在,说到底也是个技术门槛不低的车。现在这个N6,虽然没有N7那么高端,看起来更接近纯电车的样子(其实插混也可以算是桥梁车,想象它像是个充电宝在家待命,出门充电还是找充电桩,区别不大吧)。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插混,价格上诚意满满。你问我,这价格有什么猫腻?其实没有,诚实说,我都在猜它的售价会控制得很紧,毕竟品牌的认知基础要从价入手。记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加上去年一些市场调研,合资车想吸引年轻人,的确得在价格上做足文章。你看,和同价位的车型比,N6在空间、配置、舒适性上都不差。
但是市场很现实。一个车子,你把外观打扮得好看一些,不能太死板,让年轻人觉得还不错,但如果价格还比竞争对手贵几千块,基本就没戏。这点合资品牌最难的,比如大众系的ID3、ID4,虽然技术领先,但价格咬得死死的,消耗一块市场份额。其实我一直觉得,拼市场的,还是要走价格路子。毕竟,谁都知道科技可以堆,但钱是真金白银。一位销售跟我说:现在的年轻人,敢买车,最看重的还是性价比。这话有点偏激,但未尝没有道理。
你多想想,比如说续航成本这个点。我估算大概,插混车型百公里油电结合,大概是0.8L左右的油耗(估算几乎没考虑不同驾驶惯),电的部分用得也不多,家里充个电,年均用几百块电费就妥妥的。总费用和纯电车相比,没有多大区别,还比燃油车要低。这是不是也是它的卖点?尤其是在某些城市限行、限牌区,插混其实挺反常的折中方案。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日产这次还有个细节没说完——骨子里还是自己。你别以为它用新势力脸的外观,是掩饰不住它那传统的血统。不少人觉得,日产在技术上一直走自己那条路,CVT的底层逻辑其实挺扎实,只是平平无奇。可它的操控体验其实还算也不错,至少比某些只会追求数字的算法车靠谱。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我朋友的修理工跟我聊:不是人人都追求最新技术,实用才是王道。大概这也是日产现在的转变点吧。它试图用颜值+价格+实用这个组合,撬动一部分年轻的心。年轻消费者心态变化快,喜欢个性化,偏爱塞满配置的车型。
这里我有个疑问,大家会不会觉得讲这些只是打嘴炮呢?毕竟,真正能挖掘内核的,还是市场反应的速度。比如说年底上市后,价格一出来,反应会不会像大家预期的那样——价位合理+设计新颖就能大卖?这得看制造端怎么把控成本,我估算,若控制在十万出头(这个范围是最新市调的区间)、配置合理,倒是有希望。毕竟,现在买车不比以前追点面,而是追性价比。
你会不会觉得,合资车未来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这些翻新无味的传统车?就像我说的,合资品牌要么学大众,卖价格换市场的策略,要么就像日产这样,打出强货+真诚的牌局。可问题是,这两条路都走得快或慢?尤其在那个市场逐渐疲软的年份里,看谁能抓住年轻消费者那点心思。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某个合资品牌最新广告,是科技感+潮流结合,看得我都想笑。这种打脸似乎早在市场上体现出来——配色、设计都走年轻化路线,但没有价格上的突破,打个折扣也就那样。
对了,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下一款爆款会是谁的车?我猜,或许真是那些敢跳出套路的品牌。比如日产N6,未来能不能成为市场逆流的黑马?说不准。毕竟,这个市场,谁都在试错。而我也会继续关注。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