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内直喷vs歧管喷射,谁更强?家用车应该这样选!

现在咱们老百姓买车,真是越来越头疼了,打开汽车网站,各种新名词扑面而来,什么TSI、GDI、EcoBoost,看得人眼花缭乱。

销售人员讲起来也是一套一套的,让人感觉不买个带“T”的、带“直喷”的,就好像跟不上时代了。

但冷静下来琢磨琢磨,这些新技术真的就完美无缺吗?

缸内直喷vs歧管喷射,谁更强?家用车应该这样选!-有驾

尤其是发动机的供油技术,缸内直喷和歧管喷射这两大门派,几十年下来一直争论不休。

到底哪个更适合咱们日常家用?

今天咱们就抛开那些复杂的宣传术语,用最实在的大白话,把这两种技术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个明白。

要想弄懂它俩的区别,咱们得先知道油是怎么喂给发动机的。

您可以把发动机的气缸想象成一个“灶台”,咱们的目标是让燃料和空气在这里面烧得最好。

歧管喷射,也叫多点电喷,它的做法比较传统。

喷油嘴安装在进气歧管上,也就是通向“灶台”的那条“通风管道”里。

当发动机准备吸气的时候,喷油嘴先把油雾喷到“通风管道”里,让汽油和空气先在这里充分混合,像是在备菜间把菜和调料先拌匀了,然后再一起送进“灶台”里点火。

这个过程给油和气留足了“谈恋爱”的时间,所以混合得特别均匀。

而缸内直喷就不一样了,它是个急性子。

缸内直喷vs歧管喷射,谁更强?家用车应该这样选!-有驾

它的喷油嘴直接安装在了“灶台”上,也就是气缸的内部。

空气先进来,然后喷油嘴以极高的压力,像高压水枪一样,“呲”地一下把油雾直接喷进滚烫的气缸里,现场跟空气混合,马上点火做功。

这就好比铁板烧,食材直接上热铁板,现场烹饪,主打一个新鲜、快速。

就这么一个喷油位置的改变,从“厨房门口”挪到了“灶台之上”,直接决定了两种技术的脾气秉性和优缺点。

咱们先说说资格老的歧管喷射。

这项技术非常成熟,用了几十年,就像家里的老式双开门冰箱,没什么花哨功能,但就是皮实耐用。

它的结构相对简单,喷油压力也不高,通常只有几个大气压,所以对油泵、油管和喷油嘴的要求都不算苛刻,零部件不容易出毛病。

这就意味着它的制造成本更低,反映在车价上可能就更亲民一些。

更重要的是,后期维修保养也省心省钱,对于把车当成纯粹代步工具、追求稳定可靠的家庭来说,这是个实实在在的好处。

歧管喷射还有一个特别大的优点,就是不容易产生积碳,尤其是进气门积碳。

因为它的喷油嘴正对着进气门的背面,每次喷油,汽油都会像洗洁精一样,把进气门上附着的那些油泥、杂质给冲刷一遍,起到一个天然的清洁作用。

缸内直喷vs歧管喷射,谁更强?家用车应该这样选!-有驾

所以很多开了十几年、跑了几十万公里的歧管喷射老车,拆开发动机一看,进气门可能还干干净净的,发动机的“呼吸”一直很顺畅。

当然,歧管喷射的缺点也和它的优点一样突出。

首先就是动力响应有点“佛系”,不够迅猛。

因为油气混合在气缸外面,等你一脚油门踩下去,电脑发出指令,喷油、混合、再被吸入气缸,这个过程总需要一点时间,所以动力输出会感觉慢半拍。

平时在城里开可能感觉不明显,但在高速上需要急加速超车时,那种“干吼不走”的迟滞感就会比较明显。

其次,它在燃油经济性上控制得不够精确。

因为是在气缸外预估着混合,有时候一个气缸吸不完,剩下的混合气就可能影响到下一个工作循环,导致电脑对空燃比的控制不够精准,为了保证动力,往往会多喷一点油,油耗自然就很难做到极致的低。

而且,歧管喷射和现在流行的涡轮增压技术不太“合得来”,因为混合气先被压缩再进入气缸,温度和压力都很高,非常容易产生爆震,也就是不正常的燃烧,对发动机伤害很大,所以现在的涡轮增压车型基本都告别了歧管喷射。

接着我们再看现在的“当红小生”——缸内直喷。

如今市面上的新车,尤其是带涡轮增压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缸内直喷发动机。

它的优点非常诱人,那就是真正做到了“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少吃草”。

缸内直喷vs歧管喷射,谁更强?家用车应该这样选!-有驾

因为燃油直接喷入气缸,电脑可以像个精密的计算器一样,根据发动机的实时工况,极其精确地控制喷油的时机、喷油量和喷射形态。

需要爆发力的时候,它可以在压缩冲程末段进行多次喷射,让动力瞬间迸发,给你酣畅淋漓的推背感;在平稳巡航的时候,它又可以实现稀薄燃烧,用最少的油跑出最远的距离。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1.5T的小排量发动机,动力能媲美过去2.5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而油耗却低了一大截。

然而,缸内直喷最大的“黑点”,也是让无数车主头疼的问题,就是积碳。

它的积碳问题可以说是娘胎里带出来的。

首先,由于汽油不再冲刷进气门,曲轴箱里跑出来的机油蒸汽和空气中的杂质,就会在炙热的进气门背面积累下来,日积月累形成又厚又硬的积碳,堵塞进气道,导致发动机怠速抖动、加速无力、油耗升高。

其次,缸内直喷的油气混合时间非常短,尤其在冷启动和低速行驶时,总有那么一些燃油来不及充分雾化和混合,燃烧不完全就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M2.5,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直喷车要安装颗粒捕捉器(GPF)来应对严格的国六排放标准。

这些颗粒物同样是积碳的来源之一。

最后,为了把燃油喷进高压的气缸,直喷的喷油压力非常大,高达上百甚至几百个大气压,部分油滴可能会直接喷射到温度相对较低的气缸壁上,形成“湿壁”现象,这部分燃油不仅燃烧不充分,还可能破坏气缸壁上的油膜,甚至顺着活塞环渗入到机油里,导致机油增多和乳化。

面对这两种技术各自的优缺点,聪明的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个“我全都要”的办法,那就是双喷射系统。

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台发动机上同时装上歧管喷射和缸内直喷两套系统。

缸内直喷vs歧管喷射,谁更强?家用车应该这样选!-有驾

在冷启动、怠速和市区低负荷行驶时,主要用歧管喷射,保证混合均匀、燃烧稳定,顺便还能把进气门洗得干干净净,从根源上抑制积碳。

而当你深踩油门需要急加速或者跑高速时,系统就切换到缸内直喷,发挥其动力强、效率高的优势。

这套组合拳可以说是目前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既解决了直喷的积碳痛点,又保留了其性能优势。

当然,结构更复杂,成本也更高,所以通常只在一些中高端车型上才能见到,比如丰田的D-4S和大众的第三代EA888发动机。

顺便提一句,很多人以为是大众汽车开创了“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的黄金组合,其实不然。

真正最早将缸内直喷技术量产的是日本三菱,他们在1996年就推出了GDI发动机。

而到了2000年,三菱更是率先将涡轮增压和缸内直喷技术结合并应用到量产车上。

大众虽然晚了好几年,但凭借其强大的营销能力和庞大的市场占有率,成功地让TSI技术深入人心,但这并不能改变历史。

总的来说,歧管喷射和缸内直喷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

如果您买车就是为了日常代步,追求省心、耐用、后期保养成本低,对动力没有太高要求,那么一台技术成熟的歧管喷射发动机,无疑是非常稳妥和理性的选择。

如果您追求驾驶乐趣,喜欢强劲的动力响应,同时对油耗比较在意,并且愿意为后期的积碳清理(比如定期打吊瓶或核桃砂清洗)投入一些精力和金钱,那么缸内直喷发动机会给您带来更愉悦的驾驶体验。

而双喷射系统,则是目前技术上更完美的方案,当然,它的价格也摆在那里。

所以,了解了它们的脾气秉性,再结合自己的预算和用车需求,才能选到最适合自己的那颗“心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