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为何成“造车黄埔”?新势力狂挖背后的人才密码!

你知道吗?在今天热闹的新造车势力背后,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风向标”——吉利。但凡聊起汽车行业的人才挖角,总绕不开这个名字。你可能听过“吉利是汽车业黄埔军校”的说法吧?这句活儿可不是随便夸的,如今的新势力车企,挖吉利的人才都快能排个长队了。

吉利为何成“造车黄埔”?新势力狂挖背后的人才密码!-有驾

咱们先聊聊大家熟悉的几家新势力:小鹏、蔚来、赛力斯、理想还有腾势。每家都像是中了“吉利密码”,从技术高管到市场大拿,简直大有“能挖则挖”的架势。但你要是问:“这些大厂到底挖了哪些人?”我今儿就整点干货,和你说说。

小鹏汽车:营销老手的“空降”

吉利为何成“造车黄埔”?新势力狂挖背后的人才密码!-有驾

先提小鹏吧,这几年它的动作是真不少。2023年,小鹏迎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易寒。他的背景不是长城汽车,而是吉利体系内成长起来的营销大拿。虽说他到小鹏后具体做啥还没公开,但从他之前在吉利负责销售的履历来小鹏估计是想让他来整一整市场。还有王凤英,她是原长城汽车的副总裁,虽不是从吉利挖来的,但这一阵风云汇聚的小鹏团队,确实让人不得不多琢磨几分。

蔚来汽车:合作中的转型

吉利为何成“造车黄埔”?新势力狂挖背后的人才密码!-有驾

蔚来这边,秦力洪和沈峰的名字挺响。但要说明白,这俩人的履历其实和吉利挖角没啥大关系——一个是从奇瑞走出来的大佬,一个是沃尔沃背景。这也恰好反映出蔚来的人才策略偏向国际化和多样化。

赛力斯:吉利基因的延续

吉利为何成“造车黄埔”?新势力狂挖背后的人才密码!-有驾

赛力斯这一家,讲起来就离不开陈思英。他是吉利体系出来的“老熟人”,曾在领克销售公司挂帅,后来又在赛力斯担任要职。这么来赛力斯在人才布局上有鲜明的“吉利色彩”。而陈思英很可能为赛力斯带来了不少来自传统车企的经验积累。

腾势:跨界跳转中的新生

吉利为何成“造车黄埔”?新势力狂挖背后的人才密码!-有驾

腾势挖来的李鹏程是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他曾是小鹏汽车的CEO助理。2023年加入腾势,可以说是一次个人履历的大跳跃。这个案例倒不是“吉利挖角”的直接代表,但从他的转投来新势力车企之间“互挖”的趋势,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理想汽车:朋友圈的人才聚集

吉利为何成“造车黄埔”?新势力狂挖背后的人才密码!-有驾

理想汽车的团队拼图则更有种“人脉大集合”的感觉。创始人李想是个连续创业者,本身不缺资源。再加上马东辉、沈亚楠这些技术和管理大拿,各自都有响亮的履历背书。从三一重工到联想供应链,这显然是一个“跨界高手团”。

吉利的黄埔军校效应

吉利为何成“造车黄埔”?新势力狂挖背后的人才密码!-有驾

那为啥吉利老被盯着挖人呢?吉利早就把“育人”做成了一门专业活儿。这家公司从1997年开始做汽车,没两年就决定自己搞教育。学校的数量,从最开始的几家职业院校扩展到如今的本专科高校、研究生院,还覆盖了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吉利学院、三亚学院、湘潭的职业学院,你细看每个,哪家不是冲着实战来?

这套“学校办产业、产业育学校”的模式听起来有点“得劲”,但它实际效果更绝——这些年吉利累计毕业了20多万人,其中超过80%都直接进了汽车相关行业。试问,有这么一条稳稳的供人才链条摆在那儿,谁能忍住不挖人?

吉利为何成“造车黄埔”?新势力狂挖背后的人才密码!-有驾

新势力的资本护航

说到这儿,得提一句关于薪资的问题。这些新势力车企可真舍得花钱,用资本驱动“抢人”几乎成了普遍现象。开出的工资,比传统车企高30%-50%不稀奇,这对人才的吸引力有多大,你自己算算账就能明白了吧?

反观行业的“人才焦虑”

不过话又说回来,把新势力车企的成功全归功于吉利人才输出显然是有点片面。这些企业本身的创新、战略和技术整合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真正健康的行业生态,得在育人、留人和用人之间不断找到平衡。黄埔军校虽然能“送兵出征”,可后续能不能打好战争,还靠各家团队的自身本事。

所以——当新势力车企在吸得了吉利的精华时,也别忘了自己还得“迈步向前”。未来的汽车行业,比起一个人的高光时刻,更需要整个生态的良性循环。吉利的故事是时代的一个缩影,而今天的新造车们正在谱写属于自己的篇章。至于最终能走多远,这一局才刚开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