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3降价1万元,新车型发布不到一个月,价格再创新低

最近车圈有个事儿,估计不少朋友都听说了,那就是特斯拉又降价了。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挺有意思的,值得咱们聊一聊。

就在九月一号那天,特斯拉官方网站上,那款刚上市没多久的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价格悄悄地就从二十六万九千五,变成了二十五万九千五。

特斯拉Model 3降价1万元,新车型发布不到一个月,价格再创新低-有驾

不多不少,正好便宜了一万块钱。

要知道,这款新车是八月十二号才正式上线的,满打满算,连一个月都不到。

这操作,让很多人都觉得有点看不懂。

刚买了车的车主心里估计是五味杂陈,感觉自己像是刚进股市就碰上了回调;而那些还在观望的潜在买家,可能就在偷着乐,觉得自己的等待是值得的。

那么,特斯拉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好端端的一款新车,产品力看着也挺强的,怎么就这么着急地降价了呢?

这背后其实是一盘大棋,牵扯到了特斯拉自身的销售情况、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还有它自己藏着的“独门秘籍”。

咱们先来看看这次降价的主角,这款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车。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它最大的亮点就是“长续航”。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在CLTC工况下,它充满一次电能跑八百三十公里。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打个比方,你从北京开车出发,基本上一口气能开到江苏南京,中间都不用怎么操心充电的事。

这对于那些经常要跑长途,或者家里安装充电桩不太方便的用户来说,吸引力是非常大的,极大地缓解了所谓的“里程焦虑”。

特斯拉Model 3降价1万元,新车型发布不到一个月,价格再创新低-有驾

能做到这么长的续航,主要是因为它搭载了一块容量挺大的电池,有七十八点四度电,而且这块电池还是技术比较成熟的三元锂电池。

除了跑得远,它跑得也不慢。

百公里加速时间是五点二秒,这个成绩放在同级别的车里,绝对是中上游水平了,比它自家的标准续航版还要快上将近一秒。

所以说,这车本身的产品力是相当过硬的,既能满足日常代步,也能应付长途出行,性能也足够用。

就是这么一款看起来各方面都挺均衡、挺有竞争力的车,为什么会这么快就降价呢?

这就得从特斯拉现在面临的压力说起了。

首先是来自它自己的销售压力。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国的整体销量并不像以前那么势不可挡了。

包括出口在内的批发销量,跟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百分之十四点六;而更能反映国内市场真实情况的零售销量,也下滑了百分之五点四。

在一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在高速增长的大环境里,特斯拉的这个成绩单显然是不太理想的。

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销量就是生命线,销量出现波动,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调整价格,来刺激一下市场需求。

所以,这次降价,可以看作是特斯拉为了提振销量,主动采取的一个市场策略。

当然,更重要的压力,还是来自于外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现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就不是几年前特斯拉一家独大的局面了。

特斯拉Model 3降价1万元,新车型发布不到一个月,价格再创新低-有驾

咱们国家自己的汽车品牌,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快,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涌现出了一大批非常有实力的竞争者。

就拿和Model 3价格差不多的车型来说,前有极氪007,起步价直接定在了二十万出头,用更低的价格、同样强悍的性能和更符合国人使用习惯的智能座舱,对特斯拉形成了直接的冲击。

后有小米SU7,小米这个品牌本身就带着巨大的流量和粉丝基础,一发布就成了现象级的产品,吸引了大量原本可能考虑特斯拉的年轻消费者。

除了这些新势力,像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老牌选手,产品线也越来越完善,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也越来越好。

可以说,特斯拉这条曾经在中国市场搅动风云的“鲶鱼”,现在发现自己身边围满了一群“鲨鱼”。

这些国产品牌,不仅在技术、配置上不输给它,在价格上更有优势,而且它们更懂得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无论是在车机系统的本土化应用上,还是在内饰的豪华感营造上,都做得比特斯拉更到位。

这种全方位的围攻,让特斯拉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过去那种躺着就能把车卖出去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必须放下身段,用降价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来应对挑战,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话又说回来,降价是需要底气的,说降一万就降一万,特斯拉难道不亏本吗?

它的利润空间从哪里来?

这就不得不提特斯拉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它敢于频繁调整价格的底气所在——那就是它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

而这个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在中国,在上海的超级工厂里练就的。

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被很多人称为“印钞机”,是它全球所有工厂里生产效率最高、制造成本最低的一个。

特斯拉Model 3降价1万元,新车型发布不到一个月,价格再创新低-有驾

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

第一个是供应链的高度本地化。

据说,上海工厂生产的特斯拉,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零件都是在中国本土采购的,这不仅大大减少了从国外运输零件的物流成本和关税,也让整个供应链的反应速度更快,更稳定。

第二个是它采用了革命性的生产工艺,最典型的就是那个“一体化压铸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用一个超级巨大的压铸机,像做模型一样,把原来需要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零件焊接起来的汽车后底板,一次性就给压铸成型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生产流程大大简化,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和工人数量也减少了,效率提上去了,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

正是因为有了上海超级工厂这样强大的生产基地作为后盾,有了这些先进的制造技术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特斯拉才能在保证车辆品质的同时,把成本控制得非常低。

根据一些行业内的分析,即便这次降价一万块,这台Model 3的毛利率仍然能保持在百分之十六点三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利润水平。

这也意味着,它手里还有足够的“子弹”,未来如果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它还有继续降价的空间。

所以综合来看,特斯拉这次在新车上市不到一个月就降价一万块,并不是一次冲动的、被迫的决定,而是一次经过深思熟虑的主动出击。

它是在用自己强大的成本优势,来应对中国本土品牌的强势崛起。

它想通过价格,来重新划定竞争的门槛,告诉所有对手,在性价比这个战场上,它依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强大存在。

而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种神仙打架的局面,其实是件大好事。

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市场竞争,有了我们国产品牌的不断努力和进步,才迫使像特斯拉这样的国际巨头也不得不放下身段,拿出更有诚意的产品和价格来吸引我们。

这最终让我们在买车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能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