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能源车崛起!赛力斯小米毛利率逆袭奔驰丰田,背后的秘密揭开

国产新能源车企正在用惊人的速度改写全球汽车版图。在不久前“佐思汽研”发布的全球乘用车主机厂毛利率排行榜中,国内的新势力车企赛力斯、小米力压丰田、奔驰等老牌车企,跻身前五。三年前,谁能想到这些行业里的“新人”能在高利润榜单中拔得头筹?这不仅让人拍案叫绝,也引发了一连串的思考。

国产新能源车崛起!赛力斯小米毛利率逆袭奔驰丰田,背后的秘密揭开-有驾

毛利率?看似冰冷的一个财务指标,这一次却像是一颗炸弹,炸出了汽车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赛力斯、小米这些名义上的“后起之秀”,为何能风生水起、一举超越老牌劲旅?别看毛利率数字好看,大家最关心的是这其中是不是存在什么可以扒出来的“水分”?还有,眼下车市的价格战愈演愈烈,这波高毛利红利能持久吗?

先别绕着问题转,我们必须弄清楚一个基本概念——车企高毛利率究竟意味着啥?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觉得就像银行账户余额一样,数字越高越好。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它不仅是赚钱多少的体现,实际上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个交叉点。产品溢价能力、成本控制水平、供应链管理效率、乃至市场战略,都被打包在这个数字中。

国产新能源车崛起!赛力斯小米毛利率逆袭奔驰丰田,背后的秘密揭开-有驾

以赛力斯为例,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高达28.9%,跃居国内第一,这背后是问界高端车型的功劳。售价40万以上问界M9独占鳌头,占据了其销量的42%。另外,成本控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创新的“厂中厂”供应链模式,与宁德时代深入绑定,直接把主要零部件供应链“搬进”了工厂内部,既缩减物流成本,又提升生产效率。这些操作让赛力斯即使在营收微降的情况下,也扭转了利润大幅增长的局面。

小米汽车的表现同样亮眼。小米 SU7 单一爆款车型抓紧了消费者全新需求,凭借品牌溢价大幅提高了毛利率,更靠自身多年的供应链优势压降成本。前段时间,雷军放出豪言“汽车行业未来可能只剩下五大厂商”,听起来虽像豪气万丈的营销词,却折射出一个事实——拼技术、拼市场、拼效率,国产新势力的一些动作,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国产新能源车崛起!赛力斯小米毛利率逆袭奔驰丰田,背后的秘密揭开-有驾

但咱也不能光凭这些乐观数据就咧着嘴傻乐。毕竟一切辉煌的背后,都有着一些我们容易忽视的小心机。像援引某位黄姓人士的话说的这波高毛利率,难说没有“统计学的水分”。比如一些厂商可能会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外包模式来拉低短期成本,但这就一定能够持续吗?

再看看全球车市的顶流,比如捷豹路虎,人家靠什么赚得盆满钵满?一个字,贵。捷豹路虎上半年销量198,699辆,说实话这个销量并不惊艳,但它的揽胜家族和卫士家族却占了利润的大头,尤其是那些百万级别的豪车,凭借“历史”和“稀缺性”的加持,稳占金字塔顶端,让毛利神挡杀神。这种打法,显然跟拼量的赛力斯和小米大不相同。

国产新能源车崛起!赛力斯小米毛利率逆袭奔驰丰田,背后的秘密揭开-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新势力品牌的背后,到底能不能真的“盈利”呢?从数据看,小米和赛力斯的高毛利率并没有带来太亮眼的净利润表现。赛力斯的净利润率只有4.71%,连不少会计系学生都知道,想要支撑一家企业走得长远,净利率得在10%以上。小米今年虽然亏损有所收窄,却离真正盈利还有一步之遥。

可别以为只有这些新秀扎了“薄利多销”的坑,连有一定历史积淀的品牌也在翻车。例如,理想汽车的单车均价竟从34.86万元降到25.36万元,直接拉低了单车毛利。传统大厂此时倒显得“稳扎稳打”,丰田、大众的全球化布局让他们有底气把毛利一路拉到净利润,实现“虎口夺食”。

国产新能源车崛起!赛力斯小米毛利率逆袭奔驰丰田,背后的秘密揭开-有驾

不管高毛利、毛啧嘲笑几何,真正让车企走得更远的,必须是稳扎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