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混动技术呢,其实就是那种不用充电的混合动力系统,早些年可是汽车圈里的宠儿。回想起来,这玩意儿从90年代末就开始崭露头角,主要还是靠丰田带头研发的。
丰田早在1969年就开始研究混合动力技术,到了1997年,推出了第一辆大规模生产的Prius。那会儿,全球汽车市场主要还是纯汽油车占据着主导地位,油价也还算高,环保的概念刚刚开始被人们接受。
Prius采用了发动机和电动机相结合的动力方式,电池容量也不大,大概在1.3千瓦时左右,主要是在低速行驶时让电动机出力帮忙,从而节省一些油料。
结果一出,得,日本这车儿一上市就挺受欢迎,2000年还出口到美国,销量慢慢地往上攀。靠着这个技术,丰田积累了上千万辆的销售数据,到了2010年代,混合动力车型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开始站稳了脚跟。
那会儿,竞争的对手还挺少的,本田在2000年代推出Insight,也是搞混动,但丰田的技术更为成熟,电池管理系统调校得特别不错,油耗能降到每百公里5升以下。
像通用、福特等厂家也试过探索混动,但都没大规模推广开来。丰田的THS系统就变成了行业的榜样,效率高,出问题少,用户评价也挺不错,保值率很高。
从2015年到2020年这期间,中国市场逐渐开放,丰田和本田的混动车型纷纷进入,销量直线上升。像卡罗拉双擎、RAV4荣放双擎这些热门车型,在经销商那儿要加价才能提到车。
老司机们谈起车来,总是夸油电混动挺靠谱的,特别适合城市通勤,油耗很省,故障也少,不用担心充电桩的问题。
放眼全球,丰田混动的销量在公司整体销量中大概占了20%左右,到2019年这个比例差不多如此。在美国嘛,丰田混动的市场份额差不多快60%了,而北美地区的销量占比也是超过三成。
说真心话,那会儿油电混动基本没啥敌手。纯电动车的电池成本高,续航又不长,充电设施也不够完善。插电混动刚开始发展,技术还不成熟,价格也挺贵的。
油电混动算是咱们过渡时期的首选,既省油又靠谱。要是2020年问个老司机哪款动力最稳,他肯定会说油电混动。虽然在全球汽车销量中,混动占比不算大,但增长的势头还是挺稳的。
丰田明确提出要把混动的份额提升到30%。本田的锐混动系列,一年能卖出二十多万台,搞得行业里都觉得这技术差不多达到了家用车的顶峰了。
可好日子没持续多长时间,到了2020年代,市场的方向又变了。插电混动和纯电动车开始崭露头角,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到了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的销量超过1280万台,其中插电混动车的销量猛增到514万,占据了混动市场的大头。
油电混动的份额被挤压得厉害,销量数据也变得不太清楚了。在排行榜的前十名里,根本找不到纯油电混动的踪影,RAV4荣放双擎排名还在第19位,还得把纯油版本的销量合在一起算才行。
凯美瑞、卡罗拉锐放这些车,双擎版本还在卖,可就是变成了配角。在全球范围内情况也差不多,2024年全世界汽车销售总量9060万台,纯电动占11.4%,插电混动占6.3%,油电混动加轻混的比例只有5.9%,还在持续下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其实说白了,插电混动把逻辑给重新整合了一下。电池的容量从油电混合的1.3千瓦时增加到超过15千瓦时,基本上可以纯电行驶几十公里,城市里的油耗压到1.11升,远远低于油电混动车的4到5升,差距挺大。
驱动方式换了,以电为主,发动机主要提供发电或直接驱动,城市堵车的时候发动机基本不出场,车内特别安静,性能也挺不错。像比亚迪DM-i、吉利雷神、长安iDD这些架构,更新速度快,还加入了800伏高压系统和智能驾驶功能。
在空间、智能化和纯电续航方面,油电混动显得跟不上这些潮流,表现得不够全面。用户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省油,还希望拥有更强的电驱体验,通勤更方便顺畅。国家的新能源补贴扶持,充电桩的普及,纯电动车续航能力提升,再加上成本逐渐降低,这些都加快了电动车的崛起。
到2025年,这种情况会变得更加明显。预计全球新能源车的销量会达到1970万台,增长幅度大约是21%。在第二季度,纯电动车的销售达到328万台,比去年同期多了39%;插电混动车则卖出了158.7万台,比以前多了15%。
中国市场上,2025年上半年,插混的销量达到了252.1万台,增长了31.1%。虽然增长比前几年稍缓一些,但渗透率已经很高了。纯电动车的销量为273.6万台,增长了8.3%,不过插混的增速快得多,快了75%以上。
到2025年,中国的新能源渗透率预计能达到60%,其中混合动力车型在新能源中占据主要位置,不过油电混动的比重会降到13%,插混则会提升到71%。
到2025年第一季度,欧洲的电动车销售达到了84.7万台,较去年增长了16.5%。其中,纯电动车比例高达89.3%,而插电混动则有所下降,降到3.9%。在美国,豪华车中的电动车占比大约是23%,不过油电混合动力的销量增长了65%,超过120万台,市场份额从5.5%上升到8%。
丰田仍然坚持推行油电混合技术,到了2025财年,混动车型占总销量的43.2%,而插电式混合只占了2.2%。公司靠着混动车型赚了不少钱,营收挺不错,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却有所下降。
大众、福特这些品牌都在转向电动平台,投入大量资金布局纯电和插电混动技术。丰田拥有氢燃料相关的专利,不过市场规模不大,而油电混动车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却未成为主流。
到2025年,美国的插混车型问题比纯电动车还要多,J.D. Power的报告显示,插混每百辆车存在的问题更多,不过销量仍在持续上涨。全球电动车的销量在上半年突破900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
这事儿挺讽刺的,油电混动把传统汽油车打得败了,不仅省油又环保,还降低了家庭用车对油耗的门槛,让许多车主第一次感受到电机和发动机配合的那点甜头。
这个技术一直比较稳定成熟,在油价上涨、技术空白期几乎没得选,地位不可动摇。不过,时代在变嘛,人们现在更追求更强的电动驱动、更智能的系统、更长的纯电续航。油电混动的省油优势被逐渐甩在后头,体验也跟不上啦。
到2025年,全球电动车的比例达到29%,比去年提高了5%。中国自主品牌却在弯道超车,混动技术的重要性和纯电一样关键,像比亚迪这些品牌,插混的销量几乎占了全球的八成。
你想想,油电混动就像个老将,以前横扫战场,现在被新兴的技术给取代了。不是技术不给力,主要是用户需求在升级。汽车厂商得赶紧跟上节奏,比如丰田调整了策略,推出了第五代THS II,热效率达到了41%,可市场的变化可不止这些。
到了2025年,纯电动和插电混合成了主流,油电混动慢慢退居二线。再往后看,到了2030年,中国新能源的比重可能高达99%,全球的电动化节奏也在加快。油电混动的影响还在那里,可主角的位置就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
其实,反映出来的,正是汽车行业转型过程中的那些难点。早些时候,油电混合起到的桥梁作用挺大,帮忙过渡嘛。如今,纯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备,电池技术不断增强,成本也在下降,变得越来越实惠。用户调研显示,大家对插电混动车的接受程度在提升,虽然纯电车的车主们有点不太满意,但整体对新能源车的认可还是挺高的。
像丰田这样的车企,主要还是专注混动技术赚点钱,但也因此错过了纯电的好时机。而比亚迪这些厂商,反而后起之秀,技术更新得挺快,追赶得挺快。市场上的数据显示,用户逐渐接受多种动力方式并存,但油电混动车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缩小。
你说得挺对的,以前买车,油电混动挺稳妥的,觉得省油又靠谱,但现在插混和纯电的更合算,省钱又方便。油电混动虽然技术不错,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就这点输在了脚步太慢上。
现在车市展开激烈的厮杀,强的一方更强,淘汰也在加快。到底会是谁笑到最后?答案就是看谁能更快适应。油电混动挺难堪的,就在这:赢了对手,却输给了趋势。
到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了402万台,增长了39%。在中国,7月份混合动力的销量为40.9万,占比大概是25.1%。
欧洲新车登记前半年的总量比去年同期少了1.9%,纯电动车的比例提高到15.6%。在美国,轻型车中电动化的份额已经达到43%。这些数字一看就知道,油电混动车的市场地位逐渐被边缘化。丰田推出的2025款4Runner混动版,高速行驶时的油耗居然还不如普通的汽油版,明显体现出技术上的一些局限性。
结语:
这项技术虽然算不上先进,但它的作用还是挺大的,帮助提升了环保意识,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如今,转向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才算得上是潮流所在。车企们得注意别重蹈油电混动的覆辙,不能固守旧套路,被时代的步伐远远甩在后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