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现在这年头,啥项目最能让地方政府眼睛一亮?房地产?不敢提。互联网?风口过去了。新能源和汽车?对不起,这才是当下真·顶流。
这不,前两天就有消息,一汽车项目正式落户上海,总投资超5亿。看到这个新闻,我第一个反应是:“哟,这年头汽车厂也懂得‘择偶标准’,选城市还挑挑拣拣。”
先别急着觉得这是普通投资新闻。咱们掰开揉碎聊聊,这背后可是有门道的。
为什么是上海?
上海的汽车产业链地位,真的不是我吹。你随便翻翻数据:上海汽车产业规模,常年稳居全国第一;2024年整车产量突破280万辆,新能源车占比超过40%;光是临港、嘉定这些区,就集聚了数百家上下游配套厂。
简单点说,汽车产业在上海,就像互联网在北京,金融在深圳。想在中国汽车圈混,不在上海插个旗子,简直就是没牌面。
那问题来了,一汽车为什么要投 5 个亿?你要知道,在造车这个烧钱游戏里,5个亿其实算“小目标”级别的。随便一条新能源生产线,没个十几亿都不好意思开工。
但你换个角度想:5亿放在三四线小城市,可能撑起半个汽车城。可放在上海,就是“先把脚伸进去”,谋的是产业生态和长远布局。
打个比方,你去小县城开奶茶店,可能能当街霸。可你在上海淮海路开店,虽然房租贵得吓人,但赢的是流量、人气、格局。
一汽车此举,说白了就是在表态:“哥们以后是要在新能源、智能汽车这条赛道里跟头部选手正面刚的,不在上海混哪行?”
还有个更现实的原因——上海有人才。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本质上拼的是研发。上海高校、研究院、外资车企全都扎堆,这意味着啥?意味着你在这边设研发中心,工程师招聘不用愁。
而且,别忘了,上海有特斯拉超级工厂这块金字招牌。对一汽车来说,落在上海,多少能“蹭”点国际化光环。想想都带劲:以后招商海报上能写——“与特斯拉为邻”。
不过,换个角度吐槽一句:咱们老百姓看到这种新闻,第一反应可能是——“又一个几百亿项目,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能便宜点买车吗?”
这个问题问得不蠢。其实从长远看,是有关系的。产业聚集越多,竞争越激烈,车企会为了抢市场拼技术、拼价格。结果就是消费者能享受到更智能、更便宜的车。
当然了,别幻想太多。短期内,车价不会因为这 5 亿立马掉下来。毕竟车企的算盘,精着呢。
那我们普通人该怎么看待这种新闻?
我个人建议:别光当个吃瓜群众。如果你是职场人,可以顺手关注下汽车产业链的岗位机会。说不定下一个“金饭碗”就在新能源车企。如果你是投资人,汽车、储能、芯片、智能驾驶相关的公司,可以列进关注清单。毕竟资本向哪流,未来产业往哪走。如果你只是消费者,那就乐呵呵等着几年后车价内卷,买到更香的电动车。
说到底,这类投资落地新闻,不只是政府的政绩工程,也是在告诉咱们:汽车这条赛道还远远没到终点。
你看,连传统车企都开始“抢滩”,说明行业热度还在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