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看到一个数据,比亚迪在德国,那个汽车工业的老顽固家里,9月份销量暴涨了2225%,我第一反应不是牛逼,而是坏了菜了,这是要出大事儿。这个数字就不是一个正常的商业数据,它更像是一个修仙小说里主角突然顿悟,一夜之间从炼气期干到了元婴期,周围的师兄弟们都看傻了,手里的祖传飞剑都吓掉了。德国人现在的心态,估计就跟小说里那些被主角越级反杀的大长老差不多,充满了迷惑、震惊,以及一丝丝对于世界观崩塌的恐惧。
所谓2225%的增长,本质上是一种掀桌子行为。在汽车这个牌桌上,大家之前还讲究点礼仪,你出个A,我出个K,打得有来有回,假装体面。但比亚迪不这么玩儿,他直接抱着煤气罐冲进来了,嘴里喊着“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这不是在竞争,这是在自爆。它用一个近乎荒诞的价格,配上一堆让你眼花缭乱的功能,直接把欧洲车企的定价体系炸了个稀巴烂。以前德国人买车,是在奔驰的优雅、宝马的操控和大众的可靠之间做选择题,这是一种信仰的抉择。现在比亚迪来了,给你端上来一盘满汉全席,然后告诉你只需要付一碗兰州拉面的钱。就问你怕不怕?你原有的信仰体系,在这个压缩毛巾一样的性价比怪物面前,显得特别脆弱。
我们必须解构一个神话,就是所谓的技术崇拜。很多人说比亚迪牛逼,是因为刀片电池,是DM-i,是e平台3.0。是是是,这些都对,但都不重要。技术的最终归宿不是实验室里的参数,而是菜市场门口的混乱。我一直坚信,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终极考验者,不是特斯拉,而是那些神出鬼没、不讲武德的老头乐。只要老头乐还在马路上横冲直撞,任何L4、L5都是扯淡。比亚迪的聪明之处在于,它不跟你聊那些虚无缥缈的未来科技,它解决的是最民粹、最直接的需求:我,作为一个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我需要什么?我需要一个巨大的、像移动客厅一样的空间,让我能在堵车的时候让孩子看动画片;我需要一个超长的续航,让我不用天天惦记充电桩;我需要一套足够便宜的配置,让我老婆在审批预算的时候不会把我头打爆。比亚迪把这些给你了,它把一个家电的逻辑,硬生生塞进了一台四个轮子的铁壳子里。这是一种降维打击,是把修仙的功法用在了凡人打架上,同行看了也得傻。
再说特斯拉。比亚迪全球销量连续四个季度干翻特斯拉,很多人 high 了,觉得新王登基了。但这里面有个玄学问题。会买特斯拉的人,他根本就不会去看比亚迪。这是一种品牌信仰,跟苹果用户一样。你跟他说续航,他说我有超充;你跟他说内饰,他说我这叫极简;你跟他说价格,他会用一种看凡人的眼神看着你,仿佛在说“你不懂”。这种爱真的很特别,当你真正爱上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所以比亚迪的胜利,不是从特斯拉手里抢过来的,而是把那些原本在BBA和两田之间犹豫的中间派,直接一网打尽了。它不是把蛋糕抢走了,它是把做蛋糕的厨房给端了,顺便把厨子也拐跑了。这才是最骚的。
我突然想起我楼下那只天天对我叫的猫,它可能也觉得自己的地盘被入侵了。比亚迪在海外的扩张,就是这种逻辑,它不是简单的出口贸易,它是文化入侵,是生活方式的覆盖。在泰国、在巴西、在新加坡,它用一套组合拳,生产基地、研发中心、营销网络,三位一体直接在你家门口搭台唱戏。这种打法,让传统的跨国车企非常难受。他们习惯了居高临下地“教”当地人怎么造车、怎么买车。但比亚迪是直接趴在地上,听当地人想要什么,然后给你一个你根本拒绝不了的东西。这就好像两个道士斗法,一个还在画符念咒请天兵天将,另一个直接掏出手机摇人,叫来了一百个兄弟,物理超度。妈的,卷死他们!
写到这里我必须承认,我这个修仙的比喻可能有点尬,但你懂我意思就行。比亚迪的成功,本质上是中国制造逻辑的一次全面胜利。我们不跟你玩虚的,不跟你聊那些品牌溢价和百年传承,我们就玩一招,叫“加大加大加大”。把配置加大,把空间加大,把电池加大,然后把价格往死里压。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在任何一个还没有被消费主义完全洗脑的市场,都是无敌的。这就像一个内力深厚的武林高手,但他不用精妙的招式,就用拳头一拳一拳地砸你,砸到你怀疑人生。
所以,别再吹什么国产车崛起了。这不叫崛起,这叫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式的“发疯”。当一个行业里最强的玩家开始不按套路出牌,选择用最野蛮的方式清场时,说明整个游戏规则都要变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比亚迪现在就在成仙的路上狂奔,而它身后,是一众被炸得七荤八素、怀疑人生的老牌贵族。所以说到底,技术牛逼不牛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让隔壁老王觉得你牛逼。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