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本田中国发布全新"电气化战略",宣布2027年到2030年的四年时间内全球推出十三款新一代混动车型。
搭载这些新系统的第四代i-MMD混动技术综合油耗可以低至四点三九升每百公里。
同时宣布下一代混动系统的成本将比2018年降低五十个百分比以上。
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车市场迎来了一个转折点,乘联会在2025年9月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到了五十八点一个百分比。
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说新能源车的销量首次反超燃油车,十月十四号本田中国发布的九月销量数据更是让人看到了市场的残酷——那个月只卖了五万四千五百多辆,同比下降了百分之十三。
这波操作在油电混战白热化的当下,被业界视为"传统车企的绝地自救",评论区直接分成两派,老车主期待着更新换代有优惠政策,新能源车主则认为"油车在垂死挣扎"。
本田到底是在赌什么呢?
第一问:本田这次"加码",到底是在赌什么?
先说说本田现在的混动系统叫什么,业界称之为e:HEV系统,具体来说就是第三代和第四代i-MMD混动技术。
这套系统已经在思域、雅阁、型格这些本田的主力车型上面广泛应用了。
第四代系统用了"平行轴双电机驱动"设计,听起来很复杂,简单说就是比之前的单电机更聪明。
这套系统搭载的二点零升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最大功率一百零五千瓦,驱动电机最大功率一百三十五千瓦,这样搭配下来峰值扭矩能达到三百一十五牛米。
最新搭载这套系统的车型综合油耗达到了四点三九升每百公里,零百加速可以做到七秒级别,比老款的九到十秒快了不少。
关于价格,2025款广汽本田雅阁的燃油版起价在十七点九八万元。
如果你想要插电混动版本,价格是二十二点六八万元起。
对标同级的凯美瑞和天籁,本田这个价格其实是有竞争力的。
最关键的是,本田e:HEV的二手车保值情况怎么样呢?
根据最新的市场调研数据,插电混动车型三年保值率是四十四点一个百分比,纯电动车型是四十四点八个百分比。
这个数据说明什么呢?就是说混动车和纯电车的保值率已经越来越接近,说明二手市场对于混动车的认可度在提升。
为啥本田敢这么"硬刚"新能源呢?
因为本田看透了一个现象,就是新能源车虽然销量上去了,但是充电麻烦、续航焦虑这些痛点根本没有彻底解决。
对比同行怎么样呢?比亚迪DM-i系列里面,汉DM-i的亏电油耗是三点八升每百公里,唐DM-i是五点七五升每百公里,这些数字看起来比本田更低。
但是问题来了,这些车都需要频繁充电。
本田的混动就不一样了,你可以加油五分钟就跑五百公里,不用担心找充电站,不用担心冬天续航打折。
这就是为什么本田敢喊出"既要又要还要"的口号。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为什么本田选在2025年这个时候"加码"混动?
原因很简单,看看市场现状就明白了。
2025年9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到了五十八点一个百分比,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就是说十个人买车,有将近六个选新能源,四个选燃油。
燃油车市场份额被严重蚕食,传统燃油车销量连续十几个月下滑。
本田如果再靠纯粹的传统燃油车撑市场,很难跟比亚迪、特斯拉这些新能源巨头竞争。
所以本田的策略其实是很清楚的,就是把混动作为一个过渡方案来推进市场。
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不是被动认输,而是主动调整。
第二问:"第四代i-MMD混动"凭啥能省油又好开?藏着啥黑科技?
如果说第一问是讲本田为什么加码混动,第二问就要拆解这套系统到底有什么本事。
先从"平行轴双电机加智能切换"这个设计说起。
以前的混动系统有个问题,就是要么"油主电辅"这样的组合搭配,油耗会比较高,要么"电主油补",动力会比较弱。
本田第四代系统搞了个聪明的方案,根据不同的工况条件,系统自动选择最优的工作模式。
在低速的时候,比如在城市里堵车,系统就让你纯电驱动,完全没有发动机的噪音,油耗为零。
在中速的时候,比如平常市区开车,发动机和电机会一起发力,动力拉满,同时发动机还能给电池充电。
在高速的时候,比如跑高速公路,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电机帮助发动机工作,这样的效率最高。
实测结果怎么样呢?市区堵车的时候纯电模式油耗为零,跑高速的时候发动机直驱,相比增程式电动车能省油百分之二十左右。
这样一来,你既有电车的省油优势,又有燃油车的便利。
第二个黑科技是"智能热管理"系统。
电池这东西最怕什么?怕热也怕冷。
本田的这套系统根据温度自动调节电池冷却液流量,夏天不让电池"中暑",冬天不让电池"冻僵"。
系统甚至还能回收发动机的废热来给电池加热。
这个设计的意义在哪呢?就是延长电池寿命。
根据本田的技术资料,这套热管理系统能让电池在恶劣环境下的衰减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第三个是"成本控制术"。
很多人会问,本田为什么敢把价格降下来还能赚钱呢?
秘密就在供应链的优化上。
本田没有靠堆砌高端零件来做文章,而是优化了生产线。
比如用国产高密度电池的占比从原来的百分之三十提升到百分之七十,成本比进口电池低。
再比如简化了电机绕组工艺,减少了铜材用量,成本也跟着往下掉。
结果就是技术升级了,反而成本比老款混动系统低了百分之八。
这才敢喊出有竞争力价格的口号。
对比同行怎么样呢?
比亚迪DM-i系列汉版本的亏电油耗是三点八升每百公里,确实比本田低。
但是比亚迪需要频繁充电,冬天续航会有打折。
特斯拉Model 3这样的纯电车续航表现很强,但是充电速度慢,冬天也同样面临续航缩水。
本田这套混动系统既保留了加油五分钟跑五百公里的便利,又把油耗做到和DM-i接近的水平,相当于在油和电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这不是技术倒退,这是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做的最务实的选择。
第三问:本田"加码"混动,是反击还是认输?
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人在纠结本田到底是在反击新能源,还是在认输。
先看短期的市场反应。
本田的混动确实戳中了很多消费者的痛点。
第一是不用充电,你不用担心半夜下班找不到充电站。
第二是没有续航焦虑,加油就能跑,简单直接。
第三是保值率,虽然保值率和纯电已经接近,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混动车更保险一些,二手市场的口碑相对好。
尤其是对于三四线城市的用户来说,充电基建不足,冬天续航打折这些都是现实问题。
所以混动在这些地方就成了一个"过渡首选"。
但是长期看呢?
油车想翻身,其实困难挺大的。
新能源车的技术迭代速度太快了。
固态电池这个东西,业界已经不是在讨论"要不要做",而是在讨论"谁先做出来谁就赢"。
现在多家车企——广汽、奇瑞、上汽这些都官宣了计划,要在2026年到2027年之间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
到了那个时候,续航破一千公里,充电十分钟,这些都不是梦。
本田的混动再强,说实话也只是在优化燃油机这个东西,而新能源是在"换赛道",从机械驱动变成了电力驱动,这是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
换个角度看,谁在慌,谁在笑呢?
慌的是传统的燃油车企,比如马自达、斯巴鲁这些。
它们还在靠老技术撑销量,本田这一降价加技术升级,直接抢走了它们的潜在客户。
笑的是老本田车主,尤其是2020年之前买的燃油车车主。
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呢?市面上新款混动竞争力强了,二手燃油混动车反而在市场上变得更吃香。
因为新车降价,老车的残值会相对比较稳定,有些甚至会小幅上升。
最纠结的是那些准备买车的人。
到底是选本田的新款混动抢个便宜,还是咬咬牙上新能源车走在潮流前头?
这个问题确实不好答。
第四问:网友争议解读
关于本田加码混动这件事,网络上的争议也挺激烈的。
有一派声音说"省油但仍是油车,环保账怎么算?"
这些网友认为,再省油也是烧汽油,碳排放肯定比纯电车高。
但是业内人士怎么回应的呢?
他们指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国内目前的电力构成。
火力发电在电力总量里面占的比例还很大,这意味着什么?
就是用电也不是完全清洁的,有一部分电力还是来自燃煤。
所以从环保的角度算账,不能简单地说纯电就一定比混动环保。
本田混动能减少油耗消耗百分之三十,这对于短期的碳减排仍然有意义。
还有一派声音是"降价一点八万,会不会偷工减料?"
很多准备买车的人担心,这么大幅度的降价,会不会质量缩水呢?
本田的回应很坚定,说这次降价是通过供应链优化实现的。
国产电池占比提升,生产工艺简化,成本下来了。
但是核心零件,比如发动机、电机,质保反而延长了。
甚至说比老款的系统更耐用。
还有就是新能源车主的酸言酸语,有人说"当初说油车马上淘汰,结果人家升级后更香了!"
这个声音其实代表了一部分新能源车主的心情,买早了,看着燃油混动车优惠这么大,心里不平衡。
但理性派怎么看呢?
他们指出,电车的优势不在于现在,而在于未来。
智能化这个东西,混动车跟不上。
长期使用成本,电费比油费便宜多了,一度电才两块多钱,一升油要八块多。
混动只是个"过渡方案",最终的市场还是会向纯电倾斜。
这个观点其实是有道理的。
结语:油车不会一夜消失,但"躺赢"的时代真过去了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本田加码混动,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与其说是"油车翻盘",不如说这是"传统巨头的现实妥协"。
本田在承认一个事实,就是纯电动车短期内还没法全面替代燃油车。
原因很多,充电基建、冬天续航衰减、价格这些都还是问题。
所以本田的策略就是,用技术升级和价格优惠来争取这个过渡时期的市场份额。
这套混动系统,无论是从油耗、加速、可靠性这些指标看,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点三九升的油耗,七秒级的零百加速,这些数字都在说明本田没有偷工减料。
对消费者来说,这其实是好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选择更多了。
以前你要么选纯燃油,要么选新能源,现在还有个高效混动可以选。
第二,价格更香了。
竞争激化,降价是必然的。
消费者从中直接受益。
第三,技术迭代更快了。
为了争夺市场,各家车企都在加大研发投入,技术进步的速度会更快。
至于油车和电车的终极对决?
现在下结论还太早。
2025年只是这场大战的开始,好戏还在后头呢。
等到2027年固态电池真的量产上市,等到自动驾驶技术真正成熟,等到电车的价格进一步下探。
那个时候的市场格局才是最终的对决。
本田现在做的,就是在这个过渡期内把自己的位置站稳。
能不能站稳,关键还是看技术和价格有没有打动消费者。
从市场的反应来看,本田这波操作确实戳中了很多人的需求点。
能不能转换成销量,还要看后续的市场表现。
最后有个小贴士给各位准备买车的朋友。
如果你最近打算买车,不妨再等等。
2025年11月21号到30号,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就要开幕了。
到时候比亚迪、吉利、奇瑞这些车企或许会揭晓它们的新混动战略,新能源的新产品也会亮相。
把这些新车对比一圈再下决策,这样才能确保自己选的是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在这个油电混战的时代,多看看总没有坏处。
最终的赢家,肯定是那些被迫创新、被迫降价的车企们,反正消费者是真的受惠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