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斯拉公布第三季度280.95亿美元营收时,市场一片欢呼——创纪录的数字,同比增长12%,远超华尔街预期。但翻到利润页,气氛瞬间凝固:净利润13.73亿美元,同比暴跌37%。这就像一家餐厅客流量翻倍,结账时却发现每桌消费腰斩。究竟发生了什么?
营收增长与利润暴跌的财务悖论
特斯拉的财报呈现典型"增收不增利"特征。汽车交付量49.7万辆创历史新高,储能业务营收飙升44%至34.15亿美元,但三大利润黑洞正在吞噬成果:
降价策略反噬:Model 3/Y占比超90%,单车利润缩水近2000美元。关税成本激增:美国加征进口零部件关税导致8.2亿美元额外支出。积分收入腰斩:监管积分收入同比下滑44%至4.17亿美元,这项曾贡献7.39亿美元利润的"现金奶牛"正在枯竭。
毛利率"失血"背后的产品结构失衡
毛利率从21%骤降至16.5%,暴露产品组合的致命伤。Model 3/Y虽撑起销量大旗,但毛利率仅为高端车型的1/3。更严峻的是,Model S/X销量占比下滑5个百分点,高利润产品持续失守。
价格战像一剂强心针短期刺激销量,但长期代价正在显现:中国品牌围剿下,特斯拉单车均价已低于比亚迪,品牌溢价能力遭遇空前挑战。
运营费用飙升:技术豪赌的代价
运营费用率从18%飙升至25%,揭示马斯克的战略抉择。4680电池产线升级拖累短期效率,FSD自动驾驶研发烧掉12亿美元却仍未商业化,Dojo超算和人形机器人等AI项目更持续分流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的xAI公司已成为特斯拉储能业务大客户,这种"左右手互搏"的关联交易引发投资者疑虑。
特斯拉的十字路口:降价求生还是技术突围?
这份财报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特斯拉的战略困境。当中国车企用20%毛利率的产品发起价格战时,特斯拉是否还能靠"技术信仰"维持溢价?FSD和4680电池的突破能否兑现?华尔街对马斯克"AI叙事"的耐心还剩多少?
答案或许藏在下一个季度的数据里:是继续用利润换市场,还是用技术重建护城河?这场关乎万亿市值的生死抉择,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