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丰田bZ5,12.98万起,订单爆了。
这车火得有点突然,但细想又在情理之中——它是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首款丰田纯电SUV,定价直接打到门槛级市场,还敢在央视镜头下搞“水陆空”极限安全挑战。一个合资品牌,敢把新车往水里泡、从高处扔、拿头去撞墙,图啥? 我琢磨,这不光是秀肌肉,更像是在回应一个时代命题:当马斯克说“中国车企实现了超越”,而丰田章男坚持“日系车能开40年”,我们到底该信谁?
外观:不是“电感”堆砌,而是“时空舱”的克制美学
很多人以为电动车就得长得很“未来”,大灯细长、线条锋利、无框车门配掀背尾门。但bZ5没走这条路。它的前脸保留了丰田家族式轮廓,封闭式格栅处理得低调,LED日行灯像一道光刃划过,不张扬却有辨识度。我最喜欢的是它的车身比例——TNGA-K平台赋予它2880mm的轴距,车长接近4.7米,但风阻系数做到了0.29Cd(数据来源:一汽丰田官方),这意味着高速巡航时更省电、更安静。
侧面看去,隐藏式门把手+低趴姿态+18英寸铝合金轮毂,运动感有了;尾部贯穿式尾灯点亮后像一条发光丝带,夜间辨识度极高。最妙的是全景天幕,采光好还不压抑,配合隔音玻璃,关上车门那一刻,外界喧嚣瞬间被过滤。
这设计背后的理念很清晰:不靠浮夸吸睛,而是用比例、材质和细节营造“超感时空舱”的沉浸体验。你说它不够“电”,可谁说电动一定要激进?家用SUV,稳重耐看才是长久之道。
内饰:把“人性化”三个字,刻进每一寸空间
坐进驾驶舱,第一反应是:这真是丰田吗? 15.6英寸悬浮屏+窄边框液晶仪表+电子旋钮换挡,科技感直接拉满。但更打动我的是那些“看不见的设计”。
比如座椅——专为国人身材打造的宽体舒适座椅,坐垫够长,腰部支撑到位,长途驾驶不塌腰。前排支持“一键躺平”,秒变大床房。我试过午休时放倒,身高1米78躺进去毫无压力,配上JBL音响和256色氛围灯,露营时就是移动影院。
后排空间更是越级存在。腿部空间两拳以上,头顶也不顶,中间地台几乎全平。最惊喜的是座椅靠背可调角度,还能完全放平。朋友家有个娃,上次试驾完说:“这后排比我家沙发还舒服。”
还有个小细节:中控下方留了开放式储物格+双USB接口,手机、钥匙随手放,充电方便。不像某些“极简风”车型,连个放水杯的地方都找不到。
说白了,bZ5的内饰不是炫技,而是真正琢磨过“一家人怎么舒服地出行”。
动力与续航:比亚迪电池+丰田调校,谁更懂安全?
bZ5全系搭载200kW前电机,峰值扭矩345N·m,零百加速7.1秒(官方数据)。账面数据不算炸裂,但实际开起来轻快顺滑。重点是它用的是比亚迪弗迪动力的刀片电池(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提供65.28kWh和73.984kWh两种容量,CLTC续航分别为550km和630km。
很多人一听“比亚迪电池”,第一反应是便宜,但我试过之后发现:丰田的调校让这套三电系统更稳、更线性。加速不突兀,动能回收有三级可调,最弱档几乎感觉不到拖拽感,开起来像油车一样自然。
而且别忘了,丰田有3000万电动化用户、28年零电池事故的记录。这次bZ5在中汽中心做的“水陆空”测试,尤其是高速正面碰撞+电池包完整性检测,就是在告诉所有人:安全,才是电动时代的底线。
智能化:L2级不是终点,城区NOA才是“真香”
说到智能驾驶,bZ5搭载的是Toyota Pilot 2.0+系统,集成Momenta 5.0城区辅助驾驶技术(数据来源:一汽丰田)。全系标配33颗感知硬件,L2版本甚至上了激光雷达,算力达544TOPS。
我在城市快速路试了NOA领航辅助,从匝道汇入主路、自动变道超车、进出隧道,整个过程流畅自然。系统对加塞车辆反应及时,不会急刹也不会犹豫。最让我安心的是它的“五重电池防护系统”+全系9个SRS气囊,被动安全拉满。
有人问:“这和新势力比怎么样?”我的看法是:新势力玩的是“炫技”,丰田玩的是“可靠”。你可以天天用NOA,但万一系统失灵,你希望靠得住的是谁?我觉得,智能的前提是安全,而不是炫技。
安全挑战:一场“自虐式”直播,值不值?
最让我震撼的,是那场央视直播的“水陆空极限试炼”。浸水测试——整车泡水30分钟,通电后系统正常启动;坠落测试——从数米高自由落体,车身结构完整,电池无泄漏;压轴碰撞——以接近高速行驶速度正面刚性壁障,A柱无断裂,气囊精准弹出,电池包完好。
这些不是实验室数据,是实车实测。一汽丰田敢这么干,底气来自TNGA架构的高刚性车身+五重电池防护+全球统一安全标准。反观某些品牌,碰撞测试造假、电池起火隐瞒,差距不言而喻。
我问过一位老维修工:“你修过最耐撞的车是啥?”他脱口而出:“老皇冠。”我说:“现在这代bZ5,骨子里还是那个味儿。”
对比竞品:和谁比?怎么比?
拿它和比亚迪宋PLUS EV比:宋PLUS价格相近,销量高,但内饰质感、隔音、底盘调校还是差半拍;和特斯拉Model Y比:Model Y智能化更强,但做工粗糙、座椅硬、售后贵;和小鹏G6比:G6科技感足,但品牌稳定性、长期耐用性还需时间检验。
bZ5的优势在哪? 我觉得是“均衡”——价格合理、空间大、续航扎实、安全拉满、品牌可靠。它不追求单项冠军,但每一项都不掉链子。就像一个全能选手,考试不靠偏科拿分,而是每门都85分以上。
用户声音:真实车主怎么说?
我采访了一位刚提车的李先生,他说:“我本来想买Model Y,但试驾后觉得太‘冷’,像机器。bZ5不一样,它懂中国人要什么——舒服、安全、耐造。我爸妈坐后排都说不晕车。”
另一位王女士说:“一键躺平功能太实用了,带娃出门,她能在后座睡一觉,我前排也能眯会儿。”
这些反馈让我意识到:车不仅是工具,更是生活空间的延伸。
未来展望:合资真的“没落”了吗?
2025年前5个月,中国汽车出口198.8万辆,同比增长7.4%;新能源出口占比从去年31.4%升至38.4%(数据来源:文件68614.txt)。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在这股浪潮中,一汽丰田1-6月销量37.78万辆,同比增长16%,电动化车型占比49%,高端车型占比60%(数据来源:同上)。一个合资品牌,连续两年正增长,半年销量再创新高,这说明什么?
说明合资不是没落,而是进化。它不再只是“拿来主义”,而是深度本土化、技术共创。bZ5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就是最好的证明。
马斯克说中国车企超越,没错;但丰田章男说“能开40年”,也没错。超越的是速度,守住的是底线。我们既要创新,也不能忘了安全、耐用、可靠这些最朴素的价值。
最后一个问题:你会选“快”还是“稳”?
如果你追求极致智能、天天想玩新功能,那新势力可能更适合你;但如果你想要一辆能陪你五年、十年,甚至更久,安安全全载着家人走遍山河的车,那bZ5这样的车,值得你认真考虑。
它没有喊“颠覆”,但它在用行动重新定义合资电动车的价值——不是廉价替代,而是安全与品质的守护者。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在这个“卷”到飞起的时代,一辆车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是智能?是颜值?还是安全与耐用?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老铁们,我是爱开车也爱琢磨车的XXX我,下次试驾见。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