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付费升级?凭什么车上本该有的东西,都要额外花钱?

万物皆可付费升级?凭什么车上本该有的东西,都要额外花钱?

老司机们,今天咱们聊点扎心的。

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买车越来越像拆盲盒?明明该有的配置,愣是得加钱才能解锁。

特斯拉Model 3的转向拨杆事件,直接把“付费升级”这波骚操作玩出了新高度——先砍掉标配,再让你花2499元“赎回来”。

这波操作,气得我蹦起来!

万物皆可付费升级?凭什么车上本该有的东西,都要额外花钱?-有驾

方向盘上薅羊毛,车企的“创新”还是“算计”?

老司机们,方向盘打满半圈的时候,你能分清左右转向按钮吗?特斯拉新款Model 3取消转向拨杆,改用触控按钮,美其名曰“极简设计”。

结果呢?车主在环岛和连续变道时手忙脚乱,官方转头就上线了2499元的拨杆改装服务。

更绝的是,听说未来新车又要标配拨杆……老车主直接被打脸,这波操作属实上头。

宝马和大众也没闲着:

- 宝马搞过“座椅加热订阅”,车里有硬件却要月付解锁,被骂到取消;

- 大众在英国卖ID.3,228马力得额外付649英镑解锁,保险公司还按满血版收保费——不掏钱是冤种,掏钱是韭菜。

车企这是把“软件定义汽车”完成了“软件定义钱包”?

基础功能变“增值服务”,谁在透支行业信誉?

万物皆可付费升级?凭什么车上本该有的东西,都要额外花钱?-有驾

老司机们都懂,转向灯、座椅加热这些根本不是“创新”,而是安全刚需。

现在车企的套路就三步:

1. 减配:砍掉拨杆、降级音响,美其名曰“环保”“极简”;

2. 预留接口:硬件预装但软件锁定,方便后期“贴心服务”;

3. 二次收费:车主想要完整体验?加钱!

举个例子:

- 某品牌把胎压监测从仪表盘移到中控屏,得花几千块买“屏显套餐”;

- 机械门把手换成电子式,维修费翻倍,还说是“科技感”。

这哪是技术进步?分明是把消费者当ATM机!

真正的创新该往哪儿走?

老司机们,咱不反对车企赚钱,但吃相不能太难看。

万物皆可付费升级?凭什么车上本该有的东西,都要额外花钱?-有驾

- 该夸的得夸:OTA升级让车像手机一样常用常新,辅助驾驶、车载娱乐这些真·增值服务,我们愿意买单;

- 该骂的得骂:把基础功能拆成“订阅制”,甚至安全配置都缩水(某车型A柱强度比老款弱20%),这叫哪门子创新?

行业需要底线:

欧盟在研究“汽车功能清单”,强制标明基础配置。

国内网友调侃:“得自己攒个买车避坑指南了”。

结尾灵魂拷问

老司机们,你们能接受“转向灯付费解锁”这种操作吗?

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评论区聊聊——你被车企“薅”过最离谱的羊毛是啥?

祝大家事事顺心,买车如买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