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本田飞度这款车,相信很多朋友都不会陌生。
在过去那些年里,它可是车圈里一个响当当的角色,甚至还流传着一句特别有名的玩笑话,叫“五十万以内,飞度就是无敌的超跑”。
这句听着有点夸张的话,恰恰说明了当年它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款曾经的神车,一个月的销量能轻松卖到一万五千台,现在却迎来了让人大跌眼镜的时刻。
就在去年七月,全国所有地方加起来,飞度总共就卖出去了75台。
您没听错,就是七十五台,这个数字跟它巅峰时期相比,下跌了超过百分之九十九,这已经不能用“腰斩”来形容了,简直就是直接跌到了谷底。
那么,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是飞度自己不争气,还是整个汽车市场的大环境真的变了天?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来好好聊聊这其中的来龙去脉。
首先,咱们得搞明白,飞度当年是靠什么火起来的。
说白了,就是两样看家本领:一个是让人叫绝的空间利用,另一个就是那点所谓的驾驶乐趣。
先说空间,本田管这个叫“空间魔术”,意思是在一个很小的车身里,通过精巧的设计,硬是给你掏出了一个非常宽敞的乘坐和储物空间。
这在以前的燃油车时代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本事,因为燃油车有发动机、变速箱、排气管这些大件占地方,能做到这样很不容易。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新能源电动车来了。
像比亚迪海豚、五菱缤果这些纯电动车,它们天生就没有那些复杂的机械结构,底盘就是一块平整的电池,四个轮子可以尽量往车身的四个角落放。
这就好比,飞度是在一个布局固定的老房子里,通过巧妙装修隔断,显得空间大;而电动车天生就是个大开间,想怎么布置就怎么布置,空间感自然就更胜一筹。
所以飞度引以为傲的“空间魔术”,在电动车面前,一下子就显得没那么神奇了。
再来说说性能,也就是那句“平民超跑”的由来。
飞度用的是一台1.5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百公里加速要十秒多。
在那个时候,同价位的小车里,这个成绩确实算快的,所以才有了这个外号。
但是,时代进步得太快了。
现在七八万块钱的国产电动车,比如比亚迪海鸥、欧拉好猫,因为电动机的特性,动力一来就来,起步特别快,百公里加速轻轻松松就能跑进七八秒。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对比,很多飞度车主在网上吐槽说,自己花了好几万去改装车子,又是换排气又是刷电脑,结果在等红绿灯的时候,旁边一辆买菜的比亚迪海豚,一脚电门踩下去,瞬间就没影了。
这种感觉,已经不是技术好不好的问题了,这是一种技术代差带来的碾压,就像你拿着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剑,却发现对方用的是机关枪,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竞争。
更让消费者心里不舒服的,是飞度在配置上的“抠门”。
很多人发现,在国外卖的飞度明明是电子手刹、后轮盘式刹车,结果一到国内生产,就变成了老掉牙的机械手刹和成本更低的鼓式刹车。
甚至于,最低配的车型连个收音机都没有,中控台光秃秃的,这让花了近十万块钱的消费者感觉很不被尊重。
你再回头看看同价位的国产电动车,大尺寸的智能中控屏、倒车影像、各种手机互联功能基本都是标配,有的甚至还有对外放电功能,可以让你在露营的时候用电磁炉吃火锅。
一边是精打细算到近乎吝啬,另一边是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给你配齐,作为普通老百姓,这笔账其实很好算,心里那杆秤自然会倾斜。
飞度最核心的购买人群,主要是那些刚参加工作、预算不多的年轻人,以及在城市里上下班代步的家庭。
恰恰是这群对价格最敏感、最会算账的人,最先开始“背叛”了飞度。
咱们可以简单算一笔经济账。
买一辆飞度,办齐了上路差不多要十万出头。
按照现在的油价,开一公里的油费大概要五毛钱。
而买一辆比亚迪海鸥或者五菱缤果,可能七八万块钱就能落地,如果家里能安充电桩,晚上用低谷电充电,开一公里的成本甚至不到一毛钱。
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光是油钱和电费的差价,就能省下五六百块钱。
这笔钱,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多看几场电影,多吃两顿大餐,生活品质立马就不一样了。
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大城市的牌照政策。
在像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一张能上路的蓝色燃油车牌照,通过竞拍的方式获得,价格常常要好几万块钱。
而代表新能源的绿色牌照,是直接免费送的,而且还不受限行政策的影响。
很多年轻人都开玩笑说,“我花钱去拍个牌照的钱,都够我买半台比亚迪海鸥了”。
面对这种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选择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现象,在去年七月份的小型车销量排行榜上,前十几名全都是挂着绿牌的新能源车,冠军比亚迪海鸥一个月卖了三万多台,一天的销量就比飞度一整年的还多。
而飞度、大众POLO这些曾经的燃油小车霸主,在榜单上几乎销声匿迹,彻底被市场边缘化了。
面对这样断崖式的下跌,本田的应对措施显得有些迟钝和傲慢。
当比亚迪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把海豚的价格打到十万元以内的时候,飞度依然坚守着自己接近十万元的起步价,好像完全没看到市场的变化。
在电动化转型上,本田也显得力不从心。
他们不是没有推出电动车,比如那款叫“极湃1”的小型纯电SUV,但是因为定价过高、产品力不足,每个月的销量只有两位数,根本无法形成竞争力。
更有意思的是,本田后来申报了一款改款的飞度,最大的变化就是在车头换上了一个封闭式的格栅,想让它看起来像一台电动车,可骨子里用的还是那台1.5升的发动机。
这种做法,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抄作业,连题目都懒得看,充满了敷衍。
所以,飞度这75台的销量,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更像是一个标志,宣告了那个属于小型燃油车的辉煌时代已经正式结束了。
它输掉的,其实并不是某一款具体的竞争车型,而是输给了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势。
当我们的国产品牌,用更先进的技术、更亲民的价格、更懂得消费者心思的产品,来参与市场竞争时,那些还沉浸在过去光环里、不愿意做出改变的传统车企,就必然会被消费者用钱包投票,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这场变革来得又快又猛,它告诉所有汽车品牌一个道理:在今天的中国市场,只有真正尊重消费者、紧跟时代潮流的品牌,才能活下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